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项目化、项目资产化、资产集体化——

2.7亿资金给贫困村打好家底

2018-12-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莱芜市扶贫办、市农发行开展扶贫慰问送温暖活动。(资料片)
  □ 本报记者 于向阳
    本报通讯员 陈晓永

  寒风凛冽,百木凋零,冬季的山村失去了往日的盎然生机。12月21日,记者来到莱芜市雪野旅游区茶业口镇西嵬石村,这里却是另一番忙碌的景象。在西嵬石村果蔬大棚里,刚刚采摘的茄子、芹菜等蔬菜已经装车,准备运往市区的商超和酒店。
  西嵬石村是省级贫困村,过去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花生等作物为生,收入甚少。村里的青壮年为了生计,大多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精准扶贫战略的提出让贫苦了一辈子的西嵬石人看到了希望。2016年,茶业口镇整合利用专项扶贫资金发展特色种植、资产收益性、托管收益性、旅游等13个扶贫项目,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西嵬石村便是第一批获益的村庄,村里的30个果蔬大棚就是用西嵬石、西榆林、姜家峪、尧舜、中榆林、南嵬石、北嵬石、上石臼、史家崖、下石臼等10个村382.21万元的扶贫资金建立起来的。
  在果蔬大棚里打工的贫困户陈家海告诉记者:“现在,一个月光打工的钱就能拿到2000多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利用扶贫资金建立项目,既保障了贫困户的收益分红,让村民和集体有收入,还安排了不能外出打工的剩余劳动力,同时确保了扶贫资金作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莱芜市扶贫办主任狄杰友说。自2016年以来,莱芜市利用2.7亿元扶贫资金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20个(自建项目90个、认购项目56个、托管项目174个),年收益率均在10%左右。
  扶贫项目的收益如何分配,关系到扶贫资金是否能精准入户。对此,莱芜市提出由镇(街道)经管、财政部门对扶贫资金实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防止扶贫资金脱离监管。
  在茶业口镇扶贫办公室里,一张扶贫项目资产登记表详细记录着西嵬石等10个村的贫困人口数和各村的产权分配,扶贫收益也按照这个登记表,由经管站通过银行打入贫困户“一本通”账户中。今年9月份,陈家海等68个贫困户便收到了30个果蔬大棚产生的收益分红。
  获益的不只是贫困户,西嵬石村也利用扶贫项目的落地搞起了旅游。村里自筹资金建设观光园区,并把村内的小河沟建起了拦河坝,建起垂钓中心、生态餐厅等相关配套设施,拉长产业链,带动村子的发展,改变了村集体收入为零的尴尬局面。“村集体有了收入,我们就可以把村里的基础建设搞得更好,这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游玩。”西嵬石村党支部书记陈华说。
  不仅如此,莱芜市还提出,脱贫攻坚期内,现行标准下,村内确实无贫困户的,经村级研究、镇级批准后,扶贫项目收益可用于本村内小型公益事业建设。
  “精准扶贫要立足长远,要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在一起。把资金项目化、项目资产化、资产集体化,既能更好帮扶贫困人口,又给各村打好家底,给贫困村注入新的活力,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石。”狄杰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