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头版

创造“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的农村改革老典型潍坊——

改革再出发,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18-11-14 作者: 杨国胜 都镇强 来源: 大众日报
  ■开栏的话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4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山东地处沿海,得改革开放之先。40年来,全省上下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勇于创新,在诸多领域引领改革浪潮,探索出了一批先进经验,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进入新时代,山东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聚力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海洋强省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等重点任务,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庆祝改革开放40年·四十年回头看 眼前事敢担当—齐鲁调研行”专栏,反映齐鲁大地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和不凡成就,从中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杨国胜 都镇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要求我们,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扛起农业大省责任,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
  回首改革开放40年,潍坊农业农村改革敢领风气之先,敢于探索创新,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叫响全国,遍地开花,为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希望的田野上,潍坊深化改革再出发,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作出潍坊贡献

  今年是潍坊建市70周年。在建市70周年成就展上,22000余张图片、近百万文字浓缩了这段值得铭记的历史。开展首日,75岁的王伯祥在关于农业农村方面的展板前驻足良久,他感慨:“建市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潍坊硬是在农业农村改革闯出了路子。”
  被誉为新时期县委书记榜样的王伯祥亲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征程。他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农民面临许多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千家万户”与“广阔市场”如何结合,急需找到解决办法。
  作为农业大市,潍坊用一次次改革创新,破解了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一个个难题——
  从1984年到1992年,潍坊市率先走出了一条“商品经济大合唱”和“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发展新路子,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
  1993年,潍坊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大力实施“三化三带动”,形成了以蔬菜、畜禽两大产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开发新格局。
  进入新世纪,潍坊的农业驶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承担起国家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担子。去年,潍坊用1.7‰的土地、1‰的淡水,产出了全国7.2‰的粮食、15.7‰的蔬菜、12.7‰的花生、6‰的水果、19‰的农产品出口额。
  “探索乡村振兴的新途径、新模式,再创潍坊农业农村发展新辉煌,确保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潍坊贡献。”潍坊市委书记刘曙光说。
牵住产业振兴牛鼻子
  40年前的一个秋日,在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37岁的村民王乐义被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上任后,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让村里的老少爷们摆脱“穷”帽子。他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几番探寻摸索,硬是将冬暖式蔬菜大棚做出了“大名堂”,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白色革命”。而这条路子,彻底改变“南菜北运”传统农业格局,解决几亿人口冬天吃菜的问题。
  回看“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产业是最关键的元素,而激活产业的最关键“因子”则是创新。
  产业旺则百业兴。农村产业如何兴旺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如何展现新作为?潍坊给出的答案是打造潍坊模式升级版。
  如今的潍坊,大棚的模样变了。寿光市用最高标准、前沿技术改造提升蔬菜大棚,大棚物联网应用率达到80%以上,一个大棚就是一座“蔬菜工厂”。由于大棚被赋予了“智慧化”,越来越多的乡村人才开始“回流”。寿光市村镇外出务工人员年均减少17.9%,返乡创业、回村种菜人员增加20.6%。
  鱼在水中游,菜在水上长。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潍河东岸,省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潍水田园综合体的温室鱼菜共生项目已经建成。项目负责人孙健坦言,潍水田园综合体要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模式,带动产业发展质效升级。
  以青州九龙峪、昌邑潍水田园等为代表的一批高端综合体、产业园项目加快建设,支撑潍坊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田庆盈介绍,凭借着农业基础优势、科技优势、开放优势,潍坊将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推动农业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
把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
化为推动乡村振兴动力

  “多亏了改革开放,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说起村里的变化,诸城市昌城镇得利斯社区的村民十分感慨。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这个村诞生了农业龙头企业得利斯集团,并通过村企融合过上了富裕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回看40年,潍坊在农业农村方面的历次改革创新,都牢牢记住了为农民谋幸福的“初心”。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除牢牢抓住产业振兴之外,潍坊还同步推进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初冬,走进青州九龙峪旅游综合体,一片白墙灰瓦的崭新村居被满山红叶衬托得尤为美丽。由于九龙峪开发旅游,青州市弥河镇桐峪沟村旧貌换新颜。原先的村庄房屋破旧,环境脏乱差。而如今,150套整齐划一、独门独院复式楼房组成的新村不仅让大伙圆了安居梦,良好的旅游资源也让村民开始吃上“生态饭”。
  如今,潍坊对标浙江等先进地区,从更宽视野审视和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致力产业园区、新型社区、美丽景区“三区同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
  潍坊市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乡村振兴实践的“领头雁”。去年,全市1400个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6300多万元。
  从昔日交通不便、生产落后到如今产业红火、远近闻名,坊子区坊安街道洼里村靠的就是有一支过硬的村党支部。最初,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共9户,带头注册成立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后发展成为联合社。如今,联合社流转土地2200余亩,规划建设了玉泉洼生态观光园。“现在,洼里村又被列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我们还将打造玉泉洼‘莫沙夫’田园综合体。”洼里村党支部书记刘向东信心满满。
  今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这给了潍坊更多底气。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在希望的田野上,潍坊正深化改革再出发,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