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视点

132名“第一书记”扎根乡土,抓党建促脱贫,受到群众好评——

村里变化大,要给他们记头功

2019-02-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苏本善

  在东平县贫困村街头巷尾,时常能看到身穿红马甲的人。他们或三五成群,或独来独往。红马甲、手提袋、保温杯,是他们的日常标配。
  “‘红马甲’是村里的‘第一书记’,这两年村里变化大,要给他们记头功。”接山镇前寨子村民李连荣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记者从东平县委组织部了解到,该县有132名省、市、县派“第一书记”。他们心系贫困群众,驻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牢记抓党建促脱贫的神圣使命,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领路人。
  前寨子位于接山镇西北,邻近331省道,有村民525户1922人。地处平原,交通便利,尽管如此,还是沦为贫困村。
  “人心不齐,想法不一”“思路狭隘,干劲儿不足”,支部书记于吉锋说道,之前村里基础设施差,贫困人口多,经济发展乏力。村内63名党员,“60后”约占90%,改变落后面貌,有心无力。
  2017年2月,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于光同志走马上任前寨子“第一书记”。人心不齐,党建凝聚;思路狭窄,党建引领。党建成为各项工作的突破口。“三会一课”“三务公开”、党员惩戒制度,红色教育,亮身份、亮承诺,一系列党建活动让党员有了归属感。
  一年多时间,前寨子着实变样。全村硬化道路7.4公里,铺设花砖60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64盏,绿化苗木5568棵。前寨子成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不仅是前寨子,东平县132个“第一书记”所在村支部普遍得到强化,吸纳年轻党员48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12人,党建活力明显增强。
  一大早,老湖镇辛店铺村民叶香来到村里的绳加工厂。“以往这时候,都是串门消遣,大把时光都浪费了。”叶香说,自打村里建起工厂,村民争着进车间当工人。
  辛店铺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为东平湖库区移民村,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2017年2月,山东省水利厅颜恒同志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建厂房没空地,山地贫瘠规模化种植受限,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不许搞养殖。”颜恒介绍,一个个想法被否定,产业发展四处碰壁。村内行不通,就跳出去发展。一次走访,颜恒发现有村民搞尼龙绳加工,效益可观。厂子几次要扩大规模,都因资金、厂房问题作罢。颜恒得知后,几经波折在镇扶贫产业园争取到3000平方米的厂房,通过移民后期扶持破解了资金问题。厂子新购置36台编织机、4台并线机和2台捻线机,年生产能力由50吨提高到400吨,提供就业岗位150个,人均月增收2000元。立足加工厂,颜恒引入绳网手工编织项目,让劳动能力不强的人群也能致富。生产的平安果、脚垫、手链等深受市场欢迎,去年接获订单26000多个。
  据统计,去年以来,该县“第一书记”对上争取各项资金8634.2万元,新上项目109个,新增就业2360人,6005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132名“第一书记”,涉及省、市、县95个单位,分布全县14个乡镇(街道)132个村。经过三轮省、市、县派“第一书记”工作实践,东平建立了“第一书记”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属地管理、社会协同、群众参与”原则,划分网格,实现了横向有互动,纵向有交流。
  根据地域相邻、人员相熟原则,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划分14个网格,党(工)委书记为网格长,明确一名信息员和联络员。对帮扶工作,实行周统计、月分析、季度调度,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总结推广经验,强化了对“第一书记”的服务功能。
  “网格化管理让‘第一书记’不再单打独斗,有利于推广经验,提升工作效果。”山东省水利厅派驻东平县老湖镇西村四村“第一书记”张杰介绍,省水利厅派驻的7名“第一书记”将帮扶资金打捆使用,建起10000平方米的厂房,引进青岛即发集团服装加工项目,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带动群众增收2000万元,这很大程度得益于网格化管理。
  在此基础上,该县还注重打造“第一书记”工作品牌,举办“第一书记”擂台赛,增强了“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使命感,激发了服务群众奉献基层的工作热情。
  “‘第一书记’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东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强介绍,作为全省20个扶贫重点县之一,东平将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增强对“第一书记”的管理服务,确保全面按时完成脱贫攻坚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