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视点

泰安运用“数字化城管”破解城市管理难题

数据跑起来 问题处置快起来

2018-03-30 作者: 刘培俊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刘培俊
    本报通讯员 秦会勇 张 攀


  流动摊贩整治、违章搭建取缔、马路烧烤治理……城市管理的每个细节若被发现有新状况,信息采集员用“管E通”将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现场拍下来,通过无线网络,将照片立即上传到数字平台转办处理。指挥大厅坐席人员运用数字化平台系统认真审核城市管理案件,派遣责任单位限时办理。
  近年来,泰安市城市管理指挥调度中心“数字化城管”,采用GIS地理信息采集、GPS卫星定位、GPRS无线网络数据传输等一系列数字技术,配合PDA移动信息终端、LED显示屏等硬件设备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平台,使得城市管理在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等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权责明晰,公共设施都有“身份证”。指挥中心以1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泰城近122平方公里范围科学划分成122个网格状单元,每个网格都有对应的城市管理信息采集人员。管理对象被按照“部件”和“事件”分类,并精确定位。如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其他设施等六大类城市部件和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等五大类城市事件,工作人员在对上述“部件”和“事件”普查后,按照统一的编码规则录入电脑数据库。同时,系统还记载了“部件”和“事件”所对应的责任单位、该由谁负责处理等信息。如今,路灯、井盖、路标指示牌……大街小巷每一个公共设施,都以唯一的编号录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相当于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数字监管,采集员用手机拍照后上传。100多名信息采集员,每个人最小监督区域为0.14平方公里,最大1.5平方公里。信息采集员们都配备了带有GPS卫星定位及高清晰摄像功能的“管E通”手机,其职责就是巡视各自工作片区,一旦发现有井盖丢失、路灯倾倒、垃圾洒落、占道经营等问题,便用“管E通”将事发现场拍下来,通过无线网络,将照片立即上传到数字平台。
  随后,中心大厅坐席人员利用GPS数据,自动识别发生问题的具体位置,即时立案,并按照所发生问题城市部件的职责权属,把任务分派到有关责任部门。这时,系统会自动显示出处理该类问题的参考时限,并开始记录这一具体问题的处理时长。一般情况下,现场不需要动土施工的限时24小时以内,需动土施工的为3至7天。处理完成后,中心会向上报该问题的信息采集员发出指令,到现场进行核查,并再次拍下照片上传。经审查合格后,便可结案。此时,电脑停止处理计时。随即,系统按照该问题的处理效果和时长,对该问题的处理生成科学评价。
  成效初显,城管“案件”大大减少。“数字化城管”系统开通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各职能部门间责任不清、相互扯皮、处置不力的状况,实现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责任清、数据明、协调快、决策准、服务好,使老百姓们感觉到“反映情况方便、求助快捷、获取服务及时”。
  长期以来,每天由信息采集员发现并上传的各类城市管理案件约有600多件,涵盖了垃圾清运、路灯损坏、管道破裂等诸多种类。随着相关职能部门对工作流程的逐步熟悉,处理所需的时间日益缩短。正因为“数字化城管”使得发现问题的渠道更通畅,解决问题的权责更明晰,自一月份以来,市城市管理指挥调度中心出现的“城市管理案件”已大大减少,保持在每天100件左右,也由此证明泰城的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