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周末

魏复中:一门八忠烈 初心何昭昭

2018-02-0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魏复中
  青州党史研究专家刘传功(右)向本报记者讲述魏嵋一家的革命故事。
■ 周末人物 红色记忆·不忘初心
  在整个革命战争年代,青州东圣水村魏嵋的16个儿孙中,除大儿子和二女儿早亡外,先后有二儿魏复中等9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有8人被追认为烈士。不论何时出发,不论何时终止,血脉与信仰连在一起……

□ 本报记者 卢昱 杨国胜 本报通讯员 潘伟
  腊月的青州城,车水马龙,年味儿渐浓。
  出城东行五里许,东圣水村早已焕然一新,更名为东圣水社区。村庄的旧房子已被整齐划一的楼房代替。圣水庙往南,有一处尚未开工的工地,穿过罩着碎砖水泥块的环保绿网,深一脚浅一脚,便来到一座老屋遗址前。
  遗址前,立碑一块,上书“潍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东圣水党支部旧址(魏嵋故居)”。碑后平坦的地面上,散落着几块凸起的汉白玉石碑,提示着当年老屋的方位。在老屋遗址的北侧,一座模样颇新的“旧居”屹立着,仿佛提醒着来往过客,当年在此生活的魏氏一门忠烈,在新与旧,立与破,生与死的关头,如何将昭昭初心,化为血汗实践……
打骨子里为民请命
  一百年前时,东圣水村魏嵋老爷子家,甚为热闹。魏宅是前后三进房舍,左有跨院,右有花园。说起这魏宅,虽谈不上富丽堂皇,却也大气排场。
  在魏宅里,抬头南望,便可见云门山。当时,魏家有房子26间,土地150亩,桑园40亩,城宅7处,还在东关开设“丰盛号”丝绸庄,日子颇为殷实。
  同一个屋檐下,66岁的魏嵋守着16个儿孙,如同他手植的月季花,一茬茬赏心悦目,本是颐养天年时。除大儿子和二女儿早亡外,魏嵋的二儿子魏复中已过不惑之年,家中各种人情世故,由他顶着。可打骨子里就愿为民请命的魏嵋,却闲不下来。
  “早在1875年,青州地区遭受风灾,农民歉收,官府依然强征暴敛,民不聊生。同情农民遭遇的魏嵋便拍案而起,发起抗粮抗捐运动,旋被投进监狱。”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青州党史研究专家刘传功用时近40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调查搜集魏嵋一家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牢狱时光,让魏嵋对时势的体悟更深刻。到清政府大厦将倾时,1911年9月,为响应孙中山推翻满清政府的号召,年已六旬的他亲自召开家庭会议,凑备川资,带领四儿魏复庄和当地同盟会员,转途青岛,赶到上海,参加“淮泗讨虏军”。
  后来,“淮泗讨虏军”配合武昌起义部队,从上海出发到安徽凤阳,同广东、浙江的友军一起北伐,对清兵展开攻击。4个多月的时间,魏嵋父子转战淮河南北,经过固镇、宿州、萧县、徐州、夹沟等多次战斗,大量消灭了敌军,在徐州打垮了清军将领张勋部。 
  对这次辛亥革命北伐战事,魏嵋留有《实行革命事迹》一文,真实记录了战事的激烈和战争的艰苦。文中记载:固镇之战,“将敌人火车打碎三辆,敌人死不胜计”;宿州之战,“敌人大炮隆隆,有空中开花弹、落地开花弹,机关枪、机关炮、步枪、马枪一齐开火,子弹之密不啻急雨”;夹沟之战,“清兵知我接应兵到,遂退出夹沟”,“清兵方至沟口,正遇我先锋接应队,我先锋队从旁击之,死者不计其数”。 
  1912年,魏嵋率领跟随他参加“淮泗讨虏军”的同志返回青州,益都县知事孙积荫率领益都各界人士,前来迎接勇士凯旋。魏嵋首先安置负伤人员养伤,后集中精力抚恤阵亡家属。
  当时,在变幻莫测的大气候下,青州这座小城,也风雨如晦。东西纵横的胶济铁路,除了带来各种洋货,还让种种传闻插上翅膀,以车站为圆心,扩散到益都的城乡。魏嵋一家也见到了形形色色、怀揣不同目的的行旅。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强占胶济铁路。10月5日,益都火车站被日本军队侵占。德国对胶济铁路的权利以及在山东的一切侵略权益便被日本抢夺代替。
  日本占领益都车站后,随即驻扎军队。1915年,日本商人在益都火车站开设“铃木洋行”和“小林洋行”,贩卖毒品、枪支、弹药、铜元等,对青州进行经济掠夺。
  日军的暴行,激起青州人民的强烈反抗。1916年正月,弥河镇窦楼村村民赶走强行砍伐祖茔松树的日本商人。驻益都车站的日军派兵镇压。村民窦延清等5人被绑架拷打,利诱威逼。5名村民力争,坚贞不屈,日军无奈,只好放人。2月,葛口村村民拦截“收购”制钱的日本商人的手推车,日军报复,逮捕村民葛中信,砍去双臂,致其伤重死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太平洋会议”协议,中国军警收回胶济铁路,日本军队从益都车站撤走。“青州平民学会”发动近千名学生提灯游行,庆祝胜利。
  魏复中将听来的或忧愁或喜悦的消息,时常在茶余饭后,说给家人听。1916年袁世凯称帝时,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魏嵋父子又参加了讨袁斗争,在青州组织护法、护国运动。魏复庄在周村、潍县参加讨袁行动,魏嵋在家乡招募兵员,仅东圣水村就有40余人参加讨袁队伍。为此,魏嵋被益都知事抓去,软禁了40多天。直到袁世凯倒台,才脱险出狱。这已经是三年间,魏嵋第三次被捕。
天下农工是一家
  在魏氏一家留存的为数不多的照片中,可以看到那一双双刚毅眼睛背后的决绝。魏嵋不因袭守旧,他反对封建,提倡民主,劝女儿和儿媳带头放脚,让女儿上学去。在当时,颇为大逆不道,这般激流勇进也为魏氏一家注入了精神动力。
  1919年暮春,葱绿掩映中的魏家大院,又是一阵忙活,写横幅,制标语,不论老幼男女齐动手。五月中旬,青州学生及各界人士万余人在法庆寺集会,声援北京“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吹拂起青州的思想涟漪。1923年、1924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王尽美、邓恩铭相继来青州传播马列主义,建立党团组织。在邓恩铭同志的帮助下,魏嵋一家积极配合,青州地区特别是东圣水村附近党的活动开展得特别出色。王尽美也先后四次到青州指导革命工作。他曾在山东省立第十中学(今青州一中)演讲,青年听众300余人,慢慢升华着沸腾已久的爱国心。
  “魏嵋家以前有三个院子,一共有26间房。以前东边有个小屋子,是专门放文件的;西边有两间屋子是专门给来开会的同志们做饭用的;再往西还有九间屋子,是给外地来的同志们住宿用的;这个小南屋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是很大的几间,魏复中办夜校就在这些南屋里。当时在南边还有个后门,来上课的人就直接从后门进来。”刘传功向记者介绍道。
  “1923年我在青州读书时,由在济南工作的李耘生通过书信介绍加入青年团。那时到魏复中家去过,他就开始活动。”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曾任国家劳动部副部长的刘子久曾如是回忆。
  “魏老头子(魏嵋)我熟悉。上世纪二十年代我在益都城上学时,因闹学潮被校方开除后,是他老人家亲自到杨家庄火车站送我上车,到济南参加革命的。”1979年12月20日上午,刘传功到北京访问青州籍早期党员侯慧真(玉清)时,侯老如是讲。
  魏复中一家开始活动,除了阅读《唯物史观浅释》《社会科学讲义》《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内化共产主义理想之外,更多的是付诸点点滴滴行动中。
  出于对本村地主陈大头剥削乡亲的愤恨,以及对传统教育制度的不满,为建立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的阵地,魏复中遂将其把持的村私塾夺了过来,撵走了当时的教书先生,开办了东圣水村平民学校,由他任教员,吸收贫苦农民孩子免费入学。
  开始时,魏复中教学生学《三民主义》,讲解“节制资本”“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田”的主张。后与五弟魏复敬、七弟魏复海一起,针对农村消息闭塞和农民多不识字的特点,点灯熬油,编写了以宣传革命道理为主要内容,又能认字、学文化的《平民千字课》。
  魏复中当年编写的课文,新颖、简明、易懂、易记、易传唱,多年后仍被记起。其中有一篇是:“天下农工是一家,不分你我不分他,不分欧美澳非亚,英日俄德和中华。全世界农工联合起来吧,世界太平,弱小民族开放自由花。”他曾把这篇课文谱上曲子,教学生们唱熟了,周末领着学生,举着小红旗,唱着歌,到附近村里串街宣传。
共产主义明烛照心
  教学相长,在日复一日的思想碰撞中,共产主义如明烛照心,让魏复中和他的家人有了定盘星,思想觉悟和政治远见也逐步深化。魏复中认为,中国是个农业国,农工阶级主要是农民,农民不解放,等于我们的国民不解放。因此,除组织学生学习外,他还经常利用晚上时间,深入附近各村,宣传形势,讲解时局,向农民灌输革命道理。
  为唤醒农民革命,魏复中编写了许多歌谣向农民宣传,其中比较流行的一首是:“我们种麦子,人家吃白面,还嫌白面不好吃;我们种稻子,人家吃干饭,还嫌干饭不香甜;我们忙养蚕,人家穿绸缎,还嫌绸缎不美观;人家享富贵,我们流血汗……大家联合起来呀!打倒官僚地主土豪劣绅和贪官!”他编的歌谣,脍炙人口,说出了劳苦大众的心里话,很受群众欢迎,对唤起民众起到了启蒙作用。
  当时益都城东关有个短工市,每天清晨都有不少穷人在这里等待出卖劳力。魏复中凭借优越的家境条件,农忙时出高价雇短工,并将家中雇工召到桑园,或召田间雇工到树荫,宣传革命,给大家讲劳苦大众求解放的道理,宣传社会主义各尽所能按劳取酬和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美好社会制度。
  时间长了,雇工们觉得只拿钱,不干活,心里过意不去,就主动要求干活。魏复中却劝他们不要急,说:“你们不要着急,听我讲完。听我讲道理,一点不少给你钱。”他见群众喜欢听大鼓书,遂亲自编了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小段子,背上鼓板,到城里、乡下说唱。
  这些说唱小段子的生命力颇为顽强,在多年后,仍被人传唱:“说的是,现在的社会不太良。众明公,不信听我说其详。现在的社会是,做工的总是把罪受,寄生虫个个都把福来享。常言说,晒盐的工人把淡汤喝,又道是,编席的婆娘睡光炕。见了些,养蚕的姐儿穿粗布,种田的农民光吃糠。盖楼的瓦匠住破庙,木匠的媳妇没柜箱。男子英雄不得不把贼来干,农家子女因穷去做娼。……众乡亲!大家联合起来吧,不要忠顺做牛马,要去仔细想一想,地主资本家的财产是农工的血,都出自佃户身上。”
  魏复中还常派其弟或女儿代替上课,自己外出宣传,栉风沐雨,不避艰险。他曾在益都火车站铃木缫丝厂对工人进行反帝爱国教育,日本人见他演说滔滔,听不懂,就向工头查问,幸得工人掩护,免遭不测。
聚在一起,燃烧自己
  1926年春节,魏嵋家的北屋正堂,贴着一副不同于俗的门联:“岁暮重征真难过,年终取借俱无门。”侧门对联为:“直捣奉奉捣直,到底谁吃苦;张攻吴吴攻张,究竟谁拿钱?”
  别出心裁的魏嵋,还把“福”字换成“咳”字,横楣写上“怎么着过”。张罗着热热闹闹过年的魏氏子孙,贴春联时也明白长辈的良苦用心。
  看着各路军阀打着为国为民的幌子,经营着为己为私的卑鄙勾当,加税加捐,闹得哀鸿遍野,饿殍遍地。老百姓到底怎么过活?前来拜年的新朋旧友,也颇受触动。
  当忧虑着同胞怎么着过时,魏家子弟已开始让行动给出答案。继二哥魏复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魏嵋三子魏复民、四子魏复庄、六子魏复功、女儿魏复丽先后加入共产党;魏家的孙辈中,孙女魏玉生、魏玉新,孙子魏玉聪、魏玉成也先后成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
  魏家子弟如一团火,为党的事业,聚在一起,燃烧自己。1925年6月,寿光早期党员张玉山赴东圣水魏家,听取山东执委关于发动农民群众声援青岛工人运动的指示后,在寿光城县里中学、东城根小学等地连日宣传发动。这次运动促进了寿光人民的进一步觉醒,下半年,寿光党支部在学校中积极发展教员、学生入党入团,全县党员40余人,团员80余人。
  1925年10月,山东执委书记邓恩铭和全体领导成员在魏家召开山东执委扩大会议,对魏复中一家提出了表扬。魏复中对革命认真负责,尽责尽职。在青州建立党组织初期,魏复丽先后两次携带枪支,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敌人的严密封锁,给益都城里的地下党组织送去。
  1927年5月下旬,中共山东区委、共青团山东区委及中共青州地委在东圣水村举办青州地方党团组织负责人短期培训班,参加学习的有二十多人。“会址就在魏嵋家的场院屋子里。晚上开会,白天休息,就地铺上柴草,和衣而卧。伙食也很简单,吃当地群众叫‘杠子头’的硬面火烧,香椿芽咸菜,喝白开水。魏老头给我们操办伙食,还放哨瞭望。”参加此次培训的赵一萍曾如是回忆。
  建党初期,山东的经费甚为拮据。在邓恩铭自1923年9月到青岛后,每月写给团中央的一些信中可以得到证明:“我经济极窘,款速汇来!”“三月份公费请速汇来。青经费能增加否?”“三月四月款何以还不寄来?真把人急死了。”“费速汇!”“收到洋五元……请将八月份全数汇下,以济眉急,否则受困矣。”
  “由于魏家大院有一段时间是中共山东省委、青州地委领导人食宿、办公、召开会议、指挥对敌斗争、培训革命骨干的场所,到这里来的人,络绎不绝。魏嵋一家作为经济上的坚强后盾,卖房卖地,在所不惜。到后来划分成分时,魏家的土地、房屋等财产所剩无几。”刘传功介绍道。
  从魏家大院出发,青州城乡便是共产党人广阔的人生舞台。
  在魏复中的宣传鼓动下,益都城乡的工农群众觉醒了。东圣水村一带,在魏复中的引导下,很快发展了一批党员,1926年成立了以他为书记的东圣水村党支部。他还在同年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部署要求,成立了村农民协会和童子团,两个组织的人员各发展到30多人。
  农民协会成立后,魏复中在党组织的安排下,领导农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抗租抗税、抗抓丁拉夫和抢坡的活动与斗争。并利用会议、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等形式,向农民揭露反动军阀张宗昌的腐败和当地土豪劣绅压迫、剥削农民的行为;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后,农民有饭吃,有地种,不受苦,不受罪,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美好生活。向农民群众宣传,中国农民要过好日子,摆脱受压迫的地位,就要进行革命的道理。
  为了宣传,魏复中的许多举动,在当时人们看来,无异于“疯子”。1926年,他的母亲病故出丧,他强忍悲痛,站在棺材罩架上,当众宣传:“农民要联合起来,反对封建束缚。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许多工农群众,见他如饥似渴地宣传革命,都说他对共产主义入了迷。
百分百忠诚党员
  1927年7月,中共青州党支部改组,魏复中被选为宣传委员,仍兼村支部书记。只可惜,他全身心投入党的事业,起早贪黑,不讲吃喝,积劳成疾,于1928年10月,因病去世,时年50岁。
  魏复中的生命戛然而止,可他那股拼劲儿一直激励着魏氏一家前进。此前不久,时任中共益都县委书记的杜华梓叛变投敌,全盘出卖了青州党的组织,魏嵋的孙女婿、青州执委书记宋伯行被残酷杀害,给青州共产党组织带来极大损失,也给年迈的魏嵋带来极大痛苦。
  魏嵋写诗一首讽刺道:于今忠诚党员稀,何机有利投何机,翻云覆雨寡廉耻,朝秦暮楚似姘妓!还有诗云:“张委员,杜委员,都是为银元……”加之老伴去世,自此,老人重病在身,于1929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十三)逝世。
  钢,越锤越硬。魏嵋老人出殡时,正是花好月圆时,这种阴阳永隔的悲切,兴许只有身穿孝服的魏氏子孙方能体悟。
  早在魏复中去世前,陪伴父亲左右的四弟魏复庄,在1922年,去薛家岛劝降土匪时,被敌人暗杀。
  1930年,23岁的魏复中次女魏玉新,与丈夫王伯阳(时任青年团山东省委书记)乘船到大连运送武器时,被敌人发觉。为掩护丈夫,她有意暴露目标,吸引敌人注意力,保全了护送枪支的丈夫,自己却惨遭敌人杀害,腹中还有未出生的胎儿。残忍的敌人,把她装进麻袋,投进茫茫大海中。1932年,同样因叛徒出卖,王伯阳在开封遇害,尸骨难寻其踪。
  一桩桩亲人、同志的离开,并没有扑灭信仰之火。魏家百分百都是忠诚党员。魏复中的三弟魏复民在1932年初秋,接中共益都县委根据省委的指示,决定在益都朱家庄子组织农民暴动。省委派耿贞元同志来到益都领导暴动,安排住在了魏复民家里。
  在这次暴动中,东圣水村有二三十人参加。他们在村东集合,准备解除龙泉寺的民团组织。魏复民和他的儿子玉聪以及弟弟复功、复海也在其中。但由于准备不充分,暴动未获成功。参加暴动的群众被敌兵冲散。
  魏复民跑到自己家的场院里。当时,正是秋收季节,场院里垛着一垛垛的高粱穗子。他忙跑到一个垛后面藏了起来。这时,儿子魏玉聪也气喘吁吁地跑来,说是后面有敌兵追赶。魏复民急中生智,用木杈把儿子按倒,挑起高粱穗子盖了起来,然后低头装着整理高粱垛。敌人以窝藏“共匪”为名,将他抓入大牢。在庭审时,他装疯卖傻,受尽酷刑,出狱时奄奄一息,大病一场,于1935年去世。
  魏复中的六弟魏复功,青年时期受家庭进步思想的影响,在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经常以卖煎饼作掩护,到益都城里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并受党组织的派遣,到昌乐、潍县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32年,魏复功参加了益都暴动。暴动失败后,敌人到处搜捕他。党组织为了保护他,先后派他到烟台、兖州从事地下活动。1945年日本投降后,魏复功任青州市第二区联防主任,领导农民建立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识字班,组建民兵,领导农民斗地主、分田地、减租减息、防奸防特。
  1946年夏,由于我党实施战略转移,暂时放弃了青州。魏复功在召开紧急会议组织干部群众转移时,被叛徒马树梗勾结还乡团包围,魏复功和他的儿女,还有其他6名干部不幸被捕。魏复功任凭敌人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一天夜里,敌人把魏复功拖出监狱,押至北城外一口大井旁。丧心病狂的敌人一镢头把他砸倒在地,扔进井里,还填进了早已备好的石头。魏复功就这样英勇牺牲了,时年49岁。
  青山有幸埋忠骨。如今,魏家一门八忠烈,归葬在云门山下的烈士陵园中。不论何时出发,不论何时终止,血脉与信仰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