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制瓦变制衣,厂房上空“见晴”了

“小散乱污”企业腾笼换鸟,不仅消除污染、提升效益,还带动了周边村民致富

2018-09-22 作者: 供图 来源: 大众日报
  青岛胶州湾李村河口成水鸟安乐家园。              □CFP供图
  □ 本报记者 王浩奇 吕光社
    本报通讯员 顾世伟 张肇伟

  循着“嗒嗒”的针脚声,记者来到汶上县南旺镇南旺西村的迅腾服饰有限公司车间,只见百余位工人正在低头专心赶制服装。
  “你看现在工人们穿得多干净,要是在以前,早就全身水泥、灰头土脸了。”该负责人白建东主动向记者谈起企业的前身。这里原本是一处主要生产彩色水泥瓦的制瓦厂,几乎都是露天作业,用水泵往上空打灰时扬尘四起、遮天蔽日,厂房附近很少有“晴天”。邻居们不敢把衣服晾在院子里,因为衣服还没晾干,就会很快落满灰尘。
  水泥瓦成型后,还需要喷彩漆,气味蹿得更远,几十米外的公路上都能闻到,附近的居民更是怨声载道。
  本来就在邻居面前抬不起头来的白建东,去年又被环保部门“盯上了”。县里、镇里的工作人员几乎天天登门:原料不能裸露,气味不能扩散,逢重污染天气要断电停产……
  “你这里靠着济梁公路,又是在镇政府驻地,地理位置优越。咱汶上是全国的‘休闲服装制造名城’,为啥不转型干服装加工呢?”镇工作人员建议白建东。渐渐看清了环保的大形势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白建东下了决心,转型开了服装厂。
  “俺终于能见着个晴天了。”服装厂一挂牌,附近的村民松了一口气。白建东告诉记者,原来辛辛苦苦忙一年才挣十来万元,现在服装厂才干了半年多就已经有了10多万件、100多万元的订单。厂子还吸收了周边10多个村的120名留守妇女到厂里打工,一人一天能挣130元—1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