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往事·发现

刘公岛起义汪伪海军中,有一名叫袁斝承的青年,是袁世凯的第四代曾孙。1952年,袁斝承被任命为东海舰队“开封”号护卫舰舰长。

猫头洋护渔战

2018-07-0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相关链接·

  □ 于岸青

  1944年11月5日,600多名汪伪海军在刘公岛起义。其中有一名青年家世特殊,他叫袁斝(jiǎ)承,是袁世凯的第四代曾孙。
  1943年,17岁的袁斝承正在天津上中学,思想倾向进步。当他看到一个中国海军士官学校的招兵启事后,就瞒着家人报考,录取后懵懵懂懂被带上了刘公岛。上岛后他才得知,原来招生启事中的“中华民国海军”竟是汪精卫政府的伪军。
  刘公岛起义后,袁斝承走上了革命道路,勇敢善战,表现突出。1946年12月15日,袁斝承成了袁世凯众多子孙中的第一位共产党员。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决定组建人民海军,袁斝承是首批奉调到海军工作的十人之一。
  1952年,袁斝承被任命为东海舰队六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兼“开封”号护卫舰舰长,年仅26岁。当时浙东沿海的东矶列岛、大陈列岛等地还未解放,盘踞在此的国民党特遣舰队不断对大陆东南沿海进行骚扰破坏。我华东军区海军经过一系列舰只改装和正规化训练,实力增强,士气高涨,遂决定抽调战备情况较好的“开封”号、“瑞金”号,进入浙东沿海最大的猫头洋渔场开展护渔战斗。
  1953年5月24日,“开封”“瑞金”舰泊于铜头山附近海面隐蔽待机。14时许,敌“逸仙”号炮舰和一艘马达炮艇由大陈岛向猫头洋方向出动,意图袭扰。袁斝承立即指挥启锚,率“开封”舰以14节航速向敌舰迎击。
  14时14分,“开封”舰前主炮瞄准手发现了约17000米外烟囱拖着黑烟的“逸仙”舰,“开封”舰随即修改航向占领有利阵位。14时21分05秒,行至距敌舰81链(14580米)时,袁斝承在指挥台上下令两门100毫米苏制舰炮开火,数秒后炮弹超越“逸仙”舰,落在其身后海面激起巨大水柱。
  由于从来没有和人民海军交过手,“逸仙”舰一开始并没有把个头小得多的“开封”号放在眼里,而且完全没有料到“稚嫩”的解放军海军装配有射程如此远的大口径火炮,于是立即调头加速向东南方撤离,同时用后主炮开火拦截“开封”舰。“开封”舰也随即加速,继续猛烈施射,前后共发射100毫米炮弹21发,惜均未命中。追击到14时34分,“逸仙”舰已逃远,袁斝承遂命令停止射击和追击,返回基地。
  尽管没有击中、重创敌舰,但这次海战作为人民海军护卫舰的初战,能勇往直前击退敌舰,保护渔场安全,鼓舞信心士气,已经达到了目的。
  让人感慨万端的是,当年革命先驱孙中山与北洋军阀、独裁者袁世凯的恩怨,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此战国民党主力舰以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字“逸仙”命名,曾在抗战时期抗击日寇,击落过两架日机。国民党发动内战及败退台湾后,“逸仙”舰就违背中山先生的初衷,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而袁世凯的曾孙袁斝承却作为共产党员、新生的人民海军的舰长,胜利驱逐了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