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今日关注

项目、人才、政商关系、文化包容度……

发展创投风投,不能仅有好政策

2019-05-13 作者: 肖芳 白晓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肖芳 白晓

  5月9日至10日,2019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举行,青岛向全世界表明了欲做“全球创投风投中心”的决心,并发布了“青岛十条”这一超优创投风投政策。
  这次大咖云集的盛会,为我省创投风投借鉴先进经验,打开了一扇绝佳的窗口。从全国看,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在创业投资的环境氛围上与广东、江苏等省份比,明显是发展慢了、掉队了。以青岛为例,身为省内经济龙头,目前青岛拥有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160家,备案基金269只,管理规模550亿元。“对标”深圳,差距立显。数据显示,深圳创投机构数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崛起了达晨创投、同创伟业、前海方舟、深创投等一批创投领军企业,国内创投企业前20强半数在深圳。
  我省发展创投风投,除了好的政策,到底还需要什么?
  “只靠优惠政策不一定能留住这么多创投机构。”与会嘉宾、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坦言,还应该花更多的力气去打造一个“高标准、国际化、符合人性特点要求的营商环境”,吸纳海内外各类人才来创新创业。
  资本跟着收益走,创投风投需要丰富的、具有潜力的项目源。只要有真正的人才、靠谱的项目,不愁引不来创投。信中利资本创始人汪潮涌表示,资本的雷达时刻开启,到处搜索“潜力股”,一旦发现就会主动找上门。“目前风投界的一个普遍做法,就是到BAT(编者注:即中国互联网三巨头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腾讯Tencent)寻找愿意出来创业的团队,有个段子说有的风投化装成滴滴专车司机,去这些公司的楼下接单载人,趁机跟对方聊有没有创业的想法。”
  在火山石资本创始合伙人章苏阳看来,一个区域只有人才济济,才能走在发展的前列。发展创投的同时要打造人才高地,想方设法把行业精英吸引过来。“一个好项目背后必然站着优秀的人才和创业者,人才是投资的核心组成,资本需要可投资的人,人才和资本互动起来更容易成功。”
  为吸引全球创投风投机构做“青岛的合伙人”,青岛致力于创造一种“让企业家感到舒服”的政务服务生态,这种“舒服”被解读为“自然而然,如鱼在水,如沐阳光,既‘亲’又‘清’”。
  那么,怎样的政商关系才能做到让人“舒服”?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洪泰资本控股董事长盛希泰认为,细节决定了感受。他以自己此次参会的感受现身说法:前两排每位发言嘉宾的座椅上,都有一张纸条,中英双语提示说,这个大会是全球直播,您的发言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希望您能更加正能量地影响到更多人。“纸条设计很精美,提示语也非常温馨,这在我参加会议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很多大会都会提醒发言人注意言辞分寸,但青岛这一细节考虑得极其周到,就让我们企业家感到很舒服。”
  文化包容度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人们来自五湖四海,一个人创业失败了没关系,没有邻里乡亲的压力,换个地方可以继续创业。”汪潮涌说。
  山东的地域文化讲究四平八稳,不爱“折腾”,换言之,即是对创业失败的容忍度不高。汪潮涌认为,一些传统观念的确会让年轻人的创业脚步变得犹豫。
  而包容失败,恰恰是创业者最需要的环境氛围。正如《硅谷百年史》作者、人工智能及认知科学专家皮埃罗·斯加鲁菲所言,硅谷这样一个很小的地方,之所以能诞生众多行业巨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重视创新、理解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