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豆腐翁”脱贫,新年计划去旅游

2018-02-27 作者: 王浩奇 姜国乐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浩奇 姜国乐
  本报通讯员 胡克潜 何西荣

  “豆腐哩!卖豆腐——”2月11日(去年腊月二十六日)清早,汶上县苑庄镇王庄村村民任兆地吐着热气,叫卖声响彻半个村子。任兆地磨豆腐用的是老把式,纯手工、不加添加剂,不出一小时,两大块60多斤豆腐就被卖个精光。
  任兆地今年67岁,老伴40多年前因病去世,一个女儿出嫁到外县,一个人独居,家庭贫困。9年前,他干起了磨豆腐的营生,虽然生意开了张,自己也任劳任怨,但因为豆腐口感一般、老百姓不认可,收入微薄。其实靠着土地流转分红、低保和农村养老保险等收入,他完全能够脱贫,可任兆地说:“闲着有什么意思?总不能光瞪着眼等救济呀!”
  去年,镇上为了帮助贫困户创业脱贫,根据贫困人口特点,举办了两次扶贫实用技术培训班。考虑到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但用卤水制作豆腐在乡间已逐渐少见,镇扶贫办让任兆地学习做卤水豆腐的技术。凭着勤劳肯干、诚信正直的人品,外韧内嫩、口感良好的产品质量,老任的豆腐很快受到了欢迎。
  一间20平方米的平房,一口铁锅,一大盆泡好的黄豆,2月9日下午,任兆地开始制作第二天要卖的豆腐。“我们制作豆腐是纯手工,用的是自家种的黄豆和山泉水,豆腐鲜嫩可口。快过年了,买豆腐的多,生意好,经常忙到深夜。”任兆地乐呵呵地说,浸泡豆子、磨豆子、兑水过滤、煮豆浆、再过滤、凝固、放入豆腐槽压成形,7个步骤一个不能少。如今,任兆地磨的豆腐远近闻名、供不应求,一天能净赚50多元。加上土地流转分红、低保和农村养老保险等,任兆地每年的收入超过2万元。
  此外,镇上抓好产业扶贫项目建设,通过汶上县道立合作社扶贫项目、王庄村黄姜种植基地扶贫项目、秋季秸秆堆沤项目、县粮改饲项目等为贫困户进行分红。任兆地每年也能得到400元的分红收入。
  “我一个人不愁吃穿了,闲下来时就常念叨俺闺女。”任兆地说,人老了容易孤独。为了帮助任兆地这种农村孤寡老人实现“精神脱贫”,2017年,苑庄镇弘扬敬老美德,推进孝善扶贫,在前苑、官庄、作里、大秦、王庄等村设立了孝善养老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将养老金及时发放到贫困老年人手中。这样,女儿每月送来100元孝善钱,镇上配套补助10元,任兆地的生活水平又能提高一大截。“钱虽然不多,但能带动子女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苑庄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冯月说,他们同时加大宣传孝善养老力度,弘扬孝善美德,让贫困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得。
  2017年,苑庄镇按照每月至少走访一次的要求,帮扶责任人多次进行入户走访活动,宣传扶贫政策,做到两熟悉,及时上传帮扶记录,及时整理“扶贫一袋清”,提高帮扶责任人的到位率和群众满意度。
  当地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五通十有”工程,全镇23个村全部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宽带等,并全面完成了7682户户厕改造,对改厕过程中贫困户应承担的费用由镇统筹资金进行解决,全镇辖区内贫困户全部完成改厕。村子变美了,老任心情愉悦了,他常常约上老伙伴们去村里的老年活动室打打牌,消遣时间。
  路通了,公交车也通到了家门口,一张老年卡能免费坐到全县、全市,老任计划着过了春节就去周边县市区旅旅游,开阔开阔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