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张汉修5年改造700多亩废弃矿山,带动周边群众种石榴致富——

为土地“疗伤” 还青山如黛

2018-07-27 作者: 马景阳 刘磊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马景阳 刘 磊
    本报通讯员 闫盛霆 张国栋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漫步在郁郁葱葱的“黛青山”上,虽然感到丝丝惬意,但燥热的风仍吹得人喘不过气来。当记者找到张汉修时,他正在山上一边组织浇水,一边拿着锄头跟工人一起整理荒地。
  “今年倒春寒就让石榴遭了罪,现在是坐果的关键时期,可得小心伺候着。”今年60岁的张汉修对记者说,看到原来乱石成堆、荒草垃圾遍地的废弃矿山变成了眼前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的花果山,才觉得这么多年的苦没有白吃,罪没有白受!
  “黛青山”其实叫“黑山”,说起此山,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河东村的老百姓并不陌生。作为依赖资源起步的老工业城市,淄博市的矿产资源丰富,但经过上百年大规模的开采,资源日益枯竭,大量矿山关闭,留下许多废弃的矿坑,黑山便是如此。这座位于村东的大山占地700余亩,由于过度开采,留下满目疮痍,20多个矿坑无人问津。
  张汉修是土生土长的河东村人,无论对黑山,还是脚下的土地都充满了感情。“一直想做点什么,但过去没资金,有想法也只能干瞪眼。”
  张汉修说,自己靠煤炭经营起家,20多年来,赚了不少钱,改造黑山的想法也越来越清晰,“放弃半生的积累去做熟悉又陌生的农业,不仅家人反对,一开始我自己心里也打过鼓。”
  2013年7月,张汉修毅然承包了黑山,转型发展生态农业。重新拾起农民身份的张汉修四处取经,通过外出学习,向专家请教,决定按照工业化理念,实行以软籽石榴为主打,辅以油杏、蜜桃、山楂等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修路、开渠、填土造地、打井、种树等依次展开,5年来,张汉修先后投资2600余万元,把精力全部用在了山上,栽种软籽石榴、桃子、树莓、雪青梨等十几个品种果树。如今的黑山不仅满山皆绿,而且瓜果飘香,成为郁郁葱葱的“黛青山”。
  山绿了,草肥了,瓜果收获了。去年,共收获2万斤软籽石榴,至少15元/斤,上市没多久就销售一空,南斯拉夫雪藕供不应求,销售收入达300余万元。今年这石榴还没坐果,便有上海、北京的大客户上门寻求合作。在中央的环保督察和我省汹涌而来的环保风暴影响下,张汉修愈发感到修复矿山的重大意义,干得更起劲了。
  在矿山复绿开发中,张汉修意外发现,黑山含硒元素,可种植富硒农产品。为此,他一方面成立淄博河东富硒石榴研究院,聘请专家研发、繁育优良树苗,另一方面还先后成立了淄博河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和锦川河富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周边群众种石榴,助农致富。
  “刚开始,老百姓还是有所顾虑,但去年市场一打开,今年买苗的就多了不少,前前后后卖出近万株石榴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软籽石榴感兴趣。”张汉修说。如今,黛青山石榴品种达到5个,占地280余亩,但在张汉修看来还远远不够。
  “现在根本不愁卖,除了大客户预定,我们还在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上了架。我来帮乡亲们打个样,希望大家能参与进来,共同致富。”张汉修笑着告诉记者,除了做好育苗和新品种引进工作,他还准备并进一步发展石榴盆景、酒、果汁等深加工,建立体验区和石榴博物馆,让人们看石榴、吃石榴、了解石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