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三产融合促“新六产”发展壮大

2018-03-29 作者: 魏东 李明 来源: 大众日报
  ◆东营市农业突出特色和优势,积极挖掘农业农村多种功能,推进农业、渔业、林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做优做精智慧农业、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业“新六产”发展壮大。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了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 本报记者 魏东 李明
   本报通讯员 王迪

  3月27日,记者走进广饶县大码头镇小丁家村村民李霞的蔬菜大棚,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呈现在眼前:新一茬儿的西红柿藤蔓已漫过正在劳作的菜农的膝盖。李霞介绍,现在每天摘下的西红柿都能全部卖光,没有滞销。“之所以有这么好的销量,是因为番茄品种优良,番茄味儿特别浓,最主要是种植完全生态化,不打农药、不催熟、不催红,完全是靠阳光的照射和温度的提升,自然成熟。”
  李霞的蔬菜大棚正是走了一条绿色种植的特色产业之路才有了现在的成功。东营市农业突出特色和优势,近年来着力发展绿色种植、现代渔业和生态畜牧业,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了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近年来,全市累计开发未利用地30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80万亩,现代农业园区达到199个,渔业养殖面积198万亩,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93万亩,占家庭承包地总面积的43.3%。”3月26日,在东营市农村工作会议上,东营市委书记申长友对该市农业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的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除做好特色产业文章外,东营市还将目光聚焦在了三产融合上面。“当前,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申长友强调,东营市将积极挖掘农业农村多种功能,推进农业、渔业、林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做优做精智慧农业、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业“新六产”发展壮大。
  园区是集聚要素资源、引领农业发展的载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东营市土地资源丰富,农村人口相对较少,这又为农业园区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近一段时间,东营市将发挥农业园区化率较高的优势,高标准推进各类农业园区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加快要素资源聚集,努力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农业园区。
  “我们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东营市市长赵豪志的一番话掷地有声。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这次的农村工作会上给出了答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东营市将提升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推动农业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全市将推动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和智能化水平。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质量兴农,推进“三品一标”标准化建设。此外,东营市还将着力改善农业设施装备,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
  振兴农业产业的主力是农民,如何让农民安心种地、舒心种地就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课题”。东营市在大力推进规模化经营的同时,特别强调不能忽视农民群众、漠视农民利益,必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形式,让农民共享规模经营效益,坚决防止“跑马圈地”富了老板、丢了老乡的现象。
  有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农民,才会有现代化的农业和农村,东营市深知这一点。为此,全市将发挥新型农民学校的作用,综合采取教育培训、政策扶持、创业服务等措施,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此外,全市还将积极吸引走出去的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