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书学国际研讨会讲述青岛故事

翰墨飘香传播中国书法文化

2018-10-31 作者: 薄克国 来源: 大众日报
  ◆为纪念康有为诞辰160周年,10月27日至29日,2018年康有为书学国际研讨会暨首届青岛国际书法双年展系列活动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书法名家、著名学者,在3天时间里,围绕“山海情深 翰墨青岛”进行交流活动。
  □ 本报记者 薄克国

  本次活动由青岛市委宣传部、市南区委、市文广新局、市文联、市南区政府、省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青岛市委外宣办、市书法家协会、市南区文化新闻出版局、青岛旅游集团、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青岛书法融入山海情怀
  作为青岛近代史上的文化名家,康有为与青岛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城市写照正是来自康有为对青岛的描述。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振濂介绍,康有为先生不仅是近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更在近代书论史、书法批评史上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康有为以政治观念和政治影响力直接切入书法,是几千年书学界中独特的书法话题,本次康有为书学国际研讨会可以拓展伸延出丰富的研究内容。
  青岛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范国强介绍,康有为作为书法史上开宗立派的一代大家,与青岛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他晚年寓居青岛,钟情于青岛的山海风物,纵意天游,挥毫泼墨,为青岛的城市文化留下了丰厚的人文遗产。以他为代表的近现代文化名人书法,为打造博大、苍深、开放、包容的青岛地域书风,强化中国书法的学术艺术特色做出了贡献。
  范国强说,康有为先生人生最后10年是在青岛度过,其艺术精神融入了青岛的山海情怀,为康有为书学研究提供了大量文献资料。青岛举办康有为书学国际研讨会,就是借书法这门艺术,讲好青岛故事、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书法艺术成为精彩名片
  陈振濂介绍,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的传统书法艺术,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的精彩名片。多年来,中国书法家协会通过一系列国际书法交流活动积极传播书法艺术,在沟通国际和地区之间的艺术交流,传播中国传统书法影响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次会议收到国内外专家论文60余篇,内容包括康有为书学思想在国内外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康有为先生曾外孙女潘维均、比利时皇家美成馆中国馆名誉馆长史蒙年、美国汉密尔顿学院美术史教授郭德夫等著名汉学家及中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康有为书学成就进行分析。
  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刘正成认为,康有为书法理论与实践的当代意义集中体现在他的专著《广艺舟双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全面总结、完善了清代碑学运动。  
  “我们研究康有为的书法以及艺术有两大重要的意义,”美国汉密尔顿学院美术史教授、著名汉学家郭德夫介绍,在清代有两大书法研究学派,第一派是帖派,第二派是碑派。帖学主要是由王羲之、王献之给我们展现的行书,碑派主要是在石碑、墓志上体现的。郭德夫认为,“康有为是第一位书法家,他第一次将两种学派尝试进行融合,通过这种方式,我个人认为他创造了一种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书法。” 
  比利时皇家美术馆中国馆名誉馆长史蒙年认为,书法在人类艺术中弥足珍贵,中国一定不能丢失汉字与书法。韩国全北大学教授、韩国书艺学会副主席金炳基则认为,书法在21世纪被全世界瞩目,我们应努力把书法从东方推展到西方,乃至全世界。
打造书法文化品牌
  范国强表示,将以把青岛建成国际书法艺术名城为目标,真正把青岛书法艺术事业推向新高峰,并打造“山海情深”书法文化品牌。其中,在学术研究方面,以康有为书法国际书学研讨会为抓手,推动青岛地域书法文化资源的研究整理,擦亮康有为这张青岛城市文化名片,使青岛成为康有为书法研究的重要阵地等。 
  据介绍,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将在今后五年的工作中,围绕青岛市推进文化强市战略,中国书协、省书协中心任务开展各项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展览与活动广泛宣传“中国精神”、“中国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书协优势,打造“传统文化与书法教育基地”,传承民族文化,使青岛市书学教育在理念规范、教材规范、方法规范、师资规范的规道上健康发展。
  范国强说:“经过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我们力争实现书法网络无盲区、书法协会进社区的目标,使‘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理念深入人心。围绕幸福宜居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将价值引领、中国精神贯穿在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书法惠民’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