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寿光·视点

稻田镇综合治理破解农村“疑难杂症”

无地村民享受到土地找补

2018-08-03 作者: 石如宽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石如宽
   本报通讯员 郝昆仑

  “多亏这次农村综合治理行动,还了我过世的老伴一个清白。”寿光稻田镇稻庄一村村民杨俊美说。
  原来,杨俊美的老伴宋金川2000年至2009年担任稻庄一村党支部书记。2009年宋金川因车祸突然去世,有些账目未来得及交代,个别村民对账目存在异议。在稻田镇实施的综合治理过程中,杨俊美拿出了老伴留下的账。在对账过程中,当时的“两委”成员、证人详细理顺了宋金川留下的老账本,条款清晰,账目明确,资金没有任何问题。
  “别人没有闲言碎语了,压在我心头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杨俊美说。
  在综合治理过程中,稻田镇解决了众多历史遗留问题、难题。
  稻田镇阁上村解决了存在25年的人地矛盾。阁上村自1993年起就没有进行过土地调整,随着村班子的不断换届,部分土地在个人之间不断倒手,土地底子不清、合同不理顺、承包时间不明、账目混乱等问题特别突出,有的户3口人种5口人的地,有的户9口人却没有一分地。
  “人地矛盾解决不好,乡村发展和稳定就无从谈起。”阁上村党支部书记韩永说。
  有一次,村里想架设一条新电线增强电力供应,电业部门规划了线路要新增5根电线杆,但在协调电线杆埋设地时,却没有一户村民同意用他们的地,造成新线路没有架成。
  鉴于村中的地都种着大棚,阁上村决定用钱补地。阁上村先后召开20多次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议确定找补方案,并由135名党员和村民代表,对找补方案中拟定的三个找补标准和可享受分地的村民标准进行投票,现场唱票公布,最终确定每亩按923元进行找补,并定下“土地一年一找补、五年一调资”的规定。
  随后,阁上村村里组建由党员、村民代表、德高望重村民组成的找补工作组,负责对全村土地重新丈量,扣除村集体发展用地后,全部平均到每个村民身上。然后,按户为单位计算,占地多的户,就把多出来的地,按每亩923元的标准上缴村委,由村委按照同等标准贴补给少地或没地的村民。
  原计划三天收齐的土地找补款,结果一天就全部交齐。其后,阁上村完成多占宅基地、社会抚养费收缴、农业用电改造等多个问题。  
  寿光市乡村综合治理工作组副组长张泮彩说,开展综合治理,既是一次以问题为导向,对农村“疑难杂症”的大治疗、大检修,又是一次理顺乡村关系,化解乡村矛盾,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的具体实践。
  5月28日,稻田镇兴隆村一废弃宅基地槐树、梧桐全被清除。
  “这些树木不在规划区内,侵占了大部分的道路,村民出行极不方便,经过和村民协商,这些树木全部清除了。”兴隆村党支部委员刘瑞昌说。
  综合治理过程中,兴隆村经过 召开“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梳理出未在规划区内、占据了街巷的房屋有8处,现已全部拆除。在规划范围内但属于多占宅基地的,实行有偿使用,按每年每平方米1.657元的标准收取。在该村另一处拆迁现场,一处老房子因为不在规划区内、占据道路被拆除。
  今年6月2日当天,稻田镇毕家村收取60多万元尾欠。毕家村村民董守华按照村里发放的明白纸,交上了自己的尾欠和承包费1万多元。
  毕家村120多户,480口人,紧邻纪台镇同兴村。听说同兴村一天收了尾欠30多万元并拆除了违建后,兴隆村也想开展这项工作。寿光市委乡村综合治理工作组的国义功、宋广杰与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开会研讨后决定先进行人地找补。2006年调地后,毕家村再没有进行过土地找补。
  在深入细致摸底基础上,毕家村给每户村民一份“明白纸”,上面清晰记录了每户村民的人口变迁情况、土地使用情况和承包费、尾欠等详细内容村民吴兴明的基本情况为人口4人,2002年至2010年已分折合面积5.91亩,应分6.32 亩,尚缺0.41亩。
  “看着‘明白纸’,条目清晰,俺心里透亮,尾欠和承包费一次性交清,俺愿意!”董守华说。
  “多亏这次全市开展的农村综治活动,形成了强大的声势,很多村民都说,喇叭和流动宣传车的内容都熟记在心了。加上市委农村综合治理工作组的领导们给我们掌舵,让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各项工作做到了真、细、实。”兴隆村党支部书记董永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