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十园”筑牢产业根基“蓼河新城”开启舒适生活

 高新区集聚高人气

2018-11-27 作者: 姜国乐 孟一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姜国乐 孟一 
   本报通讯员 姜海珍

  曾几何时,济宁高新区也和很多高新区一样,重产业轻城建,滞后的城市配套和孱弱的人居环境酿成了“人进人出车塞、人去楼空城死”的尴尬虹吸效应。为破解产业和城建“两条腿”不一样粗细、新城宜业而不宜居的尴尬困境,济宁高新区正通过促建设、强配套、美环境,积极打造打造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生态优美的东部新城,聚集起了引人留人的高人气。
“一区十园”筑牢产业根基
  今年,位于济宁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引发了社会的持续关注,不仅诺贝尔科学家实验室为此落户、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论坛在此召开,一批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类等医药企业也纷纷抢先进驻。
  在济宁,生物医药行业虽拥有较长时间的产业基垫,但一来缺乏尖端技术、产品跟不上市场需要,二来企业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制约了产业层次的整体提升。而专业化的园区建设,正直指产业痛点、推动转型升级。
  “就拿落户的济宁生命科学中心来说吧,仅这一个实验室就间接引入了量子点POCT检测、全球唯一手持式超敏肌钙蛋白和血气测试仪美国PROXIM公司项目、质谱结核等项目……技术研发、技术引进、孵化平台一次性配齐。”健康产业园负责人说,前有药辅材料配套,后有高端科学研发,专业园区抱团发展作用下,不止生产成本下降了,吸引行业前沿项目的区域“磁性”也在大幅提升。
  专业化的园区,为济宁医药行业的动能转换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而这,只不过是济宁高新区“一区十园”产业园区化发展成果的一个缩影。如今,围绕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机械制造等4个传统优势产业建设的“专业园区”,和5个街道属地园区,外加1个城市建设园区并行推进,从产业角度和历史经验的维度,拉来了高新区建设“先有产、后有城”的产业大框架。
  无产之城必为“空城”,只有产业框架扎得牢,才能成为吸引人口、单位规模聚集的先决条件。
宜居宜业,增强城市功能
  如今,山推、鲁抗、辰欣等在地龙头企业各自进驻新园区,依托持续补链的优质产业环境快速崛起,成为了聚集人气的第一步。   作为济宁高新区引进的优质教育品牌典范——海达行知学校,今年第2年招生,却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追捧,在济宁掀起了一股教育新风。
  “都知道昌乐二中有着自己的一套教育体系,更为重视孩子的素质和兴趣教育,我们也希望孩子能在学习阶段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济宁市民王林直言,济宁高新区不仅引入了高端的教育资源,还在学校周边建设了济宁人民医院高新院区、高标准体育场和科技馆等,区域内各种重要的设施一应俱全,生活越来越方便。
  积聚城市人气,城市功能一样都不能少,还要尽可能与高端人才多、外来人口多等居民特征相契合。本着以科学规划带动人气商气的思路,济宁高新区统筹布局居住、商业、休闲、娱乐、医疗、教育、养老等城市功能载体项目,打造优越的生态环境、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让本地人民生活得舒适,有获得感、幸福感,带动外来人口来蓼河新区创业、居住、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蓼河新城把宜居生态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重点,积极引进海绵城市、低碳智慧、立体分离、多元功能复合等新理念,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益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新城建设过程中,我们广泛征求了在地企业和居民的现实需求,发现和济宁高新区的定位一样,生活工作在这的人们也都有着一颗‘科技心’,渴望科技给生活带来便利。” 蓼河新城指挥部副指挥长蔡新国说,对此,济宁高新区以智慧城市(CIM)为核心,通过智慧规划、智慧建设和智慧管理积极打造生态智慧示范区,为辖区居民提供智慧交通、智慧环测、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能源、智慧安防等优质的公共服务。
  “出门有共享汽车、共享电动车,全区有WIFI覆盖,社区里也到处充满了科技元素。”提起既时尚又实用的高新生活,王林乐得合不拢嘴,在他看来,“科技改变生活”这句话在高新区已经从梦想照进了现实。   
优化环境生“麒麟”
  11月23日,济宁高新区与中青城投控股集团就合作项目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举行了签约仪式。“中青城投”强势登陆蓼河新城携手济宁高新区合作共谋打造“麒麟岛·世界公园”。
  “高新区是济宁动能转换和创新发展的排头兵,需要在区内打造一个尖端项目高地、打磨出创新针尖。”蔡新国说,济宁高新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于创新力,麒麟岛项目一方面是在打造四面环水的生态岛屿,但更多是以培养创新型尖端企业为核心,形成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需求为主体,以科技服务平台及生活服务平台为支撑,以总部办公为承载主体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麒麟岛,描摹出了产业与城建深度融合的微缩形态,而整个区域的建设则时刻围绕着“科学融合”做文章,以优美环境聚集人气商气,以开放的政策环境拴心留人。
  目前济宁高新区实施了“人才安居计划”,新投入300套高层次人才公寓、100套紧缺急需人才公寓、254套产业人才公寓,其中产业人才公寓已面向企业开放申请。凡是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不超过3年,且在济宁城区(含高新区、任城区、太白湖新区)没有固定房源的辖区企业新就业职工,均可申请入住。
  “在外面租房每个月少说也要500元起步,而且和很多人混租很不方便,现在这些钱都省下来了,离公司又近,可以集中精神干好工作。”入住人才公寓的山推员工李磊表示,济宁高新区让他有了家的感觉。
  “高新区得有高人气,高新区发展离不开高端人才和尖端项目,要引得来更要留得住。我们设立了1亿元人才创新创业扶持基金,首批建设的50万平方米职工公寓已经确定选址,专门服务越来越重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配套的人才招引和服务政策也已经出台。”济宁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刘章箭表示,人才有人才政策,项目有项目扶持。另外,高新区在济宁率先进行“放管服”试点、快速推进476个项目“一次办好”,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重要抓手,努力打造全省行政审批最少、服务效率最高、发展环境最优、市场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人气商气正悄然汇集,托举起一个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