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

组织建在产业上党员聚在产业中村民富在产业里

“红色引擎”引领乡村振兴

2019-04-11 作者: 王晶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 晶
   本报通讯员 杨胜男 李红雨 

  近年来,东营市河口区河口街道针对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的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村级“造血”功能不足等问题,坚持以抓党建为引领破解农村发展困局,探索走出了一条增强基层组织力、持续拉动集体群众“双增收”、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路子。
找准路径“一子落”
乡村振兴“满盘活”

  在东营市河口区河口街道八吕村党员活动室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红色书籍、老式农具,墙上的展板上,记载着八吕村的发展史。“我们八吕村能发展到今天这一步真的是很不容易。”八吕村党支部书记董子虎说道。
  八吕村由于土地较少,制约村庄发展的因素很多。为了带领村庄致富,村两委一班人经过不断摸索,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路径”。
  “我们村是城郊村,但这优势很长时间没发挥出来,村民一直靠传统农业为生,收入不高。”董子虎说。后来,村“两委”通过外出考察学习,结合河口没有大型汽车交易市场的实际,决定发挥城郊村的优势,建设汽车交易市场。通过村集体投资、村民入股、社会集资等方式,不到一年光景,二十多个汽车展销厅建起来了,吸引了别克、雪佛兰、本田、丰田等众多主流汽车品牌进驻,每年可增加150多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为八吕村提供80余个就业岗位,促进了村内剩余劳动力转移。
  据了解,在汽车产业尝到甜头后,八吕村又在服务业上下功夫,带动了汽车维修、餐饮娱乐等行业发展,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现在不仅村里的老百姓能够实现就业,而且也有集体收入了,重点是我们八吕村的名声也打出去了。”董子虎开心地说。
选准“领头雁”
强健基层组织

  在河口街道三合村,说起党支部书记殷鹏霄,大家都竖起大拇指。2007年,殷鹏霄放弃了在外发展的大好机会,回到三合村为老百姓服务。殷鹏霄认为,“要想带领群众致富,首先必须有一个风清气正的领导班子,一个让群众认可的领导班子。”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仅用两个月时间就解决了村里遗留17年的土地纠纷问题,解决了三合村修路难、排水灌溉难等一系列难题,并流转土地1000亩,投资3000余万元,成立了河口区润合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奔上致富路。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支书”。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河口街道按照“能力出众、敢于担当、品质优秀、群众认可”原则,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同时加大后备力量培养,在全街道范围内加大发展优秀青年农村党员的力度,吸收一批致富能手、在外创业能人等返乡投入新农村建设,锻造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红色联盟”带领
农村产业“抱团”闯市场

  洁白的银耳、带着厚厚孢子粉的灵芝、琳琅满目的新鲜果蔬让人目不暇接……近日,在河口街道红色田园产业基地特色农产品展厅里,各式各样的特色产品引得参观者纷纷驻足。2018年,该街道创新成立了“红色田园产业联盟”党委,下辖润合蔬菜党支部、青大禽类养殖党支部和抗盐碱苗木党支部三个基层党组织,32名党员,覆盖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7家合作社和2个家庭农场,构建形成了“组织建在产业上、党员聚在产业中、村民富在产业里”的良好格局。
  产业联盟党委积极发挥组织领导作用,整合联盟内专业技术人才,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互相进行技术支持,不但为联盟成员节约了学习成本,提供了技术保障,又提高了技术人员收益。同时,围绕联盟内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特色产业,联盟党委组织选树有文化程度高、群众基础好、种养水平高和带动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进行现身说法、现场示范,力求以点带面、以户带村,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同步振兴。  
  目前,已发展灵芝种植、水果玉米、多肉绿植、生态猪养殖等特色产业7个,注册“润合”灵芝孢子粉、鲜食银耳等农产品23种,形成了品牌效应,有力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其中一斤一级孢子粉可卖到19800元,成为村民原先不敢想象的“致富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