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

沣亿农场立体种植模式形成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链——

亩产值,从千元到三万元

2018-05-16 作者: 李轶群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李轶群
    本报通讯员 赵 雁


  4月份的淄博,山茱萸花期刚至,沣亿农场种植园区内已经有山茱萸开出了一簇簇淡黄色的小花。据淄博沣亿农场副总经理昃继武说:“这些山茱萸已经种了5年,终于开花了,年内就有希望结果,再过几年,就可以进入旺产季。届时园区内的8000棵山茱萸,仅仅作为原材料出售就可以提供每年1000万元的收益。”
  早在沣亿农场建场之初,就摒弃了种植传统农作物的思路,决定种植中草药山茱萸。昃继武说:“山茱萸这种作物,种植5年以内基本不会有收获。虽然经济价值高,但挂果时间太长,投资后回笼资金慢。”
  他表示,这种问题不仅存在于山茱萸上,这是很多经济作物的共性特点。很多地区土地流转后的规模化经营都会选择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但由于对作物收获期的估计过于乐观,投入的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往往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对此,沣亿农场采取了以短养长、以辅养主的策略,通过种植一系列生长周期短,回报速度快,投资数额小的作物来盘活资金运转。在山茱萸植株的生长空隙,穿插种植了食用玫瑰,并且引进了一条玫瑰产品的生产线。昃继武介绍,玫瑰种植产业当年就取得了效益,2014年至2016年,沣亿农场仅玫瑰花酱、玫瑰花茶等玫瑰花系列产品就累计实现总产值800余万元。生产线上所生产的玫瑰精油、玫瑰纯露更是填补了淄博的产业空白。
  农场还通过间作、轮作、套作等方式,在林下、道边种植了土豆、地瓜、山药、圆葱、韭菜、瓜类等经济作物,形成了一地多用、多点开花的种植模式。目前,农场年产蔬菜几十万斤,除了供游客即兴采摘外,部分产品已经进入本地市场。
  昃继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发展立体种植,农场仅仅用400余亩的土地空间,就种植了山茱萸260余亩、食用玫瑰260余亩、猕猴桃60余亩、农作物良种基地120余亩,加起来,足足发挥出了800亩土地的作用,还为畜禽养殖和休闲娱乐等腾出了专门空间,使农场土地、空间、时差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实现了从亩产千元到3万余元的跨越,形成了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链,最大化地发挥了土地的价值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