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读者

乡村供水用上信息化

2018-03-03 作者: 赵丰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赵丰

  利津县北宋镇供水工程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管网的流量及压力,减轻了工程运行管理难度。
  县水利局局长崔秉鸿说:“在数据中心管理控制室,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幕就可以看到哪里管道破了,还可以做到智能化供水、停水。其他运营公司也在投入开发此类信息化管理系统。”
吃“坑塘水”已成历史
  2月28日,利津县利津街道西坡庄村村民张大妈拧开了院内的自来水管,不一会,就接满了一桶。
  张大妈说:“这自来水好啊,水量也大,基本上天天都能供上。以前没有自来水,我们这些村吃水全是去坑塘挑,水还发咸。”
  从坑塘挑来的水不能直接吃,也没有什么处理手段,就是简单沉淀,水质得不到保证。从自然条件来看,当地水源主要为黄河客水资源。由于邻近渤海,属海侵区,除黄河滩区外,无浅层地下水分布。全县95%以上的地区,地下水含盐量大(平均含盐量达20g/L),深层水含氟、碘量高,不能饮用。黄河滩区浅层地下水口感较好,但碘、氟等物质严重超标。
  “我们村吃上自来水已经有七八年了吧,现在的水没有了以前的咸味,口感很好。”西坡庄村村民王爱菊(化名)说,现在年纪大了,没有自来水的话,挑水也挑不动了。
  美中也有不足。
  她家的水管就一直漏水,修了几次都没修好。这次她又来到总开关处,关上总开关,想再修一修。
  张大妈家的水管在春节期间则有十几天出不了水。“天气太冷,把地下的水管都冻上了。”张大妈用手比着自己的膝盖,说水管埋得大概有这么深。
  水管被冻裂,或因老化破裂、跑水的情况在这个村曾出现过几次。王爱菊说:“每次都是村民自己挖开,找到坏的地方,换上新管子。”
  也有群众向局里反映,说自己家的太阳能只有等到别人不用水的时候才能上水,不然根本供上不去。
巩固提升的需求仍不小
  来自县水利局的消息,早在2008年,利津县就已完成了城乡集中供水工程,村村通覆盖率达到100%。到2013年底,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
  当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主要从管网建设、水源提升两方面着手。
  北宋镇靠近当地油田水厂,十几年前就铺设了管网,实施了集中供水。
  崔秉鸿表示:“因为早期设计标准偏低,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北宋镇这些管网的供水能力已不能满足供水需求,部分管网出现老化现象。”
  崔秉鸿认为,农村群众的生活需求提升得很快,这也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7年,利津县抓住省里进行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的机会,对北宋镇72个村庄及镇政府驻地和新农村规划示范园所涉及的输水管网进行了巩固提升。
  改造提升后,供水主管网直径达到315毫米,比以前主管网直径多出100多毫米,5.2万居民供水保证率得到提升。
  此次工程主要针对的是供水主管网,也对一些村内管网进行了改造,但大部分村庄村内管线未改造。一些村庄内管线早期可能使用的是铁管,已经生锈,可能会出现从水源水厂到村头主管网的水还是好水,但到了村民家中水龙头水质就无法保证的情况。
  因此,这方面的巩固提升还有很大的需求。
  水源提升主要是水库、水厂的建设。利津县南北狭长,有100多公里,中北部农村的饮水主要靠2004年建设的陈庄水厂。由于当时资金受限、工程标准低、工艺较落伍,管网也没有系统设计,水源状况不理想,日供水2万吨的水量不能满足要求,供需矛盾越来越大。
  资金支持很关键。自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当地一直有中央与省级财政的支持。以陈北水厂工程为例,工程总投资3200万元,其中省级以上投资1500万元,市级投资1000万元,其余由项目单位自筹解决。
水质状况备受关注
  农村供水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群众对水质也格外关注。
  去年年底,新建的陈北水厂投入运行。有群众反映,供到村里的水发咸,怀疑水质有问题。接到反馈后,当地水务单位对水质进行全面检测,确认除氯离子外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并通过电台、微信、上门走访等方式,向群众解释之前氯离子超标的原因,得到了群众理解。
  原来,陈北水库前期进行了充库蓄水,由于水库所在区域地势低洼,地下水位偏高,加上水库内原有存水,且水厂取水口设在水库底端,导致初期使用的多为水库底层水,供水口感偏咸。随着运行,库底存水减少,这一问题将得到逐步解决。
  此外,对于日常的供水水质情况,自来水检测中心每天会进行检测,每天不少于四次。主管运营的利津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在网站、微信公众号每天向用户公开水质情况。
  据了解,每天检测的项目有9项,最全的检测指标有106项,只是有的检测半年才做一次。
  水价也是群众关心的大问题。目前,利津县农村供水能做到和城市供水同源同网同价,但同价只是能做到从水厂到乡镇水厂,同一乡镇不同村之间的价格会差1毛左右。差出的价格主要涉及日常管护、收水费人员工资等。
  农村饮水安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