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个农民合作社活跃田间,“三品一标”农产品190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7件

乡村沃土绽放品牌之花

2018-11-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都镇强 谭佃贵
    本报通讯员 刘明志 刘瑞华

  改革开放40年,“高粱红来豆花香,万担谷子堆满场”的山歌依然传唱,临朐县农业高质量发展再谱新篇:2017年农业产值是1978年的62倍,平均年增长率10.2%;1883个农民合作社、46家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活跃在田间地头;一村一品,一社一牌,“三品一标”农产品达190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7件……
  作为一个山区丘陵达87.3%的“山城”,临朐一度苦于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的短板,农民望天吃饭,农村土地失于整合、缺乏规模基地支撑,农业发展一直“潮打空城寂寞回”。临朐盘算着“家底”:农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农村劳动力占总人口一半以上,地力、人力、物力……靠什么把这些力量拧成一股绳?
  首先要盘活、整合资源,补短板、强功能,才能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田园综合体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就位,让临朐农业这盘大棋“一子落,满盘活”。临朐县辛寨镇大高家庄村在土地上做文章,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实现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冶源王舍田园综合体运用“生态+”“农业+”等模式,实现了产业融合;燕子崖村的燕窝农场盘活700多亩荒山变身花果飘香金银山……
  在此基础上,临朐又继续探索以品牌为纽带整合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全过程模式,集中扶持发展伊利、华良种业等重点龙头企业,加快构筑“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经营体系,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方式,打通土地经营散、农技推广难、产品效益低等“梗阻”,打造农产品品牌,走出了一条分户承包与现代农业有效对接的规模经营之路。
  “根本不用跑市场,贴着有机农产品质量认证标志的2万多斤‘大金星’山楂被抢订一空。”在寺头镇的山楂农业产业园,农户马秀荣的山楂通过村级合作社统一配送到龙头企业统一管理、运营、销售,形成了企业、村集体、农户三赢的“山楂树之‘链’”。
  近年来,临朐秉承特色品牌就是效益的理念,加强“三品一标”认证,把品牌创建作为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农业效益的重要抓手,“青杨峪”牌板栗、“九杰寨”牌核桃等190多个品牌被授予“有机农产品质量认证”“地理标志认证”标志,先后被授予“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等称号。
  “连点成线,集中连片发展,让农业产业形成规模。”临朐县农业局副局长李伟说,临朐不断拓展农业生产向园区化、标准化发展路径,着力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逐步形成山旺樱桃、五井柿子等传统示范园和九山薰衣草、沂山秦池蓝莓等新兴产业园同步发展格局。
  目前,临朐林果种植和果菜大棚发展到10万余亩、奶牛存栏3.8万头,建成华良玉米“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区等26处,创建市级以上生态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示范园9处,临朐九山板栗2000亩基地被确定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
  临朐制定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处置制度》,严厉打击企业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8种主要质量安全风险情形,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品牌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全程“无缝”监管。有了“品牌”保驾护航的临朐,车流滚滚,商旅不绝,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加快崛起。
  不满足于此,临朐再“赶考”:依托品牌,实施“互联网+”战略,在龙山产业园打造“互联网+苗木”电商村,组织颐和生态农业合作社等30多家农业组织开展网上营销……将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产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临朐“三农”发展新动能端倪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