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书画

时代呼唤以中国价值观为核心的艺术批评体系

2018-01-05 作者: 全文终 来源: 大众日报
  □ 孔维克

五、中国与西方的美术批评大不相同
  中华文明
历史悠久 漫长传承

  (上接2017年12月15日“大众书画”版)世界文明史上有个奇特的现象,五大古代文明中的其他四个——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相继衰落了,唯有中华文明延续近5000年并不断吸纳、传承和自我进化。在悠久的中华文化中,中国画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方绘画的代表,具有独特的描绘工具、表现形式、审美理想和绘画理论。
  与中华文化的不断传承一样,中国画也是代代传承,同时又与时俱进地融合外来文化、创造新的文化,丰满着自己的肌体。我们从美术史上即可了解其延续传承之久远和强大,如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六法”的作画要旨,张怀瓘《书品》中所倡的“逸神妙能”四格十二品的品评标准,至今对我们仍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西方文化
不断否定 跨越发展

  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断否定既有的传统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哲学上、科学上是这样,在艺术上也是如此。古希腊到中世纪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但多种学科也是停止不前,被称为一个黑暗时期。文艺复兴迎来了思想和生产力的解放,从十六世纪至今,西方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否定之否定发展的结果。西方写实主义的文脉至伦勃朗、提香、鲁本斯达到鼎盛之后产生了变革,至印象派成为转折点,出现了不断否定的局面,观念主义艺术开始占领画坛,以艺术观念为旗帜而进行思想变革的美术运动成了现代及后现代的基本特征,互相否定或不断递进,使美术呈现出如火如荼的空前热闹的状态,这也非常符合西方的自由化、个人主义的社会特征。
中国是理论实践互为交融
西方是观念先行再行创作

  中国的绘画理论与绘画一直是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状态。在古代,几乎都是画家或有绘画经验的人在写绘画理论及批评文章,苏东坡、郑板桥、石涛等画家提出的绘画主张往往成为理论家最根本的参照。近代以来徐悲鸿、齐白石、潘天寿、黄宾虹、傅抱石、石鲁、吴冠中等画家也大多先于理论家提出引领性的美术话题。而西方的美术理论家大多与绘画疏离,更多地与哲学、宗教及文学贴近,观念先行者居多——即首先制造一个观念,然后推动艺术家围绕观念去创作,炮制出种种作品。所以会出现看一件作品首先要解读一大批哲学宗教艺评等背景资科的现象。甚至一些很权威的美评家也说自己如不读最近的美术评论文章,就不能进展览会,否则会出现看不懂展品的尴尬局面。
  西方的艺术发展规律及表现形态与中国绘画非常不同,他们的艺术批评已经有了很完善的框架及严密的论述体系。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在美术批评上缺乏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部分人往往将东西两种截然不同的绘画体系只用西方的眼光、用同一种标准来评判,这也是造成一些乱象的重要原因。
六、应创建中国自己的价值评论体系
  中国的艺术创作
多样化的同时要有现实主义主流

  拿西方艺术的观念和形式来套中国人的生活、代替中国人说话,都不是中国的艺术。在立足本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方面,有两个典型范例:俄罗斯十三世纪由画圣像引进了西方油画,至十七世纪彼得大帝时才开始转型表现现实生活,与俄罗斯的本土文化相结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产生了一种俄罗斯油画的新样式,俄罗斯与法国、意大利并称为世界三大油画国度。尤其到了十九世纪催生了列宾、苏里科夫、谢洛夫等大师级人物。再举中国人物画的例子:人物画自明清衰落后,徐悲鸿及蒋兆和提出将西方造型观念和中国画笔墨相结合,是一个伟大的创新,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经相对成熟,成为反映现代人多彩生活、代表中国艺术发展、承载中国时代主题的绘画门类,至今仍有很大的开掘空间。而现在我们不无担忧地发现,年轻人已经很少有人在这块园地上耕耘了,在几次国家重大美术工程中亦有后继乏人之忧。在包容和提倡“多样化”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倡导“现实主义”成为中国美术创作的主流。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上,应该大力提倡和推进“徐蒋体系”这一现代水墨人物画新传统的持续发展。
中国的艺术作品
应该弘扬中国精神、塑造中国形象

  艺术的创造及作品的审美应该有三种层面:教化功能、审美功能和娱悦功能。中国传统文化自古提倡“文以载道”,从千古文章到小说杂剧以及书画笔墨,都强调寓教于乐。我们今天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那些反映时代主题、社会聚焦、百姓生活的人物画创作都属于这个范畴。而以研究笔墨及形式法则为主反映生活情趣的作品,则是以审美为主要功能。还有一种以笔墨遣兴供茶余饭后消遣,悬于私人空间及案头把玩的小品,则是以娱悦观赏为目的。这三种作品在社会功能上缺一不可,都能传达中国气息、弘扬中国精神。但若想代表一个国家及一个时代,必须要有一批具有宏大时代主题的现实主义巨制。国家一定要鼓励这样的作品问世,从而产生代表这个时代、张扬中国精神的扛鼎之作、传世之作。
呼唤以中国的价值观
制定中国艺术的批评及评价标准

  评价一种事物,如果没有自己的立场,没有相对应的实体,没有共同的标尺,那么就是在不同的语境中论事,容易牛头不对马嘴。
  西方艺术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法则,有一系列传世的经典作品和代表性画家,有评价这些作品及画家的符号性语言。我们中国艺术同样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价值观念及品评体系。如用西方的观念和品评标准来批评我们的绘画,肯定会乱象丛生。
  我们正处于一个思想碰撞、观念交汇、社会变革的时代,中华民族正在悄然崛起,这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前奏。艺术是一个时代重要的形象象征,如何塑造中国形象,体现中国精神,更需要发挥艺术和艺术批评的作用,艺评家要诘问时弊、叩问艺心,面对西方艺术的涌入,我们需要分析其来龙去脉,了解现象背后的东西,从而坚定文化自信,不人云亦云,建立我们既不同于古人也不同于洋人、既具有传统的文脉传承,又融汇当代精神,属于自己的品评框架和审美标准。(全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