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今日关注

曲阜新时代文明实践变静态学习为动态实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课程设计”增添实践活力

2018-11-05 作者: 孟一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孟 一 
    本报通讯员 陈曙光 宋佑霞

  日前,记者在曲阜市小雪街道南雪村听到很多村民在讨论一件“异事”:村民李庆平曾经经常因家庭琐事和婆婆吵架,然而近几个月内有了很大变化,开始主动帮婆婆干活,婆婆也在她的生意摊上搭手帮忙。
  儿媳妇变身孝顺女,源于村里一次给父母敬茶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李庆平说,看着给自己端来茶杯的儿子,再想想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也是从那时起,她开始孝敬婆婆,时间长了养成了习惯,也终于理解了婆婆过去的种种不易。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部门工作人员意识到了传统授课方式的水土不服,开始尽可能多地结合实际、讲身边故事,但对很多一辈子没进过教室的农民而言,仍然不是好法子。”小雪街道党工委书记宫同文直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之所以强调“实践”,正是充分考虑到了群众的接受习惯。
  方向既定,小雪街道首先做的是把广大志愿者“整编”入活动主导“部队”,并像学校授课一样,把“课程设计”理念引入到活动的前置环节。
  今年暑假,曲阜师范大学的5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了南雪村,想要通过开设兴趣课的方式丰富留守儿童们的假期生活。在街道提出进行课程设计的建议下,他们首先进村了解村民们的实际需要,广泛征集意见,并最终决定在绘画课的基础上增加经典吟诵和课业辅导两门辅课。课程一推出,能容纳40个孩子的文明实践室里天天满员。
  “农村孩子对知识充满了渴求,但他们大都没有兴趣课基础,所以我们把最擅长的美术课程进行零基础设计,便于孩子们掌握。同时,对家长反映最多的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的问题,也一并担了起来。”曲阜师范大学志愿者莫彦珍告诉记者。
  样样活动有设计、有记录、可溯源,为小雪街道把文明实践活动推向纵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活动场地的选择、活动目标的制定等,也处处充满了细腻的小心思。
  日前,曲阜党校讲师胡亚军准备回老家组织一次“孔氏家风”宣讲活动,并把主要目标群体锁定在学生家长身上。于是,她在实地考察后,协调白杨树村的实践中心,决定在白杨树村小学校门口,借家长放学接孩子的时机推广家风家教。图文并茂的呈现形式和生动活泼的讲解让家长们深刻领悟到了家风传承的意义。
  在小雪街道,实践活动不仅具备多种多样的形态,更巧妙地将曲阜最宝贵的财富——儒家文化融会贯通,成为实践活动独特而深邃的内核。“检验中心运作效果的一大指标就是实践活动的活性。主动参与的人越多、气氛越活跃,弘扬新时代文明的效果也就越好。”宫同文表示,只有变静态学习为动态实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好的文明习惯和属于时代的新精神风貌才能在潜移默化间深入人心。
  目前,曲阜市4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部完成建设,覆盖全市12个镇街,围绕着“讲、评、帮、乐、庆”,设计开展活动700余场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面对来自基层农村的精神诉求应运而生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曲阜将继续在盘活资源、融入生活、持久化上下功夫,把实践活动做深做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曲阜市委书记刘东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