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两会特刊

聊城探索引黄灌区扶贫旅游开发新模式

位山灌区60年沉沙池区蝶变生态扶贫新样本

2018-01-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位山湿地公园
  位山湿地公园
  位山湿地公园
  □王兆锋 秦月成 张强 马胜男
  
  短短一年多,昔日黄沙满天、寸草不生的聊城位山灌区沉沙池区,改变了模样,让人不敢认了!
  冬日,我们驱车沉沙池区内,平坦整洁的道路蜿蜒伸展,一个个精致的景点,让人应接不暇;植被错落有致,冰封的水面不时有野鸭嬉戏;风吹蒲草,风光怡人。位山灌区沉沙池区的蝶变,为全国引黄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扶贫开发,探索了新路径。
因沙致贫
  位山灌区是全国第五特大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40万亩,始建于1958年。半个多世纪以来,灌区引黄事业蓬勃发展,是全市农业、工业、城市生态水系、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支撑,为聊城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还承担着引黄济津、引黄入冀补淀跨区域调水的重要任务,多年来向天津、河北地区供水近200亿立方米。 
  引黄必引沙。位山灌区在造福广大群众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遭受着泥沙的困扰,特别是作为主要沉沙区的东西沉沙池,饱受泥沙侵害之苦。位于聊城高新区、度假区、东阿、阳谷交界处的东西两个沉沙池,是澄清黄河水的主要区域,是黄河沿岸最大的沉沙池区。
  东西两个沉沙池一沉就是一甲子。这里很多地方一脚下去,沙土埋到脚脖。一天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冬春之际,沙尘滚滚、睁不开眼、张不开嘴、揭不开锅。
  大量的泥沙堆积,造成池区的5个乡镇、92个村8.6万名群众及周边20多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交通极其不便,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甚至有的村庄多次迁移,区域内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工业、商业发展不足,形成了区域性的整体贫困。沉沙池周围的生态条件十分脆弱,再加上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池区群众生活水平始终难以提高,成为聊城市贫困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
  如何改变池区的贫困面貌,成为聊城市委、市政府多年努力求解的问题。
枝间绿叶随雨生
  好似枝间绿叶随雨生,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打响,位山灌区沉沙池区迎来了脱贫、发展新机遇。聊城市委、市政府始终牵挂着为引黄事业作出重大牺牲和奉献的池区群众,把位山灌区沉沙池区列为全市四大重点扶贫片区之一,由市级领导同志分包负责,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沉沙池扶贫开发提出要求,“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换个视角看问题,包袱可以变财富。审时度势,聊城市委、市政府另辟蹊径解难题,将沉沙池生态改善与扶贫攻坚巧妙结合起来,彻底改变昔日引黄沉沙造成黄土飞沙的恶劣环境,还沉沙池绿水青山,走出一条生态扶贫的新路子。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聊城水利部门按照市委提出的“以河代库、以堤代路、沿岸绿化、蓄水造景”指导方针,制定了位山湿地生态旅游扶贫开发规划,决心彻底改善沉沙池区的生态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并依托沉沙池得天独厚的湿地环境条件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带动池区群众脱贫致富。沉沙池旅游开发总规划面积3.6万亩,2016年7月份正式启动。市里有关领导多次带领聊城市有关部门和县区政府负责同志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经过一年多的奋战,目前,道路桥梁工程已经完成,共修建高标准的沥青混凝土道路11条60.3公里,新建大型桥梁2座,中型桥梁24座,彻底解决了沉沙池区几十年来没有解决的交通闭塞问题,极大地方便了池区群众的出行,也为今后沉沙池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保障,同时一期旅游项目正式对外开放。
  由自然沉沙衍生出的天然野趣的生态湿地,形成了良好的景观基底,规划时保留并还原自然郊野的原始风貌,片植搭配各种水生植物,恢复良好的生态条件,创造了一处安静旷达有别于城市景观的郊野湿地风光。水不仅提供了湿地景观的基础资源,更为这里独特的文化气质烙上了与众不同的印记。沉沙池的重要性,动态的输水特征以及几千年的黄河文化孕育出的古老文明与智慧,让这里散发出独有的魅力。一片片长势优良的杨树林,只需稍加改造即可形成丰富的游憩景观。林下种植耐阴花卉,提供浓荫休憩场所,可点缀茅草亭、木亭等交流空间。经过沉沙池的自然沉淀形成丰富的风景资源,对于地势平坦、土壤多为熟化农业土壤的华北平原来说,这里足以形成一处处另类的“沙漠景观”。
  聊城市水利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聊城市在保证沉沙池沉沙输水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充分保持原生态景观格调,利用池间连接渠及规划游览路将东西两池连接,形成“一体两翼、东蓬西荷”的组合式双景区结构。下一步,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开发理念,做好水、林、沙3篇文章,将固沙与特色农林产业相结合,以旅游带动相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使沉沙池区内的农村建设、旅游开发、公共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共同推进沉沙池区扶贫开发。
  “今后,沉沙池区还将建设水上森林、九堤红河湿地、文化中心、蓬湖、月季园、观光塔等景点,逐步把池区打造成融合健康、养生、休闲、娱乐多种功能,集黄河文化、农耕文化、灌溉文化和池区原生态民俗风情于一体的综合湿地生态旅游区。”位山灌区有关同志告诉笔者。
珍稀鸟类现身沉沙池区
  随着沉沙池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鸟类出现了。
  近日,聊城摄影爱好者汪洋拍摄的一组小鸟照片,在其所在摄影群中引起强烈关注。“很多人都说没有见过,我咨询了几位专家,才知道它是对栖息环境有着严格要求的珍稀鸟类——震旦鸦雀。”汪洋说。
  “我上次就是在这个位置拍到的。”在一处芦苇密集的高岗处,汪洋介绍。和煦阳光下,大片大片的芦苇随风摇摆。
  在远处观望,震旦鸦雀一群20余只,它们并不高飞,而是在芦苇丛中跳跃而行,不时啄食着芦苇秆中的虫子。在汪洋的专业照相机中,我们看到震旦鸦雀体型娇小,短喙为淡黄色,颈前部为白色,十分惹人喜爱。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鸟类学专家贾少波教授说,一个地方鸟类越多,说明自然环境越好。沉沙池区的鸟类越来越多,吸引了包括震旦鸦雀在内的多种珍稀鸟类前来栖息。“在聊城,震旦鸦雀很早之前曾有小群发现,后来再没见到它的踪迹,现在能一次见到20余只很是难得。”贾少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