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政经

“红白理事会”成了他们的主心骨

2018-03-13 作者: 尹彤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尹彤 
   本报通讯员 任向阳
  
  “济宁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移风易俗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咱理事会成员给大伙儿帮忙的时候,得严格按制度办,告诉大家厚养薄葬、喜事新办。”2月28日,任城区济阳街道京杭社区鲁抗家园互助(红白)理事会召开了春节后的第一次会议,一阵寒暄后,理事长何国珩忙着和成员商量今年的工作重点。
  两年前,在京杭社区的支持和帮助下,由14名成员组成的鲁抗家园互助(红白)理事会正式成立,除了调解纠纷、协调关系、走访慰问外,理事会还有一项特殊任务:帮衬红白事。几年下来,这里的红白理事会着实成了居民的主心骨。
  鲁抗家园有41排楼,2000多户居民,其中有不少居民都是上世纪60年代从外地来支援济宁建设的。时光荏苒,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如今都已成了白发老者,小区里八九十岁的老人为数不少。因为在本地没有亲戚,很多老人的子女也都在外地,一旦家中有什么事,能依靠的就只有邻里。尤其遇到喜事、丧事这种大事,更需要能给他们吃定心丸的人。
  何国珩解释,喜事重热闹喜庆,很多事找婚庆公司就能搞定。可白事不同,如果不了解家里的情况,程序没弄好,很可能会在葬礼上“闹家窝子”。理事会的成员都是楼长,是住了几十年的老居民,互相比较了解。去年一年,理事会帮着操办了19家白事,今年到现在已经操办了4家。
  “这些老人都是看着我长大的,现在他们老了,我能做的就是让他们走得安详有尊严。”白事上,何国珩是主事人,和家属定流程、写悼词、写挽联等都是他张罗。每次葬礼,他都得拿出3天的时间全程盯着,确保各个环节落实到人的同时,还要随时稳定家属的情绪。在居民心里,只要看见何国珩,心里就踏实了。
  “孩子,有你在我心里才算有着落了。”去年,孔老太太的老伴儿去世了。老太太伤心之余更担心丧礼的筹办。孩子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国外,对济宁当地风俗不了解。“不能让老头走得委屈啊!”孔老太太找到了理事会,何国珩带着成员来老太太家里商量葬礼细节,听完葬礼的细致安排,老太太握着何国珩的手,流着泪感谢。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既然答应了人家的事,就得用心办好。”何国珩提到,理事会操办白事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积极向上”,通过葬礼让老人的子女更孝顺、兄弟姊妹之间更和谐等。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何国珩撰写的悼词中可见一斑。
  “特别在周老先生患病的6年时间里,二女儿用对老父亲的爱,精心扶持,曾经有一次为了给父亲吸痰,60个小时没睡觉,堪称鲁抗宿舍子孝孙贤,孝顺家庭之典范……”“生死相随70载恩爱夫妻 风雨同舟半世纪儿孙满堂”。
  每次撰写悼词前,何国珩都会到事主家中了解情况,把家中最感人、最值得街坊邻里学习的事“挖”出来。二女儿为照顾父亲至今未嫁人,母亲和父亲从相识到结婚走过了70个风风雨雨,如今子孙满堂……简短的悼词,浓缩了老人一生的点点滴滴,情真意切、令人深思,老人的子女亲属听后感激涕零,邻里同事听后心中赞叹。每次葬礼结束后,事主都会专程来理事会感谢,感谢他们的付出让老人走得没有遗憾。
  曾经有一次葬礼结束后,去世老人的妹妹专程找到何国珩。“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姐患病十几年,我就一直担心孩子不孝顺。今天本打算找外甥说道说道,可听了你的悼词才知道孩子多孝顺。”
  对于红白理事会来说,除了让逝者走得安详,他们还有一项重要任务:移风易俗,尤其是在白事上。前几年,城区白事上也扎纸活、披麻戴孝,讲排场的葬礼前还会请人唱一晚上的戏。不过,这些在鲁抗家园统统都省了。买骨灰盒,理事会也规定按照老人工资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选择。“我们反复强调‘厚养薄葬’,葬礼要办得简单但不失庄重。你想表现孝顺,不如好好对待在世的亲人。”何国珩说。
  这些年,理事会不仅在红白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也着实成了居民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化解了不少矛盾纠纷。正因为这样,理事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热心居民加入,给居民服务,发挥余热。
  彤言彤语:
  红白理事会在农村很常见,但在人际关系相对疏离的城市社区,却很少能真正发挥作用,鲁抗家园红白理事会的成功或许能给其他社区提供借鉴。通过和居民、理事会成员聊天,记者体会到理事会在协调居民和社区街道的关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居民的信任,早已成为居民能依靠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