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救人的事,他们没有一丝犹豫

2018-03-08 作者: 吕光社 王浩奇 来源: 大众日报
19年奉献30万毫升救命血
  □ 本报记者 吕光社 王浩奇 

  大年初六,天刚蒙蒙亮,济宁市微山县两城镇计生协会副会长郝隆就坐上了发往济宁市区的第一班城际公交车。他转了一个多小时,到达济宁市汽车站,又坐了半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到济宁市中心血站。这一天,他献了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成分血。
  每半个月,郝隆就会赶一次这样的路线。19年了,他累计献血196次,355个治疗量,按照每个治疗量救助一个病人来算,他已为300多位病人提供了救命血液。
  “我出生在两城镇鲁村一个贫困家庭,5岁没了父亲,当时家庭困难,不少热心人帮忙,母亲从小教育我要多回报社会,既然献血能救人,我就一直坚持下来。”郝隆说。
  1999年夏天,郝隆在济宁遇到血站招募无偿献血者,就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献血。从此便主动挤出时间到济宁参加这项“爱心活动”,近20年来从未间断过。一开始坚持每半年献一次全血。2005年,他开始献成分血——一只手臂进针,血液通过一次性管道流入血细胞分离机内,分离出所需的某一成分(如血小板),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进身体。2012年开始,他改为每半个月献一次。一次次献血,针头在他双臂上留下了点点疤痕。
  2008年底,郝隆算着到了献血的日子,他和血站约好了第二天一早去献血,不想天亮后下起了大雪,路上湿滑,非常危险。他比平常多用了1个小时才到达血站。血站工作人员见郝隆来了,上前对他说,刚刚接到通知,有一位化疗的白血病患者急需粒细胞成分血,问他是否同意捐献。郝隆没有犹豫:“救人的事我都愿意,来吧!”冒雪献血,还救了一位病人,回到家,他乐得像捡了个大便宜。
  在济宁市中心血站记录的献血信息中,郝隆总献血量超过30万毫升,是济宁市献血亚军。按一个成年人血量5000毫升计算,他的献血总量相当于60个成年人的血液总和。除此之外,郝隆还积极参与各种公益事业,成立了“郝隆阳光志愿者服务队”,带领志愿者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特殊困难家庭等,累计参加各类社会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超过1万小时。
  郝隆的无私奉献精神、善行义举得到了认可,登上了“中国好人榜”,并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车祸现场,他选择冲上去救人
  □ 本报记者 晁明春

  当突然遇到一辆轿车发生交通事故并开始着火,随时可能爆炸的情况,你的选择会是什么?迅速逃离?还是抓紧救人?对现任济南市机械化清扫大队第一作业中队副中队长的释秀武来说,救人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
  2009年12月18日9点左右,济南北园高架路全福立交段,一辆银灰色轿车突然撞上右侧的护栏后,又弹向道路中间的护栏。由于受到猛烈的撞击,车前盖里开始冒烟,不到一分钟,半个车身就着起火来。
  “当时我就在附近开着清扫车清理路面,心想车都快爆炸了怎么司机还不往外跑?”意识到情况不好的释秀武快步冲了过去,发现腿被撞断的司机正卡在座位上动弹不得。
  释秀武赶忙将受伤司机从车里抱出来,远离着火的汽车,并开着清扫车将受伤司机送到医院,接着又帮助司机联系家人,直到受伤司机的家人来到医院,他才默默离开,连姓名也没有留下。
  “每个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出手相救的。”当事后在媒体的一再关注和伤者家属的多方打听下才最终“浮出”水面后,释秀武只是说了这样一句话。而在他的同事眼中,这位没有惊人之语的环卫工能做出这样的惊人之举,一点也不奇怪。
  2007年,出生于1982年的年轻小伙释秀武在部队服了5年兵役后,复员考入当时的济南市环卫局,成为市机械化清扫大队的一名普通环卫工。都知道环卫工作脏、苦、累,没有节假日,没有双休日,还经常加班加点,但等到释秀武真正干了环卫,才尝尽夏天顶着日头、冬天迎着风雪的滋味。特别是高架路清扫,凌晨4点上路作业,早上6:30分收车。释秀武都是提前半小时到岗,一天三普扫,一干就是十多年,从没因个人原因请过假。
  能干,还得会干。机械化清扫算个技术活,释秀武主动向厂家技术人员和老职工学习实践经验,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四机五步”作业法。目前,这一工作法已在全省推广。
  “我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环卫工人,没有能力做什么大事,就是想着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最好,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一把手,这样我也有成就感和幸福感。”释秀武说。
  默默在城市道路保洁一线工作十余年的释秀武,赢得了同事的尊重和社会的赞誉。他先后被授予“第三届济南市道德模范”及“济南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荣誉称号。3月2日,第四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公布,全国共有50人上榜,释秀武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