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油田

诠释生命新境界

——追记全国劳动模范吴吉林

2019-03-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王东奇 惠心怡
          王维亮
    本 报 记 者 魏 东  

  2月4日晚,除夕夜。
  与大多数家庭一样,吴吉林与妻子、女儿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不大的客厅里时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温暖的室内,看着妻女洋溢着幸福的脸庞,吴吉林悄悄起身,走进自己的书房。
  要把握幸福,即使它多停留一秒钟也好。坐在电脑前,他制订下2019年计划,把最想实现的目标写在了第一项:活下来……
  此刻,吴吉林不再是全国劳动模范、东辛采油厂营二采油管理区6站高级技师,而是妻子挚爱的丈夫,女儿依仗的父亲。
  34天后,与癌症抗争了近12年的吴吉林还是走了,生命最终定格在3月11日17时58分。按照吴吉林的遗嘱,次日零时,山东省红十字会的医生小心地将他的眼角膜从遗体上取出。它将给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一个光亮多彩的世界。
  这是45岁的吴吉林最后一项贡献。生前,55项创新成果见证了他不屈不挠抗击病魔,矢志不渝坚持创新的伟大人格。
  从此,再也没有疲惫病痛。只是,目标再也无法实现。
选择命运
而不是让命运选择

  在营二采油管理区6站,吴吉林有一间单独的办公室。办公室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靠窗的单人床。
  自从33岁那年被确诊患有医学界罕见的“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后,他就不用值夜班,只是身体较弱,久坐久站需要休息。
  床下,是他还未完成的创新项目——井口蒸汽装置。吴吉林想通过蒸汽加热井口管线这一原理,解决因油稠,结蜡等造成的抽油杆断脱的问题。
  只是,他已无法继续研究。
  2018年11月22日上午,6站站长张思胜最后一次在单位见到吴吉林。
  “吉林到我办公室把手头上的工作一一汇报,并请假,下午住院治疗。”张思胜没多想,因为病症,吴吉林时常需要住院,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就会来单位。
  是啊,这是他所热爱的事业。
  采油厂、管理区、注采站的领导和职工见了吴吉林总是嘱咐他一定要以治病和休养为重,工作上的事要放一放。
  然而对于吴吉林来说,他打1992年初中毕业来油田当上一名采油工人的那天起,就以能当上石油工人为豪。
  即便身患癌症,但他依然想做命运的主宰者。“让我选择命运,而不是让命运选择我。”写下这句话后,他又重重地做下标记。
  患病之后,不能像以往一样正常上班,他就更把精力集中到了创新上,时常到井上转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轻工友们的工作量。
  在妻子王春梅看来,创新,成为他与病魔抗争的一味“药材”。也正是对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给予了他无穷的信心和勇气。
  每一次革新获得成功后,他就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仿佛那病魔从未缠上他,仿佛那笑是从生命深处开出的花。
  “人怎样活也是一辈子,与其让病魔吓倒,还不如鼓起劲儿来做点该做的事,做点有价值的事。活不出生命的长度,那就活出宽度和厚度。”吴吉林说。
  再平凡的生命,都有权利去追寻那不平凡的光芒。
用爱的心灵温暖人生
  生前,吴吉林专注于创新、创造,活出了生命的宽度和厚度;死后,他的善举,更是温暖了一座城。
  与吴吉林共事多年的石尹岭是在3月12日一早知道他捐献角膜的。
  看到单位微信推送的消息,石尹岭久久不能平静,“吉林兄弟,真伟大!”
  在此之前,单位没有人知道他早已签订眼角膜捐献协议。
  2016年下半年,吴吉林的病情加重。当年12月26日,在妻子的陪伴下,吴吉林来到市民政局填写了《山东省遗体(角膜)捐献申请登记表》。
  对于父亲提出捐献眼角膜一事,女儿吴若彤没有任何犹豫就投了赞成票。“做人要懂得感恩。”在吴若彤眼里,父亲是一位乐善好施,积极向上的好心人。
  能帮助他人,吴吉林感觉是幸福的。
  自从被确诊,吴吉林生命的每一天都在倒计时,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从死亡线上挣扎着爬进爬出过数次,老天爷对我不错,当下给我生存的机会,让我完成我想完成的一切,我要有价值地活着,用我的每一天回报社会的温暖。”
  站上一名青工因家庭琐事,一度精神萎靡,吴吉林用自己与病魔顽强抗争的实例和乐观的精神状态教育、感染他,使这名青工很快走出心理的阴霾;在生病住院花费大量医疗费、生活拮据的情况下,面对汶川地震,吴吉林通过单位捐款和以个人名义捐款350元;通过公益QQ群了解到石油大学一名大学生患白血病,他捐出善款……
  从2010年往后,吴吉林的新年愿望中每年都会有关于“公益”这样的字眼。
  吴吉林的微信昵称为“霖泽”,也许“上善如水任方圆,厚德如霖泽九州”能符合他的寓意吧。
寻找战胜困难的力量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每周五的晚上,吴吉林一家三口会如期参加一个文化沙龙活动。
  吴吉林用2个笔记本记录下了近5年的心境。其中一页,他写下女儿当时的感言:做事情要制订阶段性目标。目标已制订,再难也要克服,去实现它。
  他很欣慰。因为他知道,即便没有自己在身边,长大懂事的女儿已具备了实现梦想的基本品质,懂得坚持。
  吴吉林也有梦。这是一个关于石油人、石油情的石油梦。
  在吴吉林心中,有一块圣地:到“铁人”王进喜的雕塑前,寻找“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力量。
  2017年,吴吉林的身体每况愈下,追梦的心情愈发强烈。“我不想在病床上走完最后的人生。”当年8月,吴吉林背上行囊,开车奔赴大庆。他将自己的这次旅行起名为“梦之旅,心之行”。在此之前,除了外出学习和治病,他极少出远门。
  当时,吴吉林的身体状态并不好。从胜利到大庆,1500公里,开车需要足足10天。
  刚刚结束中考的吴若彤陪伴父亲共同走了一段路。“刚听说爸爸要带我出去玩的时候只有兴奋,当时我并不理解他更深一层的用意。途经河北时,有一天晚上下着大雨,在一条特别泥泞没有一丝灯光的小路上,就他们一辆车。我爸看出我有点害怕,对我说了一句话,别害怕,闯出去就是光明。”事后回忆起来,吴若彤才渐渐懂得,这是父亲身体力行地教导自己克服困难实现梦想。
  “我来了,我终于来了。”2017年8月10日,站在魂牵梦绕的“铁人”雕像前,吴吉林屏息深深凝望,穿越时空和距离,仿佛在和“铁人”对话。
  追忆传统、传承精神,逐梦途中的吴吉林不断从石油精神中汲取营养力量,砥砺前行。
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他的脚印遍布了松辽、吉林、青海、中原等油田,每到一处,他总是要找一些创新工作室去学习,增长本领,服务油田。
  “今年,本来打算到南方的几个油田去,哎……”妻子王春梅手握吴吉林标注的各大油田地图,心里充满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