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独具匠心,软硬件建设齐头并进,青岛东方影都探营——

这里将是上合电影节的“起点”

2018-06-12 作者: 张忠德 宋弢 来源: 大众日报
  □刘海龙 报道   位于青岛东方影都星光岛上的大剧院,将成为首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的“起点”。图为青岛东方影都大剧院剧场。
  □ 本报记者 张忠德 宋 弢

  6月13日,首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将在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拉开帷幕。电影节将邀请上合组织8个成员国和4个观察员国的电影代表团、艺术家和企业代表参加,近60部来自上合国家的影片将集中亮相。
  就在一个多月前,青岛东方影都正式落成。落成仪式的举办地正是位于青岛东方影都星光岛上的大剧院,而这里也将成为首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的“起点”。
“碧海银螺”
造型设计独具匠心

  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内的青岛东方影都大剧院,采用独特的“碧海银螺”造型,是国内首个采用杜比全景声系统的大剧院,也是世界上首个采用杜比全景声和可变混响声学系统结合的大剧院。
  自青岛市区,过海底隧道,沿滨海大道西向而行,到万达茂转向星光岛,驶过已成为青岛新地标建筑的珊瑚贝桥,大剧院就在眼前。这座海螺形状的建筑位于东方影都星光岛西北角,设1970座席,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四层,建筑高度37.5米。
  大剧院整体设计风格结合青岛当地独特的海洋文化,以富有动感的整体造型、仿生立面肌理和简洁材质运用,创造出与海天融为一体的独特气质。建筑设计概念选取“碧海银螺”意象,源于剧院临海而立,形似耸立海岸边的银色海螺,具有“时尚”和“文化”的特征,呈现地域特点及中国文化元素。
  大剧院内部景观设计更是匠心独具,弧形前厅空间开阔灵动,自然光和室内灯光交相辉映,营造出富于变化的光线和生动的建筑韵律。
  大剧院工程人员介绍:“前厅的墙壁贴的是银箔,幕墙上安装了金色玻璃,室外光线照射进来,前厅墙面呈现极富变化的金色,特别是日出和日落的时候,前厅光线会根据室外光线变化,特别震撼。”
  大剧院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和可变混响声学系统,主要功能是作为电影节(季)活动的主会场,可放映影片、举办电影节开幕式、明星红毯秀及闭幕式颁奖典礼,兼顾综合文艺演出及音乐会演出。
  对大剧院舞台音响系统进行评测的专家们一致认为:大剧院的音响系统能很好满足各类演出的需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特别是电影全景声、可变混响声学系统是全球范围内在剧场中效果最好的应用。
开启中国
“重工业电影”时代

  在“软环境”上,东方影都按照电影工业体系要求,聚集全球影视行业资源,为进驻影视企业提供国际标准的专业服务;由政府部门提供国际化影视企业所需的海关、签证、人才、金融、物流等一站式服务。
  此前,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和万达、融创各出资50%设立总额50亿元的影视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对进驻东方影都拍摄的影视作品给予制作费用20%—40%的补贴。青岛市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在东方影都注册经营的影视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营业收入10%的补贴。
  今年3月23日,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省内首家影视局——青岛灵山湾影视局,将在规划设计、公共服务、产业支持、资源对接等方面发力。青岛灵山湾影视局副局长苑梅琳介绍,去年11月,青岛获评世界“电影之都”,东方影都功不可没。东方影都各项硬件设施陆续投入使用,开启了中国“重工业电影”时代,吸引了大批影视文化企业和相关行业人才的进驻。从影视拍摄、后期制作,到推广发行,再到演员、道具、服装,到专业人才汇聚于此。目前在此注册的影视企业超过150家,依托东方影都的实体平台,一条覆盖影视产业上下游的千亿级全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
众多电影节会齐聚
  截至目前,东方影都已经吸引了包括《长城》《环太平洋2》《疯狂的外星人》《英雄本色2018》等好莱坞大片和多部国内电影大片、著名品牌广告片进驻拍摄。总投资30亿元、拍摄长达两年的《封神三部曲》,目前正在园区内拍摄。根据科幻作家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也在此开机。随着东方影都正式开业,预计3年内区域进驻影视企业将超过500家,每年拍摄制作影视剧约100部。
  2017年开始,众多电影节会也将目光投向青岛,尤其是东方影都。2017年9月3日,第十六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颁奖典礼在东方影都举行,葛优、唐国强、于洋、田华等国内著名表演艺术家齐聚西海岸。
  2017年9月18日—22日,“迎接党的十九大重点国产影片推介活动暨第十五届全国院线国产影片推介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举行。这是青岛历史上首次举办电影交博会,60多部国产影片集体亮相。上映期间实现口碑票房双丰收的《红海行动》在本届推介会上成功亮相,导演贾樟柯、吴宇森、李晨,演员范冰冰、黄渤、王学圻、张译、海清等都对东方影都的软硬件建设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