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周末

耿遵珠:一颗公心带富全村

2018-06-0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赵玉国/摄影 耿遵珠在大棚查看黄瓜长势。
■ 周末人物 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合伙入股是耿店村发展的一个法宝。蔬菜批发市场、蔬菜合作社、育苗场、生态园、大棚餐厅……耿遵珠领着村民合伙入股,栽下一棵棵摇钱树。农村合伙买卖最难干,他为何能屡屡成功?他说:“以诚待人则无人不信,以诚处事则无事不可,以诚立业则无业不兴,有这三句话,带着一颗公心,这事儿的成功几率就大了。”

□ 本报记者 王建 王兆锋
  5月,初夏,鲁西平原上的小麦仍是一片墨绿,对茌平县贾寨镇耿店村的村民来说,却是收获的时节——全村600多个大棚出产的蔬菜基本卖完,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口袋里的一沓沓钞票。
  村里把收发土地流转金的时间定在这时候。16日下午两点,雨后初晴,广播里响起了村支书耿遵珠的声音。全村男女老少得到信号,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恰逢央视来采访,场面比往年更加热闹。交钱的和领钱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由村里收发土地流转金是耿遵珠的主意,解决了土地流转不畅的问题,为大棚发展铺平了道路。探访他带领父老乡亲,把偏僻落后的耿店村发展成远近闻名的“鲁西小寿光”的故事,是记者此行的目的。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对耿遵珠的第一印象,是村民口中的那个“黑书记”。
“他是个实在人,上去能
给咱干点事”

  
  在耿店,说起耿遵珠,男女老少都不喊耿书记,年轻人都叫他“老黑叔”、“老黑大爷”,年龄大的直接称呼他“老黑”。
  在耿店村委会,记者见到了耿遵珠。他中等肤色,白衬衣扎进黑西裤,腰间挂着一串钥匙,随着走路的节奏来回晃动。原来,“黑书记”并不黑啊。
  说起“黑书记”的称呼,耿遵珠嘿嘿一笑。
  1966年,耿遵珠出生在耿店一户普通农家中,排行老小。耿遵珠出生时,一个哥哥刚刚夭折。农村有贱名好养的说法,父母见刚出生的小儿子肤色黝黑,就唤他“老黑”。
  幼时的耿遵珠还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他嫌自己的名难听,尤其是小名,“听着像坏人。”
  耿遵珠没想到的是,他不喜欢的这个小名,后来竟随着他走南闯北做买卖越传越远。
  耿遵珠会做生意,这或许是祖传的基因。耿店700多口人,耿遵珠这一耿姓是村里的第一大姓。据说,耿遵珠的老爷爷在经过村子的官道旁开了一家旅店,供南来北往的旅客停车住宿,耿店因此得名。
  耿遵珠的父亲也是村里的能人,“上世纪80年代,他给食品站代收鸡蛋,一天能收两三百斤,换点化肥农药”。
  父亲领着耿遵珠,在经商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1981年,15岁的耿遵珠初中毕业,马上扛起了生活的重担。那个年代,经济刚开始搞活,农村里的代销点还是新鲜事物。耿遵珠跟着父亲开代销点,骑着洋车去临清进货,“冬天五更就出发,骑到临清才刚天明”。后来,他做过的生意五花八门:“收过棉花,换过苹果,在村里养过鸡,和人合伙开收割机……”
  让“老黑”在四里八乡家喻户晓的是耿遵珠的粮食生意。上世纪90年代,收粮食是一项与千家万户打交道的买卖,小到换馒头火烧,大到交公粮学费,老百姓的生活全都系于此。耿遵珠在市场上支起摊子,坐庄收粮食。农民老实,一些不法商贩动起了歪脑筋,在秤上做手脚,缺斤少两,坑害老百姓。在鱼龙混杂的粮食市场上,耿遵珠是一股清流:“俺没使秤坏过良心,坑过人,咱可是个好老黑啊!”
  “粮食卖给他,他说当时没钱,过两天你来拿,等到那天他没有去借也得给你。”耿店村村支部副书记耿传明说。耿遵珠创造过一天收10万斤粮食的纪录,别的粮店几家加起来,也不如他收得多。因为他讲信誉,老百姓相信他,都愿意卖给他。“我在这一带是名人,四里八乡都认得我,就是收粮食收的。”耿遵珠的粮食生意越做越大,“老黑”的名字也越叫越响。
  买卖不易干,耿遵珠吃了不少苦头。收棉花时出过车祸,从齐河回茌平的路上,一三轮车棉花翻到沟里,脸上没了一层皮,挣的1000多块钱都赔给了碰伤的对方。养鸡的时候,和五百只鸡一起住在两间老宅子里。为了给小鸡仔取暖,在屋里点炉子,结果煤气中毒,差点把命搭上。
  苦头没有白吃,耿遵珠生意越做越红火,日子也越过越好,“济南轻骑出的‘红90’,五千多一辆,我买的时候全村都没有呢。安装电话,除了大队部,我是第一个,都上我家接电话去。”耿遵珠形容当时的生活,时兴什么他有什么。
  会做生意,能吃苦,讲诚信,“老黑”的好,乡亲们都看在眼里。1999年,耿店村首次选举村委会,耿遵珠高票当选为副主任,成为最年轻的村干部。村民们说:“他收粮食公道,是个实在人,上去能给咱干点事。”
“干不到的事儿说不出来,
真正实干了才能说出来”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耿遵珠是媒体竞相采访的热门人物。面对媒体镜头,耿遵珠举例子、列数字,把耿店村的发展情况和未来打算娓娓道来,看过的都夸他说得好。
  刚当上村干部那会儿,耿遵珠可不是这样。贾寨镇宣传干事赵玉国1998年参加工作,因为业务关系经常和耿遵珠接触。“老实巴交,不多言不多语。”这是赵玉国对耿遵珠的第一印象。
  赵玉国的感觉没错。做买卖干农活,耿遵珠是“好把式”,可就是愁说话。“嘴比较笨,不会说。”耿遵珠评价自己说,相媳妇儿的时候,对方嫌他不说话,散了好几个。
  平时就不言不语,到了正式场合更不会说了,耿遵珠回忆说,他最怕开会被安排发言,“心里盼着别被安排到,安排到了说么呢?一紧张大脑一片空白。”
  做买卖,秤杆子公道比嘴皮子利索管用,可当村干部,整天和村民打交道,不说话怎么行?一些老党员担心耿遵珠干不了,提出了反对意见。
  耿遵珠想,不善言辞就好好干事,“做买卖的时候就跟老百姓讲诚信,选上村干部后,更得严格要求自己,哪个事都不能搞特殊。”
  因为照顾生病的家属,老支书不在家,耿遵珠作为二把手主持了两年工作。那时候,村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收工商提留和特产税,耿遵珠按时敛齐上交。在全镇现场会上,人大主席当着全镇干部的面表场耿遵珠:“一把(手)不在家,二把(手)还是个孩子,在家把工作干上去了。”当上村干部后第一次受到表场,耿遵珠至今记忆犹新。
  手头工作千头万绪,耿遵珠一直没有把学习放下,“有空就学习,看着好词就记,看着正能量的语句也记。”大约两年前,赵玉国觉得耿遵珠变了,“语言表达能力上来了。”前不久,一位镇领导给耿遵珠发来一条短信:“一天不读书,跟不上耿遵珠。”“我以前不会讲,所以他们看着我在北京开会接受采访,感到很惊讶。”耿遵珠笑着对记者说。
  耿遵珠认为,他从不会说到会说的转变,还因为现在的耿店村有得说,“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干不到的事儿说不出来,真正实干了才能说出来。这几年,村子越来越好,心情也越来越好,也敢在老百姓面前说话了!”

“有事的时候,好几天
睡不着觉”

  耿店村越来越好,赵玉国和他的相机镜头是见证者。
  在镇办公室工作时,赵玉国和耿遵珠有很多业务接触,后来到耿张管理区,两人打交道的时候就更多了。1999年,赵玉国开始从事新闻报道,用相机记录贾寨的大事小情,耿店是他重点关注的对象。近20年时间,耿店村和耿遵珠的照片,赵玉国不知拍了多少。
  赵玉国记得,第一次去耿店拍摄,他用的是镇里的卡片机,花100块钱买了四个胶卷。后来,用上了带内存卡的相机。2010年,赵玉国买了第一台单板相机——尼康D60。使了四年,他觉得不顺手,又花一万多元买了一台二手的尼康D160。现在,为了拍耿店的村容村貌,他用上了航拍。
  拍摄的设备越来越先进,赵玉国镜头中的耿店村和耿遵珠也在变化,“村子每年都在发展,耿书记看着比以前显老了。”
  耿店村发展快,耿遵珠的思路很关键。2002年,耿遵珠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兼村支书,摆在面前的难题一大堆:村里破破烂烂,道路都是土路,一下雨泥泞不堪,宅基地乱抢乱占,盖房乱搭乱建,100多个老棚,种的全是芸豆,由于品种单一、连年种植,导致品质下降、产量减少,老百姓的收入越来越低。
  新官上任,三把火该烧向哪里?全面分析后,耿遵珠认为出路还在于发展大棚,“人均不到1亩2分地,不种菜吃啥喝啥?”耿遵珠带着几个党员干部和村民去寿光参观学习,请回了一位姓潘的技术员,在他的指导下,耿店改种黄瓜、尖椒、西红柿、茄子等新品种,当年效益就翻了番,村民们种大棚的积极性重新高涨起来。
  老棚面积小效益低,干活也累;大棚越搞越多,在菜苗上的支出越来越高,蔬菜产量增加销路成了问题。解决了一个老问题,又来了一堆新问题。
  “村干部就是解决矛盾的,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矛盾,矛盾解决得快,发展就快,矛盾不解决,越积越多,脚步就会停滞。”耿遵珠再次带领村民到寿光参观学习,看到第四代高标准卷帘机大棚,干活不累效益还高,回来就推广;组织村民入股建设育苗场和蔬菜市场,大大降低了菜苗成本,解决了卖菜难的问题。2008年,成立“绿冠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品牌,使村民的收益大幅提高。“以问题为导向,发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所以说我们脚步走得快。”耿遵珠总结道。
  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村容村貌也渐渐换上新颜。耿遵珠自豪地说:“现在的耿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为村里的事日夜操劳,让耿遵珠显出老态。“有事的时候,好几天睡不着觉,想着怎么处理,事儿解决了,浑身轻松,就能睡个好觉。”当上村支书后,耿遵珠发现,睡不着远比睡好觉的时候多。
  建蔬菜批发市场的时候,为了省钱,耿遵珠带着入股代表,亲自去聊城找工程队,到钢材市场买材料,一家一家挑,一分一分砍价。刚订好材料就下起了小雨雪,他们冒着雨雪将材料装完,然后坐在拖拉机上,淋了一路。等到家的时候,耿遵珠已经被冻得站不住了,盖上被子暖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就去给工程队打下手。
  村西北角有十六个大棚,是耿店最早的一批卷帘机大棚。卷帘机油杆是耿遵珠带着四个户代表从寿光买回来的。往回进货的时候,他们雇了一辆货车,拉着油杆,五个人加两个司机,挤在驾驶室里,站站不直,坐坐不下,窝了一宿才到家。十个六棚支起来后,四户拿钱给耿遵珠在电视台点了两首歌:《好干部》和《越来越好》,“一天放两次,唱了一个星期。”

“带着一颗公心,这事儿的
成功几率就大”


  回顾耿店村的发展,合伙入股是一个法宝。蔬菜批发市场、蔬菜合作社、育苗场、生态园、大棚餐厅……耿店村的一棵棵摇钱树,都是村民合伙入股栽下的。
  “干一个事,我首先考虑的是风险,咱能不能扛得住,考虑不到,一家伙弄个大窟窿,咱又没有大企业,用啥挡?”耿遵珠说,“我寻思着,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干事没钱风险还大,众人都拿点,大家风险都担,利益共享。”
  合伙入股,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与耿遵珠的个人经历也有密切关系。
  “我净干合伙的买卖,收粮食是俺三个合伙,开收割机是俺四个合伙。”让耿遵珠感到骄傲的是,他的合伙买卖从来没有失败过,“合伙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闹过乱子,要是净赔钱,或者分账闹臭了,老百姓就不相信咱了。”
  农村合伙买卖最难干,耿遵珠为何能屡屡成功?他说:“以诚待人则无人不信,以诚处事则无事不可,以诚立业则无业不兴,有这三句话,带着一颗公心,这事儿的成功几率就大了。”
  开收割机的时候,耿遵珠是老大哥,他叫两个小的管钱管账,自己只管干活。他和耿遵涛轮流开车,“四个人里头,属我最小,中午最热的时候,他上去多干两小时,让我多休息一会儿。”耿遵涛说,驾驶室里的温度高达40度,一桶凉水,很快就让耿遵珠喝净了。
  当上全村的带头人,耿遵珠不改本色。村里的开支,他精打细算,“既不向老百姓敛钱,又不能给村里拉账,还要往前干事,跟立个家一样,日子过得紧。”村里的八人理财小组,每月都立账,花哪些钱干的啥事,账目都清清楚楚。
  2012年,耿店村最早的两栋住宅楼完工,1号楼一单元东户没人愿要,“门头遮阳光,靠近婚宴大厅,噪声大。”耿遵珠听了,立马站起来:“我要这个东户,阄俺不抓了!”2015年,耿店的新农村建设交房,大伙儿都不想要五楼,分楼一度进行不下去。耿遵珠让出自己的一楼,搬上了五楼。在耿遵珠的带领下,村干部全部主动认领了顶层楼房,很快五楼就分完了,“没了五楼,再抓阄,就抢了!”
  耿遵珠合伙买卖零失败的纪录仍在延续:2010年,单合作社、菜市场和育苗场分红增股就有70多万元。
  耿店蔬菜合作社的第一次分红,赵玉国印象深刻:“在蔬菜批发市场,墙上挂着‘绿冠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分红大会’的横幅,现场挤满了菜农和股东,市农委、县农委的领导也来了,一个老太太,拿着一把现金在点。”他轻按快门,把这幅画面定格了下来。

“耿店的今天是掉泪掉来的”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耿店村的发展同样不是一帆风顺,用耿遵珠的话说,“这些年耿店发展不孬,是一步步作难下力过来的。”
  耿遵涛觉得,耿遵珠这些年最大的一个变化是掉泪掉得多了,“开收割机那会儿,他有时也会着急上火,但从来没见掉过泪。”
  掉泪都是作难的时候。2013年冬,一连下了八场雪。积雪将育苗大棚压塌,50万棵菜苗毁于一旦。“已经和人家签了供苗合同,马上就栽苗了,这下全给毁了,咱上哪儿弄这么多苗去?”耿遵珠的眼泪当场就控制不住了。
  耿店村的住宅楼宽敞明亮,在建设过程中同样浸透着耿遵珠的泪水——开发商偷工减料,发现的时候车库已经建了起来,“房子是老百姓凑钱建的,好几百万,出了问题,上哪儿弄这么些钱去?”
  难极了,耿遵珠也想不干了,不过,这样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往小了拉,咱弄得半半路路算个啥?对自己没个交代;往大了拉,全村老百姓怎么办?正干着咱要下去了,给老百姓落个什么话?”耿遵珠说,还得继续奋斗,“顶着头皮也要干下去。”
  苗毁了,耿遵珠来不及擦干泪水,喊上耿传喜,上寿光、青州找苗,寿光、青州的苗不够,耿遵珠和耿传喜又到河北,正好那边棚多,苗用不了,育苗场躲过了灭顶之灾。房子建的不合格,耿遵珠和开发商据理力争,在领导的支持下,扒了重建,最后把合格的楼房交到了村民手中。
  耿遵珠说,当上村支书后,不知掉了多少次泪,“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耿店的今天是掉泪掉来的。”

“不能一夸奖就找不到北了”

  在贾寨镇的评比中,耿店村一直稳居第一;耿遵珠享受副科级待遇,一个月工资四千多……尝遍酸甜苦辣,一个个荣誉,代表的是对耿遵珠努力的认可。
  耿遵珠最享受的,是心底的那股自豪感。每当他骑车从贾寨回耿店,看到村里的楼房,这种自豪感就会从心底涌出,“叫老百姓住上了楼,一想到这儿心里就格外高兴。”耿遵珠跟人开玩笑,“六百年的村庄,让我翻了个底朝天,盖上楼了,再下去两三代,说哪个爷爷盖的楼,得说到我。”
  成绩属于过去,耿遵珠不敢在喜悦中停留太久,他不断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再发展我也不能头脑发热,不能一夸奖就找不到北了,一夸奖明年后年一塌糊涂了,昙花一现,那可不行。还是要脚踏实地地发展,还是要想法叫老百姓增收,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这样才能把耿店打造成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下一步我们村要往高大上的方向发展,小区完善起来,亮化美化,路修起来,大棚提档升级,上些智能温室,搞无土栽培。种菜发展不发展,重点在销上,市场必须要做好,弄上检测中心,把质量提上去,打超市创牌子,这叫供给侧结构改革。”耿遵珠兴奋地描绘耿店的未来蓝图,他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还要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