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与高校“联姻”合作社在滩区“生根”旅游跟农业“携手”

利津农业发展注入新元素

2018-03-15 作者: 魏东 李明 来源: 大众日报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利津县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实现产业兴旺。
  □ 本报记者 魏 东 李 明
   本报通讯员 李伟伟
 
科技带来名优特
  “今年,我们与中国海洋大学、双瀛水产公司进行合作,实施了12亩鲈鱼淡水试养,投放鱼苗3万多尾,中秋节就可以收获。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还投放了黑鲷、红鲷、石斑等名贵鱼种,单一尾石斑鱼苗就价值30元,试养成功后将进行全村推广。”利津县汀罗镇陈家屋子村党支部书记尚文光说起该村的养殖产业信心满满。
  陈家屋子村曾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盐碱滩村,村里2000多亩耕地以前以种棉花为主。多年来秉承着这一传统耕作模式,村民收入相对较低,加上近几年国内棉花价格疲软,老百姓收入也深受影响。
  继续坚持这种传统种植模式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变。在该村两委和村民代表们多次外出学习考察、开会讨论后,一种新的农业模式浮现在全村面前——因地制宜,科技兴农。
  过够了苦日子的村民在全体村民会议上都不含糊,纷纷投票赞成。
  于是,陈家屋子村因地制宜,通过“上农下渔”模式,不断引进特色种养殖品种,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了高效农业园区,盐碱滩变成了良田,为农民增收致富注入了发展新元素。
  他们积极与各大高校合作,通过“上农下渔”台田模式,发展特色鱼虾养殖面积600亩,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盐碱滩成了良田,实现农民增收2万元。通过外出参观,实施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项目,实现增产20%以上。与青岛农业大学开展合作,引进推广黄金桃、耐盐碱花生、垂柳式苹果等系列新品种。台田种植的大田西瓜,亩产8000余斤,注册了“陈家屋子”商标,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远销上海浙江等地。
  引进、研发、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打造科技含量高、辐射效应强、发展潜力大的“名牌”农业,利津县实现了传统农业向品牌农业的“华丽转身”。
  该县先后与青岛农业大学、省林科院等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推广新品种试种、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等工作,不断开拓创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新途径,并打响了博大、忠春、临合蜜等一批名优特农业品牌,极大地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黄河滩区“样板村”
  岁末年初,利津县北宋镇南贾家生态示范园区内,前不久新建的连栋日光温室大棚熠熠生辉,大棚内一排排芦笋绿意盎然,长势喜人。南贾家村党支部书记贾学滨说:“今年,我们村在发展蜜桃产业的同时,规划了80亩大棚蔬菜,第一年尝试在大棚内种植芦笋,长势还不错。”
  南贾家村地处黄河滩区,地力肥沃,水浇条件便利,十分适宜瓜果、蔬菜的生长。2015年,村里对土地进行整合,流转闲置土地300多亩,注册成立了利津县皓宇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入股加入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之初,大多数农户不认可,村“两委”便拿出村集体土地,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承包给农户,为农户购置苗种,供农户试种,并多次组织农户到淄博、临沂等地参观学习先进种植经验,帮助农户开阔眼界、打开思路。
  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社协调资金投资227万元实施了160吨特色蔬菜基地新建项目,打造集蔬菜、林果种植、科技推广、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园区内规划建设了冬暖式大棚23个,发展标准化果园460亩、精耕小麦900亩。
  谈起农户的收益,贾学滨有些得意地给记者算起了“小账”:“以蜜桃为例,按每亩地每年产蜜桃6000斤、每斤蜜桃3元来计算,除去每亩地每年千余元的肥料支出,每年种植一亩蜜桃大概有一万六七千元的收入。”园区里除了有桃树外,还有葡萄树、杏树等,如今,农户的收益比以前翻了好几番。
  当前,利津县已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92家,带动农户4.45万户。合作社外联市场、内联农户,为社员提供生产、技术、信息、销售等方面的服务,提升了农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小村庄引进大公园
  在陈家屋子村南侧,一座“渔业公园”正在加紧上马。目前公园大门已经建成,工人们正忙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依托这里农业资源,我们投资2000万元规划建设了省级生态休闲渔业公园,旅游观光设施还在建设中,采摘园和垂钓园已经基本完成,还将建设一处高端地下餐饮中心,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渔业公园经理初立国说。
  据了解,该渔业公园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了陈家屋子村近一半的台田和池塘,对土地进行了全面规划。公园以特色渔业、生态农业为主题,以特色采摘、休闲观光为侧重点,现已建成黄金桃、中华钙果等特色种植园,鲈鱼、罗非鱼、小龙虾等养殖区,形成包括采摘园、垂钓、素质拓展、生态烧烤、儿童乐园等一系列休闲娱乐体系,逐步为发展全域旅游、农业结构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已成为利津县促民增收的新“武器”。
  在汀罗镇前关村,新建的生态旅游采摘园里到处生机盎然、硕果累累。前关村近几年借助铁门关文化品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起了梨园、葡萄园、米拉香大米示范田等多个特色农业种植基地,既培育起了特色产业,又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近年来,休闲观光农业已成为改善农村生态、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利津县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利津县一方面坚持“壮大基地”,着力发展花卉、林果、蔬菜等特色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培育壮大产业基地;另一方面突出“以短养长”,在园区推出特色餐饮、农家乐、儿童乐团,举办瓜果品尝会、采摘游等项目,促进了农业生产与观光旅游的有机结合。
  目前,该县已建成皓月休闲农庄、凤凰田园、綦家嘴葡萄采摘园、小李银杏园、临河蜜瓜果采摘园等多个特色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以黄河大堤为轴线,集休闲观光、生态采摘、特色餐饮、旅游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观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