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财经

懂技术、肯实干,“第一书记”刘伟峰——

为贫瘠山村撒下希望的种子

2018-05-09 作者: 杨淑栋 来源: 大众日报
  刘伟峰(左二)为村民讲解苗木种植技术。
  ◆4月底的博山,春风百里,桃红柳绿繁花盛。山头街道尖谷堆西村——淄博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选派“第一书记”刘伟峰待了近1年的小山窝。
  一双登山鞋,一个双肩包,是刘伟峰的“标配”。走街串巷、寻访民情、调查资源,刘伟峰给这个多年不变的小山村带来了新思路、新理念、新发展。
  □ 本报记者 杨淑栋
    本报通讯员 赵文擎 李学佼


推广特色产业“躬行者”
  坐落在博山区山头街道的尖谷堆西村(以下简称“尖西村”),是一个人口587人的小山村,祖祖辈辈靠山吃山,种点庄稼全看天。2017年6月21日,是刘伟峰任“第一书记”报到的第一天。
  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查和考察研究,刘伟峰了解到尖西村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5%,山地土壤贫瘠,水利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种庄稼疏于管理收成小,许多村民不愿再种植庄稼,而到城里打工赚钱,导致山地荒芜。一部分村民虽然种植了苹果、桃、梨等传统果树,但是传统果树种植相对于第三代林果品种普遍存在“三高一低”的弊端,即管理技术高、劳动强度高、对土壤水肥条件要求高,又加上近几年各地种植面积过剩,造成了目前种植成本增加而利润却急剧下滑的局面,虽然比种植庄稼经济效益好,但是由于种种现实条件的限制,距离村民想脱贫致富的愿望还差得很远。
  想到这些,顺应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实施山区退耕还林,保护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利用几乎已经闲置的土地来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在刘伟峰脑海里逐渐清晰。
  于是,他发挥自己在林科所的资源优势,带领村“两委”赴沂源、泰安、陕西等地进行考察,并带回刺梨、苦糖果、八月瓜等特色经济林果品种进行试种。随后,又流转土地20余亩,种植了珍珠油杏和平欧大榛子。从设计选址、整地挖穴,到品种配植栽种,每一步他都详细为村民示范。有时候忙起来在地里一干就是一整天,来不及回去吃午饭,就在地头喝几口水,啃几口干馍。
  “尖西村自然条件就是干旱缺水,我试种的这几种果树和苗木,都是经过多年考察、仔细筛选、抗干旱抗瘠薄能力较强而经济价值又较高的树种,等试种成功了,就能大面积推广了!”刘伟峰望着他的“试验田”,随手拈起一片珍珠油杏的嫩叶,眉目舒展开来,就像摩挲着心爱孩子的后背。
苗木种植技术“传业者”
  知道村里来了个懂林果种植的专家“第一书记”,村里的大娘大爷们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打听到刘书记去了村上的种植基地,宋大娘就搬了个小马扎坐在门口等了,等刘书记回来,让他帮着给门口的桃树、枣树剪剪枝,今年多结点果子。
  村民范继文家里有一片山地,种着苹果、梨和枣树,因为缺少果树管理的技术,只是除除草,然后就任其生长。刘伟峰驻村后,老范三天两头往村委跑,就是为了取取经,好让自家的果树也“长出息”。刘伟峰一边讲果树的一些习性,一边就跟着老范下地了。这棵树得剪枝,怎么剪;那棵树叶子黄了,缺营养了……一步一步地教,一点一点地讲,一枝一枝地修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他们管理技术,才能真正地帮助他们发展。”刘伟峰说。
  在村“两委”魏桂菊眼里,刘伟峰有“超强大脑”,哪块地适合种什么树木,哪种果树需要怎么嫁接,果树怎么剪枝才会增加收成等,他搭上眼一看就知道,比上网搜百度还要快、还要准,她经常赞叹:“刘老师简直是我们的技术男神!”
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师”
  连片打造总好过单打独斗,考虑到尖西村独立发展不成规模,刘伟峰就跑到街道办事处建言献策,主张连片发展,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致力乡村振兴发展。
  在他的积极张罗下,马公祠、樵岭前等八个村的负责人同办事处一起探讨未来的发展计划。刘伟峰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几种适合本地种植的特色林果供各村选择,帮助各村制订了果树种植计划,并规划建立果脯加工厂等,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一村一品”的规划正逐步完善,各村纷纷同刘伟峰签订了技术指导合同。“我们不缺山地,缺的是像刘书记这样的技术人才,他给我们制定的种植项目,既利用了我们的山地资源,又能给集体带来经济效益,我们必须留住他!”河南东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周训增满怀感激。
  近来,刘伟峰又通过各方协调,为村里争取了价值30万元的苗木,用于绿化改善环境。用不了多长时间,5000余杜仲、车梁木、七叶树、丝棉木、玫瑰木槿等苗木就会在地里摇曳生姿。他认为,只有先通过环境的改变带动村民的意识改变,才能真正让村民从黄土地中种出金子,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以技术指导、用科技扶贫,是刘书记给山头街道山区村带来的最大实惠。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这样有技术、肯实干的人,大家共同推动基层工作和促进农村发展。”提起“第一书记”刘伟峰,山头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栋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