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事业立局不竭奋进

山东省地矿局辉煌历程六十年

2018-10-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张鹏程 申红
  
  核心提示:山东省地矿局成立于1958年,主要从事基础地质调查、地质找矿、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修复、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专业门类齐全,技术装备先进,专业技术人员占比高,是一支在全国有重要地位和重要影响的地勘队伍,也是我省地质工作的主力军。建局60年来,省地矿局坚持服务国家和全省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基础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水工环地质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提高我省城乡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共发现各类矿产147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85种。探明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黄金储量,提交金矿资源量3000余吨;发现了我国第一个金刚石原生矿和最大的蓝宝石矿;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奖项5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基础地质数据广泛应用于全省环保、水利、城建、规划、国土资源、交通、农林、海洋等各个领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和地质服务。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山东省地矿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事业立局,聚焦聚力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生态文明建设、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海洋强省建设和自然灾害预警救援防治等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地质服务。
忆往昔——地质找矿打造行业标杆
  60年,在历史的滔滔长河中,或许只是一朵浪花的欢腾飞扬。
  60年,在人杰地灵、山川秀丽的齐鲁大地上,有一代代地质人的激情燃烧。
  回顾山东省地矿局走过的60年不平凡发展历程,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个个跋山涉水的身影,一个个蕴藏丰富的宝矿,一个个打破记录的辉煌。峥嵘60载,地质人用对祖国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以坚定的毅力、顽强的斗志,在齐鲁大地、华夏山川书写了山东地质事业的壮丽篇章。
  找矿,是地质工作者的立身之本。1958年,听从党和国家“地质工作要大发展”的召唤,肩负使命,山东省地矿局成立。作为“工业建设的尖兵”,主要任务就是找矿。60年栉风沐雨,一甲子春华秋实,几代地质人矢志不渝,接力奋斗,砥砺前行,主动奉献山东、服务山东、建设山东,用心血和汗水、勤奋和智慧,镌刻了一座座辉煌的时代丰碑,正是有了他们的执着勘查,沉睡在齐鲁大地下的宝藏,被一一唤醒……
  山东省地矿局作为山东地质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60年来始终紧跟时代步伐,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服务国家和全省发展战略,地质找矿成果丰硕。共发现各类矿产147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85种、居全国前10位的矿产75种,发现金、金刚石、煤、铁、石油等矿产地近3000处,潜在经济价值超过33万亿元,为我省成为资源大省、工业大省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探明了全国三分之一的黄金储量3470余吨,先后发现了三山岛、焦家、三山岛北部海域、纱岭、西岭等特大型金矿床,使胶东西北部成为世界第三大金矿田。在蒙阴发现了全国第一个具有工业意义的金刚石原生矿,填补了我国金刚石矿床的空白。发现了中国最大的蓝宝石矿。在济宁兖州翟村地区探明全省最大的铁矿床,破解了华北最大的航磁异常之迷。在深部钻探、科学钻探、海洋钻探、页岩气、干热岩、煤层气等深、特、难领域也取得了骄人业绩。创造了7次固体矿产钻探孔深全国纪录。完成了我国岩金勘查4000米第一深钻和干热岩勘查4000米大口径第一深钻。中国东部海区大陆架科学钻探工程终孔孔深2843.18米,创下全球海洋地球科学钻探全取心孔深最高纪录。
  完成了全省大部分基础地质工作,开展了全省90%以上的地下水源地勘查,基本建成覆盖全省不同地下水类型的多目标监测体系,基础地质数据广泛应用于全省环保、水利、城建、规划、国土资源、交通、农林、海洋等各个领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服务。特别是1999年属地化以来,探明中型以上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180余处,占全省90%以上,为全省各市提供应急供水水源地53处,保障了重点城市供水安全体系建设;在全省17市成功打出了地热井、找到了地热田,建成了一批地热、浅层地温能供暖示范工程,发现地热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列。
  60年来,除去省内,省地矿局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等省外地区发现矿产地30多处。探明资源储量矿产21种。其中,探明锶矿58.48万吨、煤矿262.10亿吨、金矿23.92吨、银矿1484.40万吨、铜矿26.31万吨、铀矿204.83吨。国外探明资源储量矿产15种,其中,探明金刚石矿资源储量712万克拉、钾盐矿20亿吨、铁矿14亿吨。
  齐鲁大地、西部边疆、“一带一路”沿线,处处都有山东地矿人跋山涉水、砥砺前行的身影。
  60年,回眸激情岁月,省地矿局涌现出被国务院命名的全国唯一的“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地质队”和5个部级找矿功勋单位。从白手起家、风餐露宿、野外找矿,到服务地方、转型升级、量质齐升,省地矿局凯歌高奏,阔步向前。齐鲁大地记录了这支队伍的足迹,泰山黄河见证了这支队伍的成长。
话今朝——地质先行服务地方发展
  扎根齐鲁大地60载,山东省地矿局始终心怀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立足事业定位,加快推进地质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地勘主业,突出生态治理,积极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高质量地质服务。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服务保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十条意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十条意见》《参与实施全省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的意见》等,与全省各市国土资源部门联合成立了地质技术服务机构;加强与政府、科研院所、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分别与德州、济宁、威海等市和中国黄金集团、中国五矿集团、山东黄金集团、中海航集团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地质技术优势,服务全省工作大局。
  聚焦聚力城市地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借鉴雄安新区地质工作先行经验,承担了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钻探及原位测试等地质项目。加大以“三核”城市为重点的城市地质工作力度,围绕济南、烟台、青岛“三核”城市和其他14市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空间布局,正在进行青岛蓝色硅谷城市地质调查、威海三维城市地质结构模型和综合服务系统建设等工作,精准服务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开发利用。
  聚焦聚力水土污染调查和地热勘查开发,服务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防治地下水污染,开展了济南、潍坊、泰安等8个重点城市的1:50000地下水污染调查工作,为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重要基础依据。围绕防治土壤污染,开展了全省12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围绕防治大气污染,加强清洁能源勘查。在对全省地热资源系统勘查的基础上,确定了鲁东隆起、沂沭断裂带、鲁西隆起、鲁西北凹陷等4个主要地热区和96个地热田,估算地热水可供暖面积28亿平方米,每年折合标准煤5800万吨,应用潜力巨大。在菏泽郓城等地建立了5处地热清洁能源供暖技术示范点,目前,已勘查的地热清洁能源供暖面积达6100万平方米,每年节省标准煤180万吨。总结了“政府引导、地质先行、企业为主、百姓受益、生态改善”的农村地热供暖“郓城模式”,被国内权威地热专家作为典型,在儒商大会2018上加以宣传,为推进山东省农村地热清洁能源供暖提供了成功经验。
  聚焦聚力农业地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积极参与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开展了寿光、青州、昌乐、兰陵、五莲、郯城等13个县(市、区)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发现和圈定一批富硒、富锗、富锌土壤,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名优稀特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等提供依据。加强乡村生态安全监测预警,连续开展全省地下水水源地调查评价和监测工作。发挥局属17市地质环境监测站作用,做好汛期地质灾害排查、监测和预警工作。
  聚焦聚力环境地质,服务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全力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工作,作为地质技术支撑单位,承担了《山东省泰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实施方案》编制任务的牵头工作,2017年9月11日,山东省申报的《泰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方案》以优异成绩通过答辩评审,成为国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6个试点项目之一,并获批中央基础奖补资金10亿元。积极对接服务长岛省级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高起点、高定位编写了《长岛山水林海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全面参与长岛山水林海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长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提供全方位地质服务。成立了全省首个采煤塌陷地院士工作站。以“国家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山东省院士工作站”为平台,通过对塌陷地的生态治理与修复,实现由传统的注重经济效益,成功转向兼顾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以崭新的风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实现由“塌陷地”到“黄金地”的华丽转身。近年来,累计参与了全省1329处关停露天开采矿山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聚焦聚力海洋地质,服务海洋强省建设。成立了我省第一家海洋地质勘查机构——山东省海洋地质勘查院,编制了国家行业标准《浅海地质钻探作业规程》。开展了全省海岸带综合地质编图、海岸带地质环境监测预警区划等20余个海洋地质项目,为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海洋重大基础工程选址、海域使用、国防建设等提供了地质依据。
  聚焦聚力应急救援,服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章丘“10·21突发重大环境事件”发生后,省地矿局第一时间组织专家、派出专业人员前往事故现场,冒着生命危险,参与勘查抢险,并参加后期生态修复治理,为地方政府排忧解难,保障了社会安定和民生需求。先后参与了汶川地震、云南和我省抗旱打井、平邑石膏矿难救援、莱芜鲁中矿业事故救援、潍坊暴雨洪涝灾害救援等应急抢险工作,仅潍坊暴雨洪涝灾害就捐助资金220万元,彰显了地质工作的技术优势和责任担当。目前,全局有40人入选省级地质灾害应急分队,200余人入选各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小组。
瞻未来——科技强局助力创新发展
  60年,站在新起点上,山东省地矿局将再谋创新,再图突破,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当好先行“尖兵”。
  省地矿局着眼可持续发展,不断强化人才、技术、装备和实验室核心能力建设。设立曹国权地质科学奖、青年科技奖,为优秀科技人才成长成才提供平台。相继成立了深部找矿、清洁能源勘查开发等4个科技创新团队和深部金矿勘查评价、地热资源勘查与利用等13个科技创新平台,建成了山东省首个“地球物理”勘查院士工作站、首个地下水资源与环境院士工作站、首个地热勘查开发院士工作站、首个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院士工作站。全局拥有泰山学者、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等高层次地质专家40余人。近年来,拔尖人才更是不断涌现,多人先后获得金锤奖、银锤奖、金罗盘奖,在全国地勘行业钻探技能大赛中,6名选手获两金、两银、两铜的全国最好成绩,拥有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唯一的技能大师工作室。
  全局共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奖项5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各1项。1985年“焦家式新类型金矿的发现及其突出的找矿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焦家式”金矿找矿理论的创立,开辟了国内外金矿找矿工作的新时代,在国际地学界产生重大影响。2014年“胶东金矿理论技术创新与深部找矿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仓上大型隐伏金矿的探明,成为物探、化探、遥感等多手段综合找矿的成功范例。“山东省地热田成矿模式、采灌均衡资源评价与找矿突破”项目获2018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地热技术创新成果达到同业研究国际领先水平。在自然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评奖中,连续4年获奖总数位居全国各省地勘系统首位。自主研发的大陆架海上钻探平台“探海1号”填补国内大陆架海上钻探平台空白,并获多项实用新型国家专利。“浅海海底重力测量技术规程”“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技术规程”“复合土钉墙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多项行业标准被列入部、省行业规范标准。
  省地矿局历届党委十分重视党的建设,认真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坚持不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高度重视民生建设,用心用情做好离退休工作,稳步提高职工收入,全局办公环境、职工居住和生活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保持了事业发展、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局机关连续7年保持“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局属单位有8个省级文明单位、5个省直文明单位,文明单位实现系统全覆盖。先后荣获“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基层党组织工作示范点”“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新时代,春潮涌动;新征程,步履铿锵。山东省地矿局局长、党委书记张忠明在2018年10月18日全局领导干部会议上指出,“新一届领导班子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融入、服务全省工作大局,坚持事业立局,做专做强地质主业,抢抓发展机遇,发挥地质专业技术优势,在服务保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生态文明建设、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海洋强省建设、自然灾害预警救援防治等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加快构建‘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的工作格局,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