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乡村振兴,需要有“商品”意识的产业农民

2018-05-23 作者: 王亚楠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亚楠

  济麦229+马国兴=“全能面粉”,为什么?
  从济麦229开始推广,尝试着种植的不仅仅只有马国兴。但他所在的合作社,是一个由6家企业、合作社组成的农业联合体,覆盖了种业、种植、农机、生物补剂、面粉加工、面条生产的全链条。而马国兴本人,也是一个难得的有“产品”意识、“商品”意识的产业农民。他讲的,是规模化、标准化、上档次、竞品质、真增收。
  观摩会现场展示的面条,是马国兴的发明。强筋品种最主打的用途就是面包,济麦229的育种团队都没有尝试拿它做面条。但在马国兴看来,挂面是一种很好的商品选择,于是他们就去尝试。
  马国兴在观摩会现场说“要让农民增收”。他的实践告诉我们,让农民真正增收,必须有产业眼光。
  一斤挂面卖出了16元,还供不应求。同样,他们用富硒种植的济麦229生产的麦芯粉,已经在南方城市俏销。如果不做到这一步,仅仅停留在种小麦、卖小麦,那么回报仅仅是一斤多卖2毛钱,一亩地多收入200多元。再退一步,如果不采取富硒种植,不按照专家指导科学播种、管理,那么亩产还会减少100多斤,每斤的售价也要受影响,恐怕就没什么种植的积极性了。
  粮食是国之根本。任何时候,中国人的饭碗都要捧在自己手里。但在所有农业生产中,种粮食是“最不挣钱”的买卖。提高种粮效益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马国兴身上体现出的“产品”意识、“商品”意识,正是当前农业转型升级中最可贵和最急需的。用商品的维度,重新审视农业生产。;用产业的维度,重新再造农业生产流程。希望齐鲁大地的广袤乡村,能有更多的“马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