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公益药创新药能否进入“议价特区”?

2018-05-09 作者: 李振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李 振

  “要挤出虚高的药价,但对于带有公益性的救命药要给予适当的保护,不能唯低价论。”不少专家提出,议价采购中不同药品要区别对待。
  “一些药品这几年一直在涨价,需要通过议价进行平抑。”山东省立医院药剂科闫根全教授介绍,比如红霉素眼膏,从几毛钱一直涨到了几元钱。通过跨区域联合议价,药品单价下来了,患者受益;销售总量上去了,生产企业也能接受。
  而对于一些救命药则要进行一定的价格保护。比如心脏手术必备药品鱼精蛋白曾经多次出现全国性短缺,原因之一就是药价过低。长期以来,这种药物一直维持11元/支的低价,企业微利甚至无利可图,生产难以维系,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和患者的生命安全。还有一些药物用量很小,即便是联合采购的“以量换价”也无法激发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比如治疗白血病的巯嘌呤,全国一年仅有约5万瓶用量;一些重金属中毒抢救药物用量更是稀少,甚至一年都用不了几支。但从患者安全角度来说,这种药物不能断供。
  有专家表示,这些药物带有一定的公益性,如果能划出一个区别于普通药品议价体系的“特区”,让这些药品实现政府定价,定点生产,既保证供应又不损害企业利益,可能比联合议价更能保障供应的稳定性。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创新药身上。有专家提出,创新药企业研发成本巨大,相较仿药定价自然就高,因此在议价招标中“不吃香”。“给予药品合理的利润空间才能保证药品的长期稳定供应,促进药品的创新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