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论丛周刊

修好“清慎勤”

2019-03-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王志钢

  清者大节,慎者无误,勤则能理,昔人所谓三字符也。对照今天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要求,这一历史智慧值得我们借鉴。
  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主题是“中国历史上的吏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安排中国历史上的吏治这个题目,目的是了解我国历史上吏治的得失,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一些借鉴。”
  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其所著的《官箴》中开宗明义:“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此论历来被后世推崇,《四库全书》誉为“其言千古不可易”,梁启超也称之为“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
  辩证来看,“清慎勤”这三字虽然体现的是传统的为官智慧和为官境界,但对于今天党员干部为官从政,仍不失借鉴意义。
  “清”字当头,以激浊扬清为从政之魂。纯洁无杂,一尘不染,谓之清。“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包青天”包拯,“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于青天”于谦,“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的“海青天”海瑞,他们之所以能够万古流芳、名垂青史,就是因为做到了“清”,赢得了人民的爱戴,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古语讲“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淡到秋菊何妨瘦,清到梅花不畏寒”,唯有正本清源、志向高洁,才能保持清廉自守、清风劲吹。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和内在操守,修好“清”字,做到时时勤拂拭,如此方能不断净化灵魂、激浊扬清,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让清风遍神州、清气满乾坤。
  “慎”字为先,以慎独慎微为修身之本。行不放逸,语不宜泄,谓之慎。“慎”首先要慎言慎行。《论语·为政篇》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党员干部慎言慎行,就是凡事要做到审时度势,广泛调研,周密考虑,科学决策。其次要慎独慎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尽小者大,慎微者著”。这些古典名言告诫我们:慎独,就是要诚于中,毋自欺;慎微,就是要矜细行,守大德。在古代,慎独慎微一直都是圣人君子内省追求的最高境界;到今天,慎独慎微也应是党员干部为官从政必备的修养要求。选择为官从政,就要修好“慎”字,时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抱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正确看待权力,公正处理利益,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防微杜渐,慎始慎终。
  “勤”字为重,以勤政务实为成事之基。黾勉从公,夙夜匪懈,谓之勤。一是要勤勉。“一勤天下无难事”。勤首先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工作态度,正是凭着勤而有恒的态度,天资愚钝的曾国藩最终能够后来居上、事无不成。二是要勤学。“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面对发展日新月异、工作日趋复杂的形势,党员干部只有勤于学,敏于思,坚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三是要勤政。“从政以勤为本,政不勤则百事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躬亲庶务,不舍昼夜”的司马光,都是历代官员勤政的典范。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勤勉和勤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勤政。为官从政就要修好“勤”字,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始终牢记为民初心,永葆勤奋之心,倾心倾力做好每一项工作。
  清者大节,慎者无误,勤则能理,昔人所谓三字符也。对照今天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要求,两者在内涵上基本是一致的。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为官从政亦应修好“清”“慎”“勤”三字,时刻牢记“清”,严格谨守“慎”,扎实践行“勤”,做到清而不浊,慎而不骄,勤而不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得上之知,得下之援,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