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淄博:脱贫攻坚下足“绣花”功夫

2018-05-16 作者: 刘磊 马景阳 来源: 大众日报
  ▲贫困户作为养老助残护理员,为同村的独居老人整理家务。
  □ 本报记者 刘 磊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宫 锐

  化个腮红妆、迈开蝴蝶步、甩起花扇子……5月11日上午,淄博市临淄区刘家终村的文化广场上,62岁的顾会香与老姐妹们一起表演了一段广场舞,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看。
  跳完舞回到家,脱下宽松的表演服,换上红色的小马甲,顾会香立即赶到了年近八旬的独居老人刘善勋家。翻晒被褥,清理垃圾,半小时就把老人家里拾掇得干净整洁。“看小顾脸上红扑扑的,准是又去跳舞了,这两年她就跟换了个人似的,日子好起来了,人也精神了。”刘善勋笑着说。
  听完老人的话,顾会香转到镜子前看了一眼:“也没咋变,不过跟前几年比,脸上有笑模样了。”
  回首前几年的生活,顾会香用“难过”两个字来形容。6年前,家中独子突发疾病去世,没多久,丈夫也因病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原本热闹幸福的家庭一下没了希望,随即陷入了贫困。日子过得难,顾会香心里更难,那几年,她整日以泪洗面,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出门。
  2016年,临淄区开辟“养老+扶贫+救助”融合的互助式养老脱贫新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临淄众爱长者养护中心帮助贫困户上岗,为同村或邻村的独居老人、残疾人提供护理服务。起初,顾会香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第一时间参与了进来。
  经过系统的技能培训后,顾会香领到了工作服——一件红色的小马甲,正式上岗成为了一名养老助残护理员。她与村里另一名贫困户闫玉芳一起,承担起了包括刘善勋在内的同村及邻村共12户独居老人、残疾人的护理工作,为他们提供洗衣做饭、清理卫生、拆洗被褥、助浴理发、康复护理、陪护就医等全方位服务。
  “现在在家门口就有活干,照顾老人,咱心里舒坦,还能有份收入。”顾会香笑着对记者说,去年,村里发展起了旅游业,家里土地全部流转出去,每年又能有一份土地流转收入,加上政府的一部分补贴,她家彻底脱了贫。
  “贫困户有了稳定工作,独居老人、残疾人也得到了很好的照料,真正实现了‘一人上岗,多家受益’。”临淄区扶贫办主任王安东介绍说,目前已开发就业扶贫岗位500多个,包括老年、残疾贫困人口在内的3000多名困难群众享受到起居照料服务。
  其实,临淄区开展“养老+扶贫+救助”融合的互助式养老脱贫新模式只是淄博全面开展扶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4月28日,淄博市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扩大)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扶贫办及扶贫工作重点镇相关负责人共同聚焦20个扶贫工作重点镇,分析问题、强化措施、部署工作,确保按时限高标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淄博市现有省标以下未脱贫人口11043户18101人,约占全省未脱贫人口的10.5%,而且大多集中在南部山区、太河库区、黄河滩区等深度贫困区域,脱贫任务艰巨。在淄博市委书记周连华看来,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特别是淄博市20个扶贫工作重点镇的未脱贫人口占到全市的76.5%,其脱贫成效直接决定全市脱贫攻坚战的成败。
  “各级特别是20个扶贫工作重点镇一定要把思想认识提升到位,下足‘绣花’功夫,付出超常规努力,确保‘脱真贫、真脱贫’‘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周连华说,在切实把握好脱贫工作节点,抓好工作措施精准落地,强化督导检查和考核问责的同时,还要坚持以扶贫推动乡村振兴,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具化细化到每一个村,努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
  今年,淄博市一方面将继续以实现“两不愁”为导向,精准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孝善扶贫等工作,增强兜底保障能力,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另一方面以实现“三保障”为导向,全面落实医疗减免政策,加快推进危房改造,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确保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还要以实现“五通十有”和增加村集体收入为导向,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确保省扶贫工作重点村达标退出。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始终把脱贫攻坚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淄博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