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规模论英雄 效益为先是王道

——访泰山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永利

2018-07-04 作者: 王爽 李铁 来源: 大众日报
  ◆成立于2011年1月的泰山保险,是注册地在山东的首家保险法人机构。7年的发展中,泰山保险摒弃传统保险公司拼费用、上规模的老路,不盲目追求保费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而是加快内部结构调整步伐,始终把效益作为发展的根本要求。时至今日,泰山保险日益枝繁叶茂,真正实现了规模与效益的双丰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有9处提及“保险”。泰山保险立即对“保险业支持乡村振兴”展开全面梳理与调研,并将其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泰山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永利。
  □ 本报记者 王爽 李铁

摒弃规模为王
坚持效益为先

  记者:泰山保险这几年的发展一直非常稳健。对于一家财产险公司来说,能在短短几年内持续盈利,非常难得。请问泰山保险有什么独到之处?
  郭永利:长久以来,保险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大家只关注规模。特别是新成立的保险公司,上规模是头等大事,因为保费是由规模决定的,因此新晋公司往往都是采取“规模为王”战略。
  我们当时提出要“讲究质量、讲究效益”,取得有质量的保费,是有一些质疑声音的。但我认为,干企业,也像种田一样,得有收成。不然,没有效益,那不就是白忙活。我们当时顶住压力,通过考核的指挥棒,通过层层宣导,在全公司树立“不以规模论英雄,而是效益为先”的发展理念。
  像与泰山保险成立时间差不多的保险公司,前几年时规模上的很快,看似热火朝天,发展比泰山保险快了不少,但相当比例现在都逐步暴露出诸多问题,亏损面较大。反而是泰山保险一直稳健经营,蒸蒸日上,后劲很足。
  记者:效益为先具体有着什么内涵?
  郭永利:效益为先,首先是合规经营,这是“红线”。保险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公司,只有守住了经营风险,才能实现稳健经营、稳速增长,避免了在经济转型期的大起大落。
  其次,效益为先要坚持质量效益为导向,只有各级人员心里都有了这根弦,才能有效避免规模冲动。2017年,泰山保险提出了“全面质量效益年”,现在“指挥部”层面,在文化、战略、规则方面已经建立了统一的思想,对于分、支公司人员的管理,则是宣导与约束并用。比如,我们在考核上采用“343”的办法,即30%的岗位工资,40%的规模绩效考核加上30%的效益绩效考核。
  再次,效益为先,人才战略是根本。立足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引进高素质人才,近两年泰山保险在用人机制上,硕研比例持续提高。
  最后,泰山保险虽然是一家中小型保险公司,但同时是一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我们一直大力发展与社会民生相关的保险,如扶贫险、安全险等。2018年,泰山保险将大力发展“三农”保险,把支持乡村振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面向“三农”
做好扩面增品提标

  记者:近年来,保险与“三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请问您如何解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保险的定位?
  郭永利: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保险主要提出两项要求:一是探索开展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二是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如何做好农险的“扩面、增品、提标”,是保险业一项新的重要课题。
  记者:请问贵公司目前在“三农”保险方面做了那些工作?
  郭永利:山东是农业大省。自2013年6月获得农险经营资格,公司不断丰富农险产品,根据农户需求研发40多种特色保险产品,涵盖小麦、玉米、棉花、能繁母猪、苹果、蜜桃、冬枣、鸭梨、茶叶、烟草、樱桃、马铃薯等农产品。五年来,累计为全省584万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42亿元,赔付超过3.1亿元,100万户次贫困户和受灾农户受益。
  同时,公司持续扩大价格指数保险等创新险种的覆盖范围,积极为农业生产销售提供风险保障。目前已在我省金乡等9个农业生产大县(市、区)开展大蒜、马铃薯、蒜薹、大葱等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20多亿元。
服务乡村振兴
提供多层次风险保障

  记者:正如刚才所说,山东是农业大省,具备乡村振兴的丰厚底蕴。请问在我省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过程中,泰山保险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郭永利:在不断加大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力度方面,公司将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新六产”发展为重点,探索开发种植、养殖、农房、农机等领域新型保险业务。同时,探索“价格保险+期货”“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模式试点,努力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保障体系。
  在不断优化保险资金运用方式方面,拓宽保险资金运用,在发起设立小微企业股权投资基金的基础上,继续拓宽业务范围。同时充分发挥融资增信作用,积极发展信用保证保险业务,调整优化业务流程。
  在不断提升保险服务模式和水平方面,主要深化与气象、植保、畜牧等部门合作,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产管理、灾害预警、市场行情监测、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整合到农业保险服务的平台上来,积极探索“线上”农业保险服务系统。
  记者:保险业更多是通过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我们注意到,产业振兴与精准扶贫息息相关,请问保险在其中有哪些作为?
  郭永利:我们将不断深化保险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与各级扶贫部门的沟通联系,借力建档立卡贫困户保费补贴政策,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有效提高保障水平。针对贫困地区特色优势农产业,探索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农业保险保单质押等融资增信新模式,推动信贷资源向贫困地区投放,推动产业脱贫政策落地。加快开发扶贫专属保险产品的研发,努力实现一张保单涵盖“人身伤残、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家庭财产等风险保障,助力解决贫困户因灾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履行国企职责
坚持“保险业姓保”

  记者:“三农”保险市场虽然是蓝海,但也存在保险成本高、利润低等问题,这是很多保险公司不愿意涉足的主要原因,请问贵公司如何考量这个问题?
  郭永利:泰山保险作为省属企业,履行国企职责,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司将始终坚持“保险业姓保”,深入谋划服务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坚定不移地把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如何更好地做好保险服务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我认为关键是要在体制机制和顶层设计上下功夫。要在不增加农民负担额的基础上,实现提质增效和业务良性循环,就需要建立起“政府搭台、企业主导、市场运作、风险共担、协同推进”的运行机制,处理好政府、企业、农户三者利益关系,处理好社会责任与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
  记者:您可否具体谈谈,怎样提质增效,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情况下实现保险业务的良性循环?
  郭永利:探索构建政府与保险公司的联动模式。建议将农业保险纳入政府民生工程项目。只有政府重视了,职能部门积极参与了,农险保险的推广才能事半功倍。
  探索建立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建议政府按政策性保险保费收入一定比例计提巨灾准备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的杠杆作用,逐步形成政策性保险资金的稳步积累和救助机制。
  探索建立超赔风险共担机制。政策性保险如果最终发生超赔,其风险由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保险公司承担的超赔部分,可以通过安排商业再保险解决。政府承担的超赔部分,可以通过财政预算等安排建立大灾基金,应对巨灾超赔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