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2018-12-0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常庄镇扶贫“三精”拔穷根
  枣庄市薛城区常庄镇通过精选项目、精心运筹、精准发力,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摘穷帽”。
  精心运筹。该镇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先后制定下发了精准扶贫任务细化表、精准扶贫村项目任务表等,镇纪委实施了脱贫攻坚目标考核制和问责制。不定期召开民政、残联、建环、农业、林业、卫生等部门参加的协调会,具体解决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今年全镇完成59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均住房无忧,镇卫生院与270多名贫困户签订大病救助合同,镇民政为36名老弱病残、无工作能力贫困人口办理低保,解决了他们的就医难、养老难。
  精选项目。为帮扶贫困户精准脱贫,该镇精选启动了种植业、养殖业、电商、花卉合作社入股、光伏等帮扶项目12个,累计投资230万元。80%的项目已实现入股分红,贫困户分别领到了500—1500元的人均分红。充分发挥市派第一书记资源优势,确定市派第一书记挂职村为项目实施点,在付庄村建高标准冬暖大棚4个,带动贫困户30户。
  精准发力。该镇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的脱贫措施,今年“雨露计划”实施救助12人,救助金额3.6万元,帮扶在校生60多人,解决了贫困学生的上学困难。先后安排贫困户60多人到企业或合作社打工,通过就业脱贫。该镇还先后安排在村从事环卫工作的贫困户26人,帮助老弱病残、无工作能力的贫困户全部入股镇光伏和电商项目。      (李自发 王雷 张环泽)
持续发力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
  枣庄市薛城区常庄镇着力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管理,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镇机关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善。
  下村居接“地气”。该镇以“整风纪、树形象、促发展、解民忧”为主题,以“转”作风为抓手,推行机关干部“双包双联”制度,严格落实机关干部一线工作法和重点联系走访等制度,完善领导干部包“难点村”、机关干部包村联户制度,积极帮助群众解决急事、解决难事,干实事、干好事。今年以来,全镇机关干部在开展的“双包双联”下村居“接地气”活动中,共收集民情民意160多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00多件。
  抓学习促提升。为转变机关干部作风,提升为民服务水平,该镇把抓好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放在首位,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各部门各村(居)“一把手”带领党员干部上党课、学党纪,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党员干部持续“补钙”,让他们对作风建设相关规定做到耳熟能详、心中有数,既“挂在嘴上”,又“记在心上”。
  以制度促落实。镇党委纪委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规范镇、村财务报账程序,完善机关接待制度和干部包村联系制度,完善纪律作风相关制度,严格落实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推行“马上就办、立刻办理”的一站式服务机制,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干部工作的主动性,树立了勤政、廉洁、务实的党员干部形象。
  (李自发 吕兵 张环泽)
我的父亲薛翰亭与导沭整沂工程
  我的父亲薛翰亭,1913年12月18日生于山东省莒县夏庄薛家石岭村,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父亲历任莒县七区马坡乡抗日民主政府乡长、莒县七区区长、莒临边办事处主任兼武装大队队长、莒临县政府县长兼独立营营长、滨海二专署秘书处主任、滨海行署民政处处长、鲁中南行政公署秘书处处长、莒县县长兼县独立团团长。1948年10月南下任新海连市市长。
  1949年12月1日,父亲调任山东省导沭整沂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从此开启了他革命人生的新篇章。
  如果说父亲参加革命的第一个十年,是为民族解放建立新中国不怕牺牲出生入死的话,那么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则是为新中国水利事业沤心沥血奉献了全部精力的十年。
  为尽快解除沂沭河水患对鲁南苏北千百万人民的危害,中共中央华东局早在新中国建立前就开展论证、积极筹备早日开工建设导沭整沂水利工程。1949年4月21日,导沭整沂工程仓促开工。由于领导组织、物资准备、施工技术经验等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遇到开凿以花岗岩为主的马陵山泄洪工程难题,开工不到两个月即停工。
  经过近半年的重新组织准备,工程于当年12月1日重新开工,组织派我父亲担任第一副主任兼工委书记主持工作。上级这样千挑万选委以重任,而且是典型的外行领导内行,对此我曾百思不解。然而,看过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人民的胜利》之后又查阅父亲的有关资料,似乎找到了答案。
  除了父亲对党的事业忠诚之外,就是父亲这些年来始终工作在领导指挥民众的第一线。从解放战争初期的鲁南战场,到后期著名的淮海战役民工支前,无不留下父亲作为主要指挥者的身影。导沭整沂工程的特点也是以民工为主导,先后动用民工114万人,确实需要有经验有能力的领导人,这一点比水利知识更重要,这就是父亲入选主要领导人的原因。
  工程开工后,首先就是在临沭县大官庄处向东辟开马陵山开挖泄洪河道,这是整个工程的核心和重中之重。难度之大超乎想象,引起著名艺术家徐悲鸿的创作灵感,现场写生创作“新愚公移山”,并欣然赋词“百载沉疴终自起,首之瞻处即光明”。
  回顾当初工程重新开工后,从山东各地调来上千名干部、数十万民工,在寒冷的冬天同时、多点全面展开,可以想象作为总指挥的父亲,工作压力之大与繁忙程度之高。我1950年1月8日出生在临沂冈头民工医院。儿子出生理应是件大事,当时父亲因工作需要配有吉普车,应该是有条件随时相见的,但是父子见面的时间却是在我满月之后。这事虽不能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相比,但共产党人以事业为重的先进性却体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此后很多年,母亲一直是多有怨言,但父亲并没有多做解释。与我不同的是弟弟的出生,当时新沭河已经挖通建成,父亲为小儿子取名新沭,并为出生提前做了准备,以了却母亲“心怨”,弥补对我和母亲的亏欠,可见父亲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只是当时的情况连点滴的时间都没有。在那个年代的共产党人就是这样的,父亲只是其中一员。没有这样一批忘我奉献的人,就不会有百废待兴快速发展的新中国。
  关于导沭整沂工程在新中国水利史上的位置,我还亲耳聆听过当时导委会第二副主任、新中国水利专家,时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省水利厅厅长江国栋伯伯讲我父亲的肺腑之言。
  那年他在省千佛山医院住院,我和妹妹去看他。当我们报上姓名,说是薛翰亭的孩子的时候,80岁高龄的瘦弱老人,眼中突然放出异样的光芒,提高了嗓音,向我和妹妹讲述了怎么认识我父亲怎么共同工作的往事。
  “那是1949年上半年,我带领测量队在测量设计河道,突然被国民党残余分子煽动的一群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包围了。他们以为我们要强占土地,群情激愤地手拿铁锨棍棒阻止我们测量工作,要打死我们,幸亏当时在新海连当市长的你父亲带人赶到救了我们的命。那时我和他都没想到成立导委会,你爸爸来当主任也搞水利了,真是特别高兴!那个年代条件非常艰苦,我们共同工作特别繁忙,3年的导沭把你父亲累坏了。如果用现在的话说,你父亲和我就是新中国水利战线的元勋。”江伯伯说的没错,就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纪录片《沂沭安澜》中,对此工程已经明确定位为新中国第一水利工程。
  导沭工程的确把父亲累坏了,3年工程结束,昔日英姿勃发的父亲已是两鬓苍苍。但他并不后悔,曾多次向母亲表白说“喜欢干水利,对干水利有事业心”。这也使我联想到傅作义将军在回答毛主席为什么要干水利部部长时说的一句话“水利是直接为老百姓服务造福的”。在建设导沭工程中,傅部长对工程非常关注和关心,曾亲自到工地现场视察和专门听取父亲工作汇报,并对父亲的工作给予肯定和表扬,这项工程被水利部表彰为“导沭整沂 水利先锋”。
  1953年,导沭整沂工程历时5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先后动员了临沂、泰安、徐州等6个专区37个县(市)的民工114万人次,完成土石方4827万立方米,筑堤800余公里,挖人工河85公里,各种坝、堰、涵等水利建筑53座,工程既艰巨又宏伟壮观。到这里来参观的中外专家都在为新中国刚刚成立、经济尚未恢复的情况下,完成这样伟大的工程而钦佩不已,对用土车、扁担、铁锹、镐头、炸药等简单工具器材,完成这样艰巨的工程而赞叹。导沭整沂工程的顺利完成,减少了鲁南、苏北1450万亩土地洪涝灾害,对沂沭流域人民群众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对苏鲁两省全面治理沂沭河和南四湖流域创造了条件。
  导沭整沂委员会完成其历史使命后,改为山东省治淮指挥部整建制搬迁济南,父亲任指挥兼工委书记,继续进行淮河流域的治理建设。1954年,治淮指挥部与水利厅合并,父亲任水利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负责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和防汛工作,继续拼搏在他所热爱的水利事业上。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身患肝炎的父亲健康状况日趋恶化。为了父亲的身体健康,1957年上半年,组织上安排他到青岛疗养,但是原计划3个月的疗养,实际上只待了1个月,父亲就提前回到工作岗位。没想到,回来不久即遇上了山东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
  据史料记载,1957年7月鲁南地区连降暴雨,降雨量大于400毫米的雨区达73935平方公里,受灾农田2809万亩,其中最大降雨量达817毫米,沂河出现了15400立方米的特大洪峰,南四湖普遍漫溢,洪水总量达110亿立方米(相当于近三分之一三峡水库的容量),湖西平原一片汪洋,致使上万村庄被洪水围困,297万间房屋倒塌,数百万人受灾,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灾情发生后,省领导谭启龙、赵健民等亲临灾区视察,组织救灾。在这危急时刻,时任防汛总指挥的父亲,深感责任重大,全然不顾自己正逢病重的身体和保健大夫的一再劝阻,夜以继日地指挥防汛大军与洪水进行斗争。
  洪水消退了,防汛结束了,但是父亲因病情严重恶化紧急住进医院。无奈由于延误治疗,尽管中医、西医都尽了最大努力,最终也没有挽留住父亲的生命。1959年2月22日11时52分,父亲走完了他的生命历程,年仅46岁。父亲逝世后,《大众日报》发布讣告,省主要领导参加,省里组织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薛翰亭同志千古 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 献身于革命永垂不朽”的巨幅挽联和悼文,都给予父亲以极高的组织评价。1963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追认薛翰亭为革命烈士。 (薛军)

  联系方式:
  邮箱:sdslxc@shandong.cn
  电话:0531—66572192
  薛翰亭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