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今日关注

消费升级,要“下沉”更需“提质”

2019-02-11 作者: 盛刚 来源: 大众日报
  □盛刚

  ■要推动长期稳定消费市场的形成,不仅需要增加中等收入人群的数量和收入,还必须遵循消费新特征,释放消费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提升,也要着力体制清障,在更高层次上推动解决供需矛盾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除了辞旧迎新,亲友相聚,也是出行游玩的黄金周。传统与新潮并存,花得更多,玩得更嗨,游得更远,网上消费持续火爆,服务消费快速增长,成为今年春节消费市场的突出特点。从春节看全年,中国消费升级趋势不会改变,但激发消费潜力仍有大量工作要做,消费“下沉”和“提质”缺一不可。
  有机构预计,2019年春节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有望超过万亿元,而去年从除夕到正月初六,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9260亿元。除了置办年货、外出聚餐等传统的花销外,手游、唱K、抓娃娃……大伙儿在休闲娱乐上也很舍得花钱,玩得根本停不下来。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日益多元,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增长的空间和潜力仍然巨大。好消息是,在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大背景下,提振内需被提到了突出位置。春节前夕,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实施方案,并从汽车消费、城镇消费短板、农村消费升级、带动新品消费、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消费市场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要求,涉及汽车、家电、农村、5G商用等多个领域。
  国内消费之所以被如此重视,因为在传统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其分量越来越重。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已连续五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但值得警惕的是,就在我国迈向消费社会新阶段的时候,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叠加的影响,2018年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从今年春节来看,虽然年味变新令人印象深刻,但电影观影人次可能同比减少,全国旅游人次增速放缓等更是不争的事实。这意味着,前期就业市场承压、收入增速下降等因素,对居民消费的滞后影响或逐步显现。以此观之,国家在春节前出台新的提振消费举措,可谓意味深长。
  毫无疑问,在新的形势下,消费是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核心。我国经济纵深度大,人口众多,人口红利仍在,发展内需驱动型经济基础坚实,而从全球来看,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在发展中国家平均为62%,在部分发达国家则超过90%。显然,只要做好深耕和拓新,我国消费仍有不小的潜力。而消费动力的培育则必须立足当下着眼长远,既努力推动消费下沉,更要加快提升供给品质,以高质量消费形成长期稳定的内需市场,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方面,我国城乡和东西部差距巨大,当上海等发达地区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时,不少中西部地区还只有数千美元,而差距就是增长空间。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较大,与汽车等产品消费走向负增长密切相关,虽然从中等收入群体视野看,这些商品在目前消费形态下已趋近饱和,但放眼全国更多区域和更广大人群,依旧蕴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举例来说,如果参考发达国家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中国广大乡镇和农村地区可挖的潜力仍然不小。未来,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以及消费下沉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村消费能力将会不断释放,进而带动消费的整体增长。
  另一方面,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和消费数量虽在快速增加,但与欧美国家中等收入人群相比,在消费质量上却有很大差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供给结构、供给质量难以适应居民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而要推动长期稳定消费市场的形成,不断缩小这种偏差就应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这不仅需要增加中等收入人群的数量和收入,还必须遵循消费新特征,释放消费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提升,也要着力体制清障,完善市场环境,降低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居民负担,在更高层次上推动解决供需矛盾,进而全方位提升我国各阶层居民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