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奋进的历程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50年累计为国家贡献原油逾9000万吨

2018-11-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张荣国 杨静 许庆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57年前的1961年4月16日,华八井畅喷工业油流,宣告了胜利油田的发现,从此揭开了华北油区大规模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序幕。
  4年后的1965年10月11日,滨2井喜获工业油流,标志着滨南油田的正式发现。1968年11月8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的前身——石油工业部九二三厂一分厂正式成立。
  50年来,滨南采油厂先后发现10个油田,累计生产原油逾9000万吨,为祖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跃动的是数字,不变的是坚守。半个世纪以来,几代滨南人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业创新、执着坚守,交出了一份践行国有企业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的优异答卷。
  
不变的初心使命
  1969年2月23日,寒风凛冽,大雪飘飞。天擦黑了,一辆在风雪中艰难行进的解放牌卡车里,传出嘹亮的歌声:“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在空旷的荒原上久久回荡。
  饥寒交迫、高唱着战歌互相鼓励的,是30岁的向明怒和他奔赴九二三厂一分厂参加石油会战的队友们。
  这个大学毕业分配前夕,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周总理“做党的好儿女,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战斗”报告的年轻人,虽然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这里的艰苦还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没有房子住,粮食要等车送才能买,喝的水要等罐车送,洗澡就更别想了……
  那个时期,响应党的召唤,数千名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石油工人汇聚于此,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开发会战中。
  历史的镜头再往前推。上世纪50年代末,在祖国最需要原油的时候,华北石油普查大队的队员们来到这里。
  这里人烟稀少、一片荒滩,盐碱白茫茫,不长草也不长树,施工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多数石油工人吃不饱饭。
  “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只要能让祖国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流血流汗也心甘情愿!”这群头顶蓝天、脚踏荒原的石油人知道,国家发展遇到了困难,家家户户连点灯的油都没有,公路上的汽车全都背着厚厚的煤气包。内心深处的刺痛,远胜于饥饿与劳累。
  于是,没有路就自己修,没有吊车和运输工具就人拉肩扛,没有粮食就吃野菜,没有水就喝泥塘里的碱水,没有房子就住地窝棚、干打垒。
  就这样,荒滩上响起一阵阵隆隆的勘探炮声。1958年至1965年,在经历了从滨浅1井到利3井4口井的探索后,战天斗地的石油人在1965年10月收获了整个春天:10月11日,黑色石油喷涌而出,滨2井出油啦!获日产117吨工业油流。这是滨南油区第一口出油井,宣告了滨南油田的发现。顿时,整个荒原沸腾了。
  自此,半个世纪以来,几代滨南人始终牢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使命,以强烈的报国情怀多产原油,共同绘就了一幅为党分忧、为国献油、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高效勘探开发的历史画卷。
  根据石油勘探形势的不断发展,1968年11月8日,九二三厂一分厂正式成立,后更名为胜利油田滨南采油指挥部,油区横跨滨州、东营两市4个区县,面积达2750平方公里。
  创业初期,老一代滨南人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气概,以油为业、以苦为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甩掉我国贫穷落后的帽子作出了积极贡献。1万吨、10万吨、100万吨……产量节节攀升,1975年一举达到256.94万吨。
  同时,大力弘扬“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优良传统,在实践中逐步积淀形成了“丁是丁、卯是卯”“依靠一双手、丰衣足食样样有”“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等八大传统作风。早在1977年,时任石油化学工业部部长的康世恩视察采油5队时,带着洁白的手套检查了百余个易渗易漏点,手套依然洁净如新,就赞扬这个队的管理是“木器见本色,铁器发光”。
  改革开放以来,滨南人急国家之所急,不断改革创新,推进上产稳产,为改革开放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1984年,“六五”期间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单家寺稠油蒸汽吞吐热采试验喜获成功,取得了稠油开发的历史性突破,开创了全国稠油工业化开采的先河,年产量首次突破300万吨;1985年,年产原油470.7万吨,达到历史最高峰;1991年,年产稠油101.63万吨,建成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稠油大油田。2000年到2015年,大打原油上产进攻仗,从169.86万吨一路攀升至218.2万吨,取得连续16年上产的骄人业绩,创出了同类油田开发的先进水平。
  沧海桑田,岁月峥嵘。50年过去了,当年,意气风发的姑娘小伙,如今已经两鬓斑白;当年,盐碱滩上的座座干打垒,如今早已消失不见,但创业年代那“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无上光荣的石油精神和传统作风,却在滨南这片土地上一代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不变的责任担当
  秋冬之交的白鹭湖“井工厂”依然一派迷人的景象。
  在清澈湖水的映衬下,30台深蓝色的抽油机高高耸立,整齐排列在湖东岸不足两个足球场大小的井场上,伴随着波浪和微风有节奏地运转着,上空不时还有水鸟掠过,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美图画。
  这是目前我国东部陆上最大的采油平台,有30口油井、13口水井,成为滨州市一处工业旅游新景观。它开发的油藏位于省级湿地公园白鹭湖风景区内,之前,开发面临着“地下有储量、地面无土地”的困境。它的建成,为城区储量的有效动用提供了新模式,探索出一条油田开发与城市建设合作共赢之路。
  不光壮美,它还“聪明”。面对地下靶点在湖水下边、43口井的地下轨迹纵横交错等诸多难题,他们创新实施高密集井防碰绕障、流水线作业施工、机械分层压裂等先进技术,缩短建产周期205天,节省投资2870万元。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生产全过程、全参数、全天候的实时监控和智能预警,坐在数百米外的中控室,轻点鼠标就能对油水井进行远程启停和参数调整。
  不光“聪明”,它还“绿色”。按照单井标准井场计算,仅土地就节约8万余平方米,节省费用近3000万元。从建设到管理,强化全过程环境保护,成功攻关应用泥浆不落地等技术,做到了“油不落地、水不外排、气不上天”,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5年来,这个厂建成“井工厂”32个,覆盖石油地质储量2065万吨,新增可采储量152.3万吨,提高采收率7.4%。
  半个世纪以来,几代滨南人始终牢记“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责任担当,以赤诚的爱党之心多创效益,共同绘就出一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懈求索、勇于开拓的改革创新历史画卷。
  滨南油区地质条件复杂、油藏类型多样,既有高渗断块油藏,又有低渗砂岩油藏、特殊岩性油藏,既有普通稠油,又有特稠油、超稠油、特超稠油、“五敏”稠油油藏,素有“地质大观园”之称,被人形象地比喻为:“一个摔碎的盘子,又被踢了一脚,七零八落,对不起来”,勘探开发难度很大。
  面对挑战,50年来,滨南人不懈探索、奋力攻关,实现了从浅层到深层,从构造到岩性,从稀油到稠油的全面突破,取得国家级科技成果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14项、局级科技成果156项、国家专利108件,形成了具有滨南特色的隐蔽型油藏滚动勘探、稠油开发、超稠油开发、敏感性稠油开发、“井工厂”开发、差异化防砂、水力排砂扶停、多功能超细化污水处理、油管杆全生命周期信息数据采集等系列技术,达到油田乃至全国先进水平。先后发现滨南、平方王、利津、王庄等10个油田,到2017年底,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298万吨。
  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改革管理。50年来,滨南人坚持执著的进取追求,积极踏上国企改革的步伐,企业体制逐步由会战指挥型、计划管理型,向现代企业制度型的油公司迈进,企业机制逐步由指令性生产、生产经营承包、经济责任制,向市场化经营转变,体制机制活力持续增强。
  2014年以来,面对国际低油价带来的极端考验,滨南人彻底丢掉幻想、彻底转变观念,依靠改革创新,奏响了“求生存、谋发展、创效益”的激昂乐章。
  坚持高效勘探、效益开发不动摇,持续推进由注重发现的地质勘探向注重效益的商业勘探转变、由油藏开发管理向油藏经营管理转变,资源品位和开发效益不断提升。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不动摇,成为胜利油田老采油厂中第一个完成油公司体制改革的单位,以油藏经营管理为核心,扎实推进专业化分离移交和“四化”建设,探索下放经营自主权,规范新型管理区建设,不断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油公司管理模式日臻完善,不断释放出改革“红利”。
  坚持科学优化、精益管理不动摇,加强产量和效益、生产和经营、成本和投资一体化优化,不断健全完善以效益为中心的生产经营运行机制,形成了算清效益账、多干效益活、多产效益油、外闯市场创效益的生动局面,闯市场的足迹历史上第一次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走出了一条低油价下的持续稳定发展之路。
  今年前三个季度,完成考核利润7.292亿元,生产经营保持良好态势。但他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让油价回升迷眼乱心,保持效益上产的战略定力,专心致志提升抗风险能力和赢利能力,继续履行好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
不变的为民情怀
  文化广场上,成年人在轻舞、漫步,孩童们则滑轮滑、做游戏,高大的体育馆,是醒目的新地标;
  活动中心里,老年人看报、下棋,运动、排练,一个个房间,是精神的新家园……
  今年5月份,滨南采油厂党委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大轮训现场,有着52年党龄的向明怒,同平均有着40年党龄的非在职党员们一起,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时,眼眶不由地湿润了。
  “想想伟大的党,想想各级党组织带领我们走过的艰辛历程,取得的巨大成就,想想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内心无比激动。”向明怒说。
  半个世纪以来,几代滨南人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深沉的为民情怀多做实事,共同绘就了一幅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走好群众路线、创享美好生活的和谐发展历史画卷。
  50年来,滨南始终牢记党赋予国有企业的重要历史使命,牢牢抓住“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个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深深植根滨南这片沃土,持续打造和发挥强大政治优势,一直引领着滨南行稳致远。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在构筑胜利高地中当先锋创一流提供了坚强保证。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创新“四研”学习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政治站位,树牢“五种理念”,增强“五个坚定性”;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坚持科学决策,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六个滨南”“产量重上200万吨、对应盈亏平衡点降至40美元/桶”的效益上产战略目标,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构建“大党建”“大政工”格局,强化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三点”示范工程、党员大轮训、“第一书记”挂职等工作,党建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既是领路人,又是贴心人。50年来,滨南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群众,边生产边生活、边发展边建设,努力保障员工家属安居乐业。扎实推进住房建设,蓬勃开展文体活动,提升“六个老有”水平,努力解决好员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营造了心齐、气顺、劲足、家和的浓厚氛围。持续推行厂领导信访接待日,建立胜利油田首家区域化职工服务中心,落实扶贫帮困制度,“走基层、访万家”,扎实推进EAP,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帮扶服务格局;大力强化和谐油区建设,坚持滨南建设与地方发展相结合,促进了油地共同发展。大力推进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打造安全绿色滨南,树立起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敬的国企形象。
  50年来,滨南采油厂先后荣获“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奖”“全国企业文化顶层设计与基层践行优秀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国家级荣誉10项,荣获山东省“文明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和中国石化“先锋采油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省部级荣誉73项,成为“渤海之滨、黄河之洲”一颗璀璨的石油明珠。
  五十年风华正茂,新时代风鹏正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咬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滨南,仍将奋力前行!
  ①精心管护油水井
②战天斗地抓生产
③我国东部陆上最大采油平台—白鹭湖“井工厂”
④水淹井场坐船采油
⑤首次原油外运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