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工业规模跨越发展 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40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分析之工业经济篇

2018-11-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山东省统计局
  改革开放40年来,山东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工业化进程中,逐步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积极推动制造业由追赶型向引领型、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由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转变,开启了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40年
  山东工业发展基本历程
  阶段一(1978—1991年):放权让利激发企业活力,市场调节为主的格局逐步形成。1978年开始,全国开展以“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改革,多措并举调动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增强企业活力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此阶段,全省工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企改革方面,推进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利润递增包干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试点。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出台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在结构调整方面,采取压缩基本建设规模、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方针。
  阶段二(1992—200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从此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在此阶段,全省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国企改革方面,实施债转股、技改贴息、政策性关闭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多元化发展方面,出台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相关政策,非公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加强以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生产,重工业再次进入加快发展阶段。
  阶段三(2001—201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工业发展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开始深度融入国际。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此阶段,全省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改组。多种所有制发展方面,继续出台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实施拉长七大产业链、振兴装备制造业等重大结构性调整举措。对外贸易方面,主要出口产品实现了由农副产品向工业制成品、一般加工品向高附加值机电产品转变。
  阶段四(2012年至今):全面深化经济体制各项改革,工业转型升级由重“量”向重“质”转变。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2013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制度设计。在此阶段,全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着力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国企改革方面,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结构调整方面,坚持敲开核桃、一业一策,全力推动工业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发展民营经济方面,出台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引导民营经济转型升级。2018年1月,《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2018年2月,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隆重召开,标志着我省工业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工业经济发展
  取得显著成就
  (一)总量规模大幅跃升。改革开放初期,全省工业经济实力相对薄弱,1978年实现增加值仅为108.5亿元。进入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有力促进工业发展,1990年工业增加值增至568.3亿元,比1978年增长4.2倍。1991-2000年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带动工业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200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3723.4亿元,比1990年增长5.6倍。2001年以来,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06年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2017年升至28705.7亿元,比1978年增长263.6倍。
  (二)市场主体跨越发展。1978—1997年,全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由15345家增至23494家,增长5成。1998—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由11402家增至40270家,增长2.5倍。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实力明显提高。1979—1997年,全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户均主营业务收入由168.1万元增至2421.9万元,年均增长15.1%。1998—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主营业务收入由0.5亿元增至3.5亿元,年均增长10.2%。
  (三)主要产品产量明显增加。重要基础产品产量大幅增加。2017年,发电量达到4979.6亿千瓦时,比1978年增长30.9倍;钢材9209.8万吨,增长144.3倍;氧化铝2113.0万吨,增长61.1倍。机械装备产品增势迅猛。2017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10.0万台,比1978年增长5.3倍;矿山专用设备110.7万吨,增长109.7倍。日用消费品极大丰富。2017年,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697.0万吨,比1978年增长45.8倍;饮料酒767.7万千升,增长26.9倍。
  (四)企业质效显著提高。1979—1997年,全省乡及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65.8亿元增至5689.9亿元,年均增长17.5%;1998—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5923.3亿元增至142660.2亿元,年均增长17.2%。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贡献率为13.8%,比2001年提高1.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4.7次,比2001年加快1.2倍。
  
  工业结构调整
  迈出实质步伐
  (一)所有制结构更加多元。1978年,全省工业经济还处于国有和集体二分天下阶段,二者产值之比为69.8:30.2。改革开放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非公有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17年,公有工业经济与非公经济之比由1978年94.1:5.9调整为22.4:77.6,私营、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比重分别为41.4%和14.4%。
  (二)产业层次优化提升。2017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为12494家,比1978年增加1058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8.5%,比1978年提高6.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0%,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0个百分点。
  (三)绿色发展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以来,全省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多措并举推动工业企业绿色发展。2005年,全省万元GDP能耗已由1978年的4.19吨标准煤降至1.28吨标准煤。近年来,全省又进一步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调控力度。2017年,高耗能行业增加值仅增长3.6%,低于规模以上工业3.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9.4%,电解铝等部分重点产品单耗达到国际水平.
  (四)创新能力快速提高。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省不断加大对新动能的培育和支持,对企业自身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1998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仅为471.4亿元,2017年增至18441.8亿元,20年间增长38.1倍,年均增长20.1%。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2132.7亿元,比2006年增长4.1倍,年均增长14.5%。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城市轨道车辆等新产品产量增速分别达到300.0%、60.7%和80.2%。
  
  工业改革转型
  蹄疾步稳
  (一)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开放之初,全省开展了以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改造等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有大中型企业全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产权单一的纯国有企业比重下降,国有企业比重由1978年的67.6%下降到2017年的2.0%。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201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674.8亿元,比1998年增长6.9倍。
  (二)企业管理理念加速革新。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全省工业企业把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贯穿企业发展始终,实现了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转变。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三项费用占主营收入的比重仅为5.9%,比1998年下降6.2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用占比仅为2.6%,比1998年下降3.4个百分点。
  (三)骨干企业成长壮大。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着力培育、发展重点企业,推动企业做优做强做大。1978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只有192家,1990年达到1111家,2000年达到2740家,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进入新世纪以后,大企业集团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截至2017年,大中型企业发展到5009家,比1978年增长25.1倍;实现工业总产值8.1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4.3%,比1978年提高17.4个百分点。
  (四)出口竞争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始终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努力带动产品、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特别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全省工业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1998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仅为877.6亿元,2000年突破千亿元,达到1137.9亿元。2017年升至7999.6亿元,比1998年增长8.1倍,20年年均增长11.7%。其中,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3210.3亿元,比1998年增长17.3倍,年均增长15.6%。
  改革开放40年,山东工业经济迈上了一个个新台阶,谱写了一篇篇新华章,铸就了一系列新辉煌,总量稳居全国前列,结构调整成效明显,运行质效显著提升,新旧动能加速转换,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实践再次证明,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应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历史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