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搭“阳光小屋”连“温暖苗亲”

金乡:“小草计划”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远离心理阴霾

2018-01-07 作者: 孟一 来源: 大众日报
  □孟一 报道   2017年12月27日,金乡县奎星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师,给胡集街道的孩子做个案心理疏导。
  □本报记者 孟一 

  “当天事当天毕。1、假期:12时-13时放松,剩下时间全部学习。2、每星期洗2次头、洗1次澡。3、上学期间,每天作业1小时做完。”2017年12月31日,在金乡县胡集街道前戴楼村的小板房里,祖孙两代人正在木板钉成的桌子上挑选刚晒好的干辣椒,屁股下的木头凳子“吱吱”作响,好像随时都可能散架。与破败的室内环境截然不同,记者在房屋一角看到了一片被彩色壁纸包围起来的区域,放着整洁的单人床和书桌,书桌上贴着小主人用工整字体书写的“自律条款”。
  “感觉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学习生活更有劲了。”张晓东(化名)是金乡武警希望小学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在他看来,这片看上去简单、甚至需要想象才能称为“独立空间”的区域,其实有种神奇的“魔力”。不仅让他能够体面的生活学习,也终于和同龄小朋友一样有了属于自己的“阳光小屋”。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逐步迈向纵深,扶贫的“末梢”开始持续由物质向精神延伸,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为正值心智成长期,极易因贫困的家境产生巨大的心理波动,其中,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尤为严重。
  “少数贫困家庭的孩子在逆境中自立自强、成为强者,而大多数孩子则是跌入低谷、随波逐流,甚至产生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金乡团县委副书记王婷说,为帮助最需要心理救助的孩子摆脱阴霾,金乡县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18周岁以下青少年进行入户摸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最终筛选出57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为每个人量身定制出精神扶贫的“小草计划”。
  治愈心灵,需要纤细的神经和慢工出细活的姿态,并向简单粗暴的资金扶持说“不”。“小草计划”摸底结果显示,56%的目标群体对“其他同学主动帮助你”的态度是“虽心怀感激但不愿接受”,31%对“无偿资助”不愿接受,同时又有超过半数的孩子对破败的家庭环境表示自卑。基于此,金乡县以还孩子一片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作为突破口,按需要配备干净整洁的单人床、书桌、读物和文具等,有条件的做一个小隔断,没条件的用彩色壁纸围起来,形成孩子独立生活和学习的区域。
  独立空间有助培养孩子独立人格,而“温暖苗亲”的结对携手,则是利用专业性的心理援助、亲情式的陪伴和社会支持体系的间接介入,让孩子们在更广泛的社会交往中重拾自信。金乡县一方面通过“政府招募+社会组织招募”与“线上招募+线下招募”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招募“苗亲”,另一方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专业心理疏导委托给金乡县奎星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前者主要关照孩子的日常生活,定期到孩子家里关照起居、辅导功课、带着参加各种活动,后者为孩子开展1对1或1对多的心理辅导,实打实地解决心理问题。
  “父爱母爱的缺失、家庭条件的落后,让贫困家庭的孩子经常感到自卑和孤独,与人交往开始变得谨慎、敏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更多的参与社会交往,重树心理自信。”金乡团县委书记王昌表示,关注贫困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联动。“小草计划”与学校、社会团体、爱心企业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从协调爱心培训机构为孩子们免费开放的特长课,到学校老师们不易发现的“特殊照顾”,再到一次次的集体出行……被阴霾遮挡住的“小草”正在潜移默化地呵护下,茁壮成长。
  据了解,每名“小草”都按照1500元的标准得到扶持。其中,800元用于“阳光小屋”工程、另外700元用于心理疏导活动、集体出行和“苗亲”保障支出等。截至目前,金乡县共建设阳光小屋21个,开展13次团体心理疏导和45次个案心理疏导,组织了“雏鹰计划”军事春令营、“小青陪伴 爱心暑托”班等各类活动数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