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视点

2018-03-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新泰市“大数据”成巡查眼睛
  走访村居322个,入户走访1481户,座谈群众1156人次,调阅复制资料账目1745卷,开展边巡边改9次,发现问题227件,移交问题线索65件……这是新泰市刚刚结束的第二轮扶贫领域专项巡查向新泰市委交出的一份工作清单。
  2017年以来,新泰市聚焦扶贫领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确保脱真贫、真脱贫。针对扶贫领域专项巡查项目广、资金多、任务重的实际,改变了以往检查中逐项核查对照的传统方式,创新实施了“互联网+扶贫”监督模式,将财政、审计、民政、人社、金融等相关部门数据信息提前整合集中,建立起全市扶贫信息资料库。只要鼠标一点,全市1.4万名户贫困户和2.4万扶贫对象的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生活条件、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及帮扶责任人等信息可一目了然。“依靠大数据信息技术,可集中火力进行地毯式扫描,做到有的放矢、有备而来,保证每次巡查都能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新泰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军介绍。每次巡查前巡查组对各项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制订巡查工作方案,然后逐一入户对数据进行比对,查找问题,直至揪出“狐狸尾巴”。
  (郝立纯)
肥城市郝家村黑木耳种出致富路
  近日,在肥城市安站镇郝家村黑木耳种植基地,几名村民在摆放整齐的菌棒方阵中穿行,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不到20分钟就摘了满满一盆黑木耳,忙得不亦乐乎。在黑木耳大棚内,大家彼此分工协作,将菌棒有序地挂在一起,一排排菌棒整齐地排列着,场面甚是壮观。“从上了这个项目之后,我天天来挂菌棒,一年打工收入能有4000多元,还能有项目分红,增加了收入,心里很高兴。”贫困户苏金霞开心地说道。
  据了解,该村因地制宜,以黑木耳种植等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同时,创新“合作社+”扶贫模式,采取合作社出资金、公司出管理技术、贫困户出土地、打零工、领分红的方式,逐步走上了产业扶贫致富路。经过前期的积极准备、不懈努力,郝家村的黑木耳扶贫项目已初见成效,种植基地到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去年,我们郝家村投资42万元新发展黑木耳种植基地3000多平方米,建设高标准大棚5个。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规模,大力发展悬挂式木耳种植这一扶贫项目,更好地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村党支部书记郝广臣说道。    (刘晓 辛菊)
新泰市“两树助学”栽种树苗传递希望
  春回大地惠风和畅,爱心善举情意深长。近日,泰山慈善基金会“两树助学”项目在新泰市汶南镇李家楼联办小学正式启动。该校五年级的李梦露同学激动地说:“这次植树是一次很好的实践课程,我们体验了辛苦的播种过程,这些树木是爱心树苗,我会和同学们一起维护好,和它们一起茁壮成长。”此次栽种的树苗主要包括珍珠油杏树、钙果、瓜篓苗等,都属于高产经济作物,总数超过200株。这些作物经过1—2年的生长周期,后续每年产出的果实价值在3万—5万元,这笔可长期循环利用的公益资金将全部用于改善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充实教育资源、补贴贫困学生教育费用等。据了解,“两树助学”作为设立发起的全新公益助学项目,是针对传统公益助学类项目注重一次性资助、项目周期短、可持续性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学校发展和贫困学生资助长期化等现状,创新融合学校、学生、教学、农业、公益等多个环节,将贫困助学公益项目向多领域、持续性、深层次推进,从而达到树木经济和“树”人精神的双重结合及良好的社会效应。     (张玉婷)
东平县斑鸠店镇贫困户自主创业成楷模
  东平县斑鸠店镇马庄村贫困户马树恩患有尿毒症,每年住院透析都要花费几万元,2017年妻子住院看病又花费1万多元,家里还有孩子上初中,属于重度贫困家庭。虽然在帮包干部的帮扶下,对马树恩进行了大病救助帮扶,解决了暂时的困难,但要实现稳定脱贫,还要解决稳定增收的难题。
  镇上帮扶干部联系县就业办,帮助马树恩学会编织技术,又帮他引进了人造藤条编织项目,并为他协调资金3000元,购买了打气泵、气枪等生产设备,2017年10月份该项目正式实现运营。马树恩夫妇充满干劲,辛勤工作,半年时间实现盈利1万余元。目前,该项目已带动本村5户贫困户从事藤条加工,让村民不出家门就能务工就业,每人每天可收入40—60元。看到自家藤条编织项目实现了盈利,马树恩夫妇开始积极联系其他村发展人造藤条编织,帮助更多的贫困户增收脱贫。目前已发展2个就业点,吸纳就业人数达70多人。通过自主创业不但让马
  树恩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也带动了其他贫困户增收脱贫,在当地传为佳话。 (赵丽丽 姜涛)
贫困户喜圆安居梦
  伴随着喜庆的鞭炮声,宁阳县东疏镇兴隆庄村的危房改造户史广双家的房子重建工作顺利完成。过不了多久,史广双就能住进新房了。“我都69岁了,还能住上敞亮又安全的屋,真是打心眼里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要不真是不敢想。”看着修建好的房子,史广双脸上溢满了幸福的笑容。
  史广双年老多病,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之前居住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已有部分坍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村里曾经动员史广双修缮房子,他本人也想住上安全的房子,但是因为缺乏资金,一直没能开始。村干部心里一直装着这件事,多次到其弟家做协调工作,让史广双先搬到其家里暂住,然后尽快着手史广双的房屋重建工作。村里一方面联系了施工队并签订合同,尽早开工重建,一方面积极为其申请重建补贴,并对不足的部分进行兜底,确保史广双能尽快住上安全房。今年以来,东疏镇党委政府把贫困户的危房改造放在突出位置,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及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组织所有包村干部开展了逐户核查,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不让一户贫困户住危房;坚持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加强危房改造施工进度,确保4月底全面完成危房改造工作,让贫困户全部实现安居梦。   (邵敏)
岱岳区孝善养老扶贫
不让一个贫困老人在小康路上掉队
  为大力弘扬孝善养老传统美德,落实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一个贫困老人掉队,近日,岱岳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设立孝善养老扶贫基金加强农村养老扶贫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由政府出资600万元,建立孝善扶贫基金。按照“子女尽孝、家庭为主、社会善助、政府引导、村民自治”的原则,对子女自愿为老人交纳“孝心赡养金”的,根据交纳数额分别按照30%、60%、100%的比例给予奖补,奖补重点面向全区农村65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老人。“孝心赡养金”的收取、公示和补助金发放、公示等工作由各村精准扶贫理事会具体负责实施。各镇街成立“孝善养老扶贫理事会”,负责监督指导各村孝善养老工作开展,并确保“孝心赡养金”和政府补助金及时足额发到贫困老人手中。同时,积极探索民办公助、集中养老、居家养老、临时托老等养老扶贫新模式,鼓励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养老扶贫事业,积极发挥农村幸福院、养老院作用,有效解决农村无劳动能力特困老人的生活、养老等问题,让贫困老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
  (金文)
岱岳区大汶口镇
养老扶贫新模式
让贫困老人安享晚年
  岱岳区大汶口镇曹家庄村幸福院积极创新养老扶贫模式,探索“政府出资、村级出地、公司建设”的“民营公助”新途径,采取“政府补助+扶贫项目分红+个人养老金+院方减免”的灵活筹资方式,根据特困对象实际需求,推出长期供养、短期奉养、长期租赁居住等多种形式,为无生活劳动能力的贫困老年人晚年生活提供保障,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融合。对子女有赡养能力但不能随时照料的非贫困老人,根据其生活自理能力,按照每人每月1000—3000元的标准收取服务费,以确保公司正常运营。针对贫困老人,公司实行减半收费,五保贫困老人,其费用由贫困老人每年5000元五保金加个人养老金承担;非五保贫困老人,费用以每年5000元政府补助为主,另由村级扶贫项目分红、个人养老金和公司贴补解决。同时,对周边3公里以内不愿来院居住的失能贫困老人,公司提供上门送饭洗衣、打扫卫生等居家养老服务,镇、村每户每月分别补助公司200元,有效解决特困群体的生活起居问题,确保基本生活有保障。 (牛军剑)
东平县就业扶贫
让贫困户插上脱贫翅膀
  东平县瞄准技能培训、促进就业这条路子,针对当地库区移民多、留守妇女多等现实情况,持续免费开展电商培训、巧手培训、移民培训等为主的技能培训,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通过就业实现增收脱贫。老湖镇贾村的刘曰苓原来是贫困户,自参加了县编织协会举办的编织技术培训班后,现在每月能挣1000多元,顺利实现了脱贫。据了解,2017年,东平县成立了巾帼编织协会,以农村贫困留守妇女为主要服务对象,先后举办2期“精准扶贫·巾帼巧手”培训班,开展中国结、手链、柳编等手工编织项目培训,1000余名农村妇女掌握编织技术。协会对群众编织成品统一收集销售,每人每月增加收入1000余元。“巾帼巧手人才”培育做法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创业品牌,县、乡、村三级手工编织服务网络也初具雏形,将带动更多留守妇女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脱贫。同时,坚持“按需培训”理念,根据库区发展需要和移民个人意愿分类施训,对已有一定技能并急需就业的移民开展上岗培训,对完全没有技能的移民开展技能培训,对有创业条件的移民帮助外出学习考察。近年来,先后举办各类技能技术培训班80余班次,培训人员6200余人次,并依托县内龙头企业开展订单培训,输送500余名技能人才,实现一大批库区移民的再就业和身份转型。
  (侯旭东)
  
  设台打擂 比学赶超
  东平县举办
  第一书记脱贫攻坚擂台赛
  “老湖镇西四村袁丙粉今年81岁,患有严重关节炎,老伴宋平齐84岁,已失明10多年,家中还有一个患有智力障碍的儿子,对于这个三口之家来说,最大的事就是能吃上饭。我们发起了‘爱从供餐开始’公益扶贫项目,解决了村里困难家庭的吃饭问题,并由此在全县推广。”这是驻老湖镇西四村省派第一书记张杰,在东平县第一书记擂台赛总评暨年终述职评议会上的报告。
  第一书记擂台赛是东平县推进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激发包村工作活力、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创新举措。以乡镇、村为单位,采取述职汇报、现场观摩和民主评议的形式进行初评,确定了46名省市县第一书记代表参加年终擂台赛总评。擂台赛上,7位省派第一书记、14位市派第一书记、25位县派第一书记通过PPT课件的形式,围绕脱贫攻坚、党建工作、招商引资、对上争取、服务民生、美丽乡村等“擂台”,汇报交流了驻村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亮点工作及下步工作打算,与会专家评委进行实名制打分。通过设台打擂、综合排名,分别评选出省市县“最美第一书记”“十佳第一书记”“优秀第一书记”,营造了第一书记创先争优、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工作有压力、创新有活力、发展有动力的生动局面,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    (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