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速到高质量

PPP转型考验运营与监管智慧

2018-03-15 作者: 王新蕾 来源: 大众日报
  经过四年多实践,PPP模式已在齐鲁大地结出丰硕成果。从探索到完备,PPP模式有效缓解了“政府包办公共服务”的财政压力,为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提供了有效的操作路径。进入新时代,通过科学运营、规范操作、合理监管,PPP必将在公共服务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创新动力。
  3月10日上午,作为全省唯一受国务院表彰的“推广PPP工作先进县”,郓城县召开了PPP项目推介会暨规范发展高峰论坛,全国PPP领域的专家、政府部门负责人、来自社会资本方、金融机构等500余人齐聚水浒故地,对我省PPP规范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专家指出,PPP模式要实现从高速到高质量转型,考验着运营和监管智慧。
  □ 本报记者 王新蕾 
   本报通讯员 刘考勇

合力惠民:
叠加政府与社会资本优势

  当前,PPP已经成为我省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新抓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举措。截至2017年底,全省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的项目1141个,概算总投资额12000亿元,其中进入开发管理库的项目692个,投资额7042亿元,落地项目349个,开工项目250个,管理库项目、落地项目、开工项目,各项均居全国第一。项目落地率达到了50.4%,高出全国平均12个百分点;民营资本参与率51.6%,始终保持在半数以上;入选国家级第三批示范项目47个,第四批示范项目38个,分别占全国总项目数的9.1%和9.6%,入选数量连续两年名列全国第一。
  会上,北京大学PPP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邓冰提到,通过PPP模式,政府在宏观调控、资源的运用能力、公共服务的监督管理经验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社会资本在技术、管理、运营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实现了叠加。这既能减少政府独立承担项目时面临的资金压力,又能引进先进的运营与管理模式,提升政府管理效能,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形成政府与市场等多方面的合力,服务于惠民生工作。
  据介绍,目前全国PPP项目覆盖了19个行业,其中污染防治与绿色低碳领域共有项目3979个,分别占财政部PPP项目管理库的55.8%、38.0%,投资额共4.1万亿元,年度同比净增项目共1507个、净增投资额共1.4万亿元。
郓城经验:
公开透明 流程规范

  目前,郓城县通过PPP模式,建成了一批惠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成为欠发达市县实现弯道超越的典范,积累了独具特色的“郓城经验”。截至目前,郓城县共有34个项目纳入财政部PPP项目库,投资总额273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居全省前列,已落地项目14个,总投资131亿元。今年2月,全国第四批PPP示范项目中,郓城县水浒故里旅游集散中心与郓城县智慧环保项目入选。
  10日上午,郓城县共推介13个投资总额119亿元的PPP项目、6个50亿元融资项目,涉及生态环保、医疗、交通、养老、市政、科教、旅游、农业等行业。当日,会上签约两个PPP项目,投资额共18.5亿元;签约两个融资项目,投资额14亿元、融资额11亿元。
  这么多项目,如何做好落地和风险管控?在项目规划过程中,郓城县让社会资本方广泛参与,做到公开透明、流程规范。为消除企业疑虑,郓城县还与询标企业逐个沟通,让社会资本方了解全县财政支出以及投资状况,严格做到规范操作,每一个流程都向社会及时公布。如何提升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郓城县创新办法,杜绝闭门造车,所有的项目在拿出总体规划后,邀请有投标意向的企业参与详细设计,借鉴他们的经验最大限度地挖掘赢利点。
专家建议:
引入全面社会监管

  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品牌总监于丽认为,“现在PPP市场已经热起来了,之后要规范发展,处于从高速到高质量、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要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运营。”中国投资咨询公司副总经理谭志国提到了优化结构和效率优先:“在效率上,特别在民生领域,要注重运营商的培育。现在不缺承包商,也不缺资金供给方,关键缺的还是运营服务商。”
  目前,不少银行等金融机构依然按照传统审核标准应对PPP项目,盈利模式和风控机制并没有随之调整,在股权资本金投入、期限配置、资金成本考核及担保增信机制等方面与PPP快速发展不相匹配。对此,邓冰提到,应在建立PPP信贷融资绿色通道、创新运用符合PPP模式特点的信贷产品、完善PPP授信和风险管理体系、充分运用开发性金融工具推进PPP项目等方面深入推进工具与模式创新。
  “PPP这种合作伙伴关系,也在推动政府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再到‘商业合作伙伴型政府’转型。”邓冰建议,应尽快明确财政部门和发改部门的职责分工,既要发挥发改部门在项目审核、立项等方面的专业化优势,又要实现财政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监督管理和防控风险的价值。
  国浩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王卫东提到,除了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加强监管、完善各个部门协调衔接机制以外,对于PPP这样涉及到民生福祉的公共项目,必须要引入全面的社会监管,公开披露是不二选择,要继续加大信息库的信息披露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