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高新区:全面开启“三次创业” 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11-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孟一 姜海珍 张阳
  
  要崛起,必勇挑重担;欲振兴,唯苦干实干。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伟大跨越的40年,同样也见证着济宁这座煤炭资源大市由“黑”变“绿”、由弱变强的蜕变历程。
  面对“如何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激发内生动能?”“如何抓住‘项目’这一根本,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如何统筹产、城、河、人一体推进,加速崛起蓼河新城?”等一系列时代赋予的新课题,站在改革开放40年当口上的济宁高新区全面担起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使命,全面打响“三次创业”战役,从加快创新驱动、培育高端产业、推进产城一体、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精准发力,加快建设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吹响向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
科技创新引领
激发内生动能

  创新是第一动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核心也是原动力。近年来,济宁高新区将科技创新摆在园区发展的全局高度,挖掘和培育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企业,全面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
  “这是一款厚度为8微米的聚烯烃双向拉伸热收缩膜,市场上常见的包装膜厚度一般为12微米。我们采用了‘减薄’处理,既能满足市场需求,而且更加节能、环保,在包装材料行业市场受到广泛重视。”济宁高新区迪派克公司总经理尚军虎告诉笔者。目前,迪派克产品可广泛用于书本、食品包装、保鲜膜等领域,美国亚马逊超市,西班牙大型果蔬、海鲜、冷冻肉市场都在使用迪派克产品,国际知名度日趋提升。
  当下,济宁高新区正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中心,着力推动创新生态再优化、创新能力再突破、创新经济再升级。培育高端创新主体,推动如意科技、山推股份、辰欣药业、鲁抗医药、泰丰液压等龙头企业开放配置全球创新资源;实施“小升高”和“小巨人”计划,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为抓手,实施知识产权强企行动,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百千万”行动计划,率先推进“百企示范、千企试点、万企行动”。
  好的平台,是科技创新的坚强后盾。济宁高新区在用好已有平台的基础上,重点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创新共同体;探索发展新型研发组织,组建生命科学、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2个诺贝尔科学家实验室、2个院士工作站年内投入使用。此外,济宁高新区不断完善创新创业制度体系,加快提升一批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平台,引入孵化器专业运营机构和社会资本,实现孵化器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管理运营专业化,构筑“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孵化链条。
  人才是第一资源。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原始创新能力,济宁高新区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持续优化人才综合环境,着力构建人才生态圈,推进人才资源转化为创新动能。深入推进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出台了建设蓼河英才港的意见,设立了1亿元人才创新创业扶持基金;推进市级人才服务园建设,正在改造创新公寓、科苑公寓和国际人才交流中心;集中抓好高层次创新团队、高水准创客、高技能产业工人、高素质企业家4支队伍,今年以来,新引进紧缺急需人才260人,推荐9名人员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科技创新同样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济宁高新区出台《关于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共计10条新政。对在园区建设的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最高给予500万元资金扶持,对当年度获批建设的国家级、省级创新载体平台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奖励,对当年获得的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最高给予40万元奖励,对年专利授权量在10—100件以上的企业,分别给予2万—50万元奖励……一系列真金白银的创新政策掷地有声,引导鼓励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做优做强提升发展质量,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现代经济体系。
产业提质增效
打造发展新引擎

  产业经济活,则全区经济活;产业经济强,则全区经济强。近年来,济宁高新区高标准编制六大产业发展规划,逐步深化提升和绘制产业链发展路线图,一业一政策、一业一基金、一业一梯队等措施同步跟进,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培育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个“五百亿级”集群,促进园区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发挥如意集团龙头引领作用,整合如意全球产业资源,加快推动如意“双城”建设,建设集智能化制造车间、智能化研发总部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产业城和以如意时尚文化小镇、国际时尚产学研基地等为核心的如意湖健康生态城,打造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在高端装备产业方面,围绕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实施建链、补链、强链计划,推动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以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为依托,加快推进济宁生物医药研发平台、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济宁生命科学中心、济宁天然产物研发中心、国际医疗康养中心、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济宁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医药、医养、医疗等产业跨界融合。随着济宁高新区推陈出新,以新促高,加快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园区主导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今年上半年,装备制造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增长35.8%;纺织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增长5.5%;生物医药产业稳健运行实现销售收入增长8%。
  不仅仅如此,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推动其快成长、上规模?济宁高新区高度重视发展高新技术发展,聚焦新产业、培育新动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促进园区产业链整体跃升。目前,园区第三代半导体、大规格半导体级石墨材料、手机电子模组功能材料等新兴项目加快推进,四新经济项目个数达到38个,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9月6日—7日,2018华为·济宁云产业合作高峰论坛将在济宁高新区召开,本次活动将吸引全国众多政府、企业代表齐聚济宁高新区,共同探讨2018年云产业发展趋势和蓝图。在华为公司的带动下,济宁高新区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并被授予山东省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今天招引来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经济增长点、结构升级的发力点。”济宁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刘章箭说道,“我们以强链补链为重点,紧盯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和行业领军企业,围绕高端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精准发力,大力推行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金融招商、委托招商等招商方式,初步形成了招引高科技、聚集新产业、培育新动能的局面。”
“蓼河新城”加速崛起
绽放发展新画卷

  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共生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当前,济宁高新区以产城融合、创新发展为引领,正立足产、城、河、人一体化推进,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交融”理念,逐步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力求宜居宜业、宜学宜医、宜创宜商,加速打造蓼河新城,着力打造“生态、创新、人文”的生态科技新城。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蓼河新城在城市总体设计上,坚持高起点规划,统筹城市功能布局、空间形态、道路交通、城区绿化、水系景观等。”蓼河新城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办公室主任蔡新国表示,今年年初,他们聘请同济规划院对42平方公里蓼河新城建设区域进行整体规划,把“生态、创新、人文”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到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初步确定了“两轴并两带,三心领三区”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展现独具特色的蓼河新城新风貌,让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座新城梦想成真。
  产业是发展的基础,合理产业布局能推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转型升级的步伐。蓼河新城产业“两轴并两带”的发展格局是紧紧围绕新城战略定位和产业布局制定的。“两轴”即海川路创新创业发展轴、崇文大道城市发展轴,有利于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两带”即蓼河生态智慧活力带、鸿广河生态人文景观带,有利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与此同时,新城规划设计“三心领三区”,即新城综合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云创服务中心以及综合服务片区、双创宜居片区和健康宜居片区,形成区域联动、差异发展、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新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将为蓼河新区长远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同时,济宁高新区将蓼河新城为主战场,协同建设洸府河生态休闲带和泗河绿色发展带,实施产城人河一体化推进,重点设计城市功能布局,空间形态,道路交通、水系景观等,打造新区城市特色空间,以最优规划激发最强生产力。实施河湖水系路网贯通工程,构建布局合理“三片三廊、四纵四横”城市水网格局和“三纵六横”的城市路网格局,形成“四湖一岛”的蓼河智谷城市形象。加快突破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产业工人公寓、人才公寓等高端商住项目,加快建设红星爱琴海、蓝城小镇等项目,提供休闲、娱乐、购物、养生一体化服务,打造区域领先的科技新城和济宁市城市复合中心。
全面深化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

  开弓没有回头箭。为让企业安心、放心、高质量地去发展,作为济宁市改革开放的高地,济宁高新区始终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劲头,全面深化改革,把营商环境作为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不遗余力地提供多样化、便利化、人性化的服务,加快建设经营成本最低、服务环境最优、办事效率最高的一流营商环境。
  项目签约了,如何快速落地建设投产达效?济宁高新区给出了答案。畅通项目落地机制,成立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落地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投产、服务等工作,负责协调解决高新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项目投资协议签定后,高新区经发、环保、国土、规划等行政审批部门,依法按权限和时限落实各项审批和上报工作。项目投资方按照投资协议书约定的项目落地开工及建成投产时间倒排工期表,及时安排好项目的科研、规划、设计、报批、建设、投产等进度计划,并严格履约、认真实施,及时向项目落地组及相关部门报送工程形象进度、投资完成情况、资金到位情况等项目进展信息,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
  一子落,满盘活。济宁高新区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推行“零跑腿”和“只跑一次腿”事项办理,目前,济宁高新区新市民中心共进驻25个部门单位,对外办理251项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大幅压缩行政许可办理时限,实现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75%的目标,新开办企业可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营业执照办理、公章刻制、涉税办理等事项,其中公章刻制实现现场刻制、当场可取。同时,加快推进“一次办好”落到实处,先后两次公布“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项清单359项,其中“零跑腿”事项141项,“只跑一次”事项218项。准入准营门槛较大程度降低,特别是告知承诺制,企业反馈积极、成效显著,得到市场广泛认同。
  企业的需求点作为政策制定、服务提升的着力点。为营造优质的项目引进和落地营商环境,济宁高新区出台了招商引资黄金9条、激励社会化招商、人才新政等系列政策,设立招商专项基金,支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和产业升级;鼓励成长性企业发展,扶持新引进企业壮大规模、提档升级;奖励行业标杆企业,对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国内行业50强企业等投资的新项目,采取个性化方式给予重点支持。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期待新作为。济宁高新区将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聚焦打造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增长极、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推动“3+3”主导产业集群向产业生态升级,奋力向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迈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