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扶贫

潍坊市直驻安丘包村工作组开展“帮扶质量提升年”活动

融进去,用脚步丈量乡情

2018-11-0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杨国胜 都镇强
    本报通讯员 石 莹

  在潍坊市直驻安丘包村工作组的20个“第一书记”帮扶村中,衡量“第一书记”干的“好孬”,有一个简单的标准:村里有没有产业、户里有没有项目、贫困户有没有事干。“第一书记”们干得到底如何?安丘市辉渠镇绪泉村广场上村民自编自唱的一首曲子就能回答这个问题:“合作社来到咱家,入社务工挣钱花,能顾老人能顾家,还不耽误种庄稼,就业扶贫人人夸。”
  绪泉村以种植小米、大葱、姜为主,过去产业基础薄弱,为建立扶贫长效机制,潍坊市财政局驻绪泉村“第一书记”姬国强争取农业等部门支持,挖掘绪泉小米的历史、文化,成立了小米合作社,注册商标,开通网上商城,参加全国农商互联大会,申请安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绪泉小米真正“走出去”,实现了“大跨越”。 
  潍坊市直驻安丘挂职带队负责人、安丘市委常委、副市长高强介绍,“第一书记”们开展“帮扶质量提升年”活动,带领各村通过对村容村貌进行综合整治,全面改善贫困户生活环境;参与帮扶关爱的市直部门(单位)对本单位所帮扶的贫困户,开展“帮扶关爱暖心”活动,进一步增强村民获得感和满意度。
  潍坊市总工会驻安丘市石埠子镇张解村“第一书记”臧家文到村后注意到,该村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便,村“两委”班子干劲不足,部分村民因村庄长年没有发展而情绪消沉。为给这个村庄带来发展活力,臧家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班子、建项目。张解村建起了大棚发展设施农业,还建设了农产品交易市场。“每个大棚有近5亩地,一亩芹菜能收入1.3万元左右,芹菜卖完了再种上一茬芸豆,每年增收不少哩。”张解村一名村民说。
  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高强说:“我们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帮扶村流动,调动村民自身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目前,在安丘市20个“第一书记”帮扶村中,出现了草莓合作社、小米合作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还创新了金融扶贫、“会长联盟”下乡社会资本扶贫……
  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在“微信运动”这个应用程序中,几乎所有的“第一书记”每天都走2万步以上,“脚步丈量乡情”,这在市直驻安丘包村大组的“第一书记”中成了一种自觉行动,大到上级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影响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小到农户柴米油盐、邻里关系等生活细节,“第一书记”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工作实效上,让事关农村发展的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村民的各项工作实起来。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要以驻村干部的民生情怀,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大伙儿一起干、一块儿闯,才能打造一支村民为主体自我造血的‘带不走的工作队’。”高强说,“‘第一书记’除协调沟通基层与部门、引导群众脱贫致富、跑项目拉资金外,还要发挥村党组织民主决策的引导作用、发挥密切干群党群关系的桥梁作用、建强基层组织的示范作用。而这些作用的发挥,需要‘第一书记’真正动起来、融进去,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制定政策、调整方案的时候,更及时、更彻底地从民心出发,用好心办成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