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今日关注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热议工业互联网

互联网发展“下半场”谁能抢得先机

2019-05-08 作者: 陈晓婉 来源: 大众日报
■聚焦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 本报记者 陈晓婉

  2018年被业界称为工业互联网元年,众多工业互联网平台应运而生。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成为热议话题。浪潮In-Cloud、海尔COSMOPlat、江苏徐工汉云平台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亮相峰会分享经验,一批“工业互联网运营商”呼之欲出。
  试水工业互联网,我省企业起步早、发动快。海尔集团从2008年开始探索大规模定制,2015年COSMOPlat平台正式发布,开启赋能企业转型升级之路。目前,COSMOPlat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平台,服务用户3.3亿个,服务企业4.3万家,2600万台工业设备、产品连接其中。“预计今年底COSMOPlat品牌价值将超过300亿元,成长为名副其实的独角兽。”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说,“我们的目标是2020年IPO,成长为全球引领的生态品牌平台。”
  工业数据的体量远高于消费数据,是一座潜力巨大的矿藏。掘金于此的先行者,不乏海尔等姓“工”的制造业企业,也不乏浪潮等姓“网”的企业。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工业互联网是新型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的终极目标是链接到C端,实现B2B2C,最终实现新型互联网。
  目前浪潮In-Cloud参与17个省、市工业互联网联盟工作,获得10个省108个地市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身份,获得24个省257个地市企业上云服务商身份。“像百度、阿里、腾讯引领消费互联网发展一样,发展工业互联网也需要工业互联网运营商。我们的目标是构建平台+生态,成为具备综合服务能力的工业互联网运营商。”浪潮云董事长兼CEO袁谊生说。
  工业互联网能带来什么?“解决企业痛点,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这是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江苏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启亮说。徐工集团是国内最早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服务型制造业转型的企业之一。借助设备联网、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徐工的生产效率提升一倍,自动化焊接率从40%提升至90%,产品一次交验不合格率降至1%以下。而汉云平台的推出更是推动徐工由成套装备解决方案提供商向全场景智慧赋能商转型。
  目前徐工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入网设备68万台,已连接“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用户。汉云为其客户中铁建打造了四款工业APP,使其社会交易占比由原来的2.3%提升至10%左右。“通过就近匹配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物流成本,7.7个百分点的提升可为中铁建节约近1500万元成本。”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算了一笔账。巨大的价值空间引得企业争相接入平台,张启亮介绍,今年以来仅设备画像模块签约金额近亿元。
  “目前消费互联网格局初定,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红海。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工业领域融合的应用场景更多、技术要求更高、价值链更长,发展空间巨大,正是一片蓝海,正是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分析说。
  站在工业互联网的风口,近年来我省以两化融合为牵引,全面提升工业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水平。记者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了解到,今年以来我省实施工业互联网“个十百”工程,重点培育1家以上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培育10家以上双跨平台,建设100家以上特定平台。“我省采用‘建平台’与‘用平台’并举的方式发展工业互联网,目前全省6万户企业完成上云,下一步这一数字将逐步扩展至20万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王万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