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五化”建设深入实施“六大提升工程”

乡村文明行动让泰安“三个美起来”

2018-03-30 作者: 姜言明 郑莉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郑 莉
    本报通讯员 李 明

  3月22日,泰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会议召开,会上发布《泰安市2018年乡村文明行动实施方案》。根据《方案》,2018年泰安市将持续推进乡村净化、绿化、硬化、美化、亮化“五化”建设,深入实施人居环境、四德建设、新农村新生活、移风易俗、平安村庄、文化惠民“六大提升工程”;建立健全乡村文明行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和移风易俗长效工作机制;力争到2020年,全市农村普遍建成人居环境更美、道德素质更高、社会风尚更好、文化服务更优、群众生活更幸福的美丽乡村,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受美好环境、养成美好品德、过上美好生活,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80%的村和乡镇达到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镇的标准。
打造美丽乡村
  完善市场化运作模式。各县(市、区)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标准体系和监督考核体系。积极推行PPP合作,推广市场化模式。各县(市、区)、乡镇(街道)聘请村民为环境卫生监督员参与环境卫生监督管理,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常态长效。
  全面清除存量垃圾。继续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对存量垃圾再进行一次摸底排查,上半年彻底清除田野村头、交通河沟沿线、村内空地等区域的存量垃圾。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推动环境治理由村庄向家庭延伸。
  加快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市、区)要加快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和升级改造,科学确定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加快垃圾中转站建设,配套完善相关设施设备。村庄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和垃圾箱,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及时清运,并逐步推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
塑造良好社会风尚
  加强红白理事会规范化建设。对未建立红白理事会或红白理事会作用发挥不好的村(居)加大督导力度,上半年实现红白理事会村(居)全覆盖。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抵制不良风气。
  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全市所有村(居)要把修订后的《村规民约》发到群众手中,并在村内显著位置公示上墙、上宣传栏。
  认真开展专项治理。加强丧葬活动管理,整治殡葬用品市场。加强对婚庆公司的监管和引导,严厉查处婚丧活动中的低俗表演等行为。大力弘扬孝道文化,宣传孝老爱亲的正面典型。
  努力提升殡葬服务水平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逐步增加减免项目、提高减免标准。规范殡葬服务行为,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
完善工作机制
  联合督导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将城乡环卫一体化、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评选的前置条件,凡是市里调查摸底成绩落后和省里民调反馈有问题的村镇是文明村镇的,撤销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组织实施“思想强农”工程。以培养时代新农民为着力点,针对当前部分农民法制意识淡薄、环保意识不强、婚育思想封建愚昧以及农村宗教渗透和侵蚀等问题,突出思想道德内涵教育,组织实施“思想强农”工程,在全市开展市民文明礼仪教育培训及实践养成活动。按照中央文明办和省文明办要求,在县一级建设“新时代农村文明传习中心”,在乡镇一级建设“新时代农村文明传习所”,在村一级建设“新时代农村文明传习站”。
  组织开展城乡文明牵手共建活动。组织百家全国、省、市级文明单位与农村开展牵手共建活动,重点帮扶东平县,加强对农村城乡环卫一体化和移风易俗工作的督导检查。城乡文明牵手共建工作纳入年底市文明办对各级文明单位考核测评内容。
  强化宣传引导和反面曝光。加强“文明一条街”建设,在乡镇(街道)村(居)主要街道,采取剪纸、绘画、雕塑、设置宣传栏等形式加强倡树文明风尚的公益广告宣传,使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和“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将移风易俗纳入“新农村新生活”培训主要内容,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改陋习、树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