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镇

亿吨大港落定 绿港新城崛起

2017-12-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前 言
  2016年8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山东青岛董家口港口岸对外开放的批复》,同意董家口港口岸对外开放,确定对外开放水域、岸线及泊位;同意董家口港口岸设立边防、海关、检验检疫和海事等检查检验机构。这标志着董家口港拿到了走向世界的“国际通行证”,一座第四代物流交易港从此由这里走向世界。
  伴随着董家口港区的大开发、大建设继续向纵深推进,作为董家口开发建设的核心区、主战场,泊里镇这座千年古邑,承担着服务保障董家口开发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更迎来了新一轮千载难逢的重要发展机遇。
  早在2013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就把泊里镇作为青岛市的小城市试点镇进行培育。经过4年的发展,2017年1月6日,又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青岛市唯一的新生小城市试点。假以时日,泊里就将成为一座魅力四射的新生小城市,似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活力涌动的青岛西海岸。

“泊里速度”打造新港城
  新一届泊里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把集中精力推进小城市规划建设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产城融合、以城促乡、远近结合、梯次推进”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新区特色,高起点谋划推进了相关工作。
创新工作机制
新思路 新架构

  如同在一张白纸上作画,针对所面临的全新局面,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首先创新了工作体制机制。积极对接国家新区研究院,设立了泊里小城市研究中心和规划建设委员会,聘请国务院参事室、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院、青岛市新型城镇化协会、青岛市经济研究学会、青岛市工程咨询院和青岛瀛森创意规划顾问公司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组建小城市“专家顾问团”,帮助研究小城市规划建设发展路径。与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将地方资源优势同高校人才、科研优势有机结合,共同推进泊里的小城市建设发展。公开招聘35名各方面的专业人才,组建了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业发展等专门办公室,为加快推进小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美好宏图在缓缓展开,工作是千头万绪的。泊里镇党委、政府依托新体制、新机制,积极作为,从容面对,全力保障各项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目前,董家口区域涉及泊里镇的重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就有20多个,参与施工的既有国企还有民企,交叉施工引发的矛盾纠纷时常发生,一旦处理不好,不仅影响工程进展而且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为此,泊里镇及时调整了董家口服务保障工作体制机制,与董家口经济区管委和青岛港、青特钢、海湾化学、双星轮胎、中铁、中建等驻泊里的大企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工作,共享信息资源,及时协调解决工程项目交叉施工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
高起点规划
小城市 大手笔

  满脸充满昂扬激情的党委书记史桂龙思路清晰地告诉笔者:“泊里建设新生小城市完全得益于新区这几年的大发展,得益于董家口的开发建设。我们完全有信心经过几年的努力,把泊里打造成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未来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南部主城区,率先建成现代化花园式绿色新港城。”据了解,目前泊里镇已聘请同济大学的规划设计团队,正在修编完善《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步实施了城市总体设计,全面提升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水平,有望于明年4月份完成控规编制和城市设计,为下一步加快推进小城市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提供“蓝本”。
  “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泊里镇从严把握城市开发节奏和力度,对涉及董家口区域企业职工生活配套区建设,泊里镇予以了全力支持,专门规划了一处占地近300亩的职工生活配套区,支持海湾化学、双星轮胎两家企业率先规划建设职工生活配套区,为青岛特钢公司购置4320平方米的两栋楼房,用于解决公司新引进的高管人才的居住问题。而对除涉及民生工程之外的其他开发项目尽量放缓开发速度和强度,能缓则缓、能停则停,确保城市开发建设按“多规合一”科学有序推进,为建设小而精致的宜居型小城市留足空间。
  笔者还了解到,为解决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泊里镇目前正与一些国企探讨合作,通过一级整理开发模式,沿藏马河东岸规划约6平方公里的“绿港新城”,包括村庄搬迁安置、商业地产和旧村改造开发三大板块,计划用三到五年左右的时间打造泊里小城市建设的示范引领项目。
创造“泊里速度”
快搬迁 快清场

  泊里镇把服务保障董家口开发建设视为首要的中心工作和推进绿港新城建设的“一号工程”。所有工作均沿村庄搬迁和征地清场两个维度展开,稳妥扎实的工作部署和雷厉风行的快速行动,一次次刷新了青岛西海岸新区村庄和谐搬迁的“泊里速度”。
  今年3月份,董家口铁路物流园、疏港铁路项目建设涉及的魏家滩、代家村2个村、558处宅基地、1677口人搬迁,仅用28天时间全部拆除宅基地和养殖小区、原小学校舍、生产企业等构筑物3.8万多平方米,拆除率达100%。8月份,双星绿色轮胎(二期)项目所涉及的庙东、南庄、湾崖3个村、317处宅基地、964口人搬迁,拆除养殖小区、生产企业等构筑物1.7万平方米,仅用20天时间就完成了拆迁任务。今年1—11月份,泊里镇累计顺利完成了5个村、2641口人的整体搬迁,成为青岛西海岸新区今年实施村庄搬迁最多的镇。
  董家口区域诸多的基础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征地,清场工作十分繁重。泊里的镇村干部以“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节奏,冒酷暑顶烈日,今年以来,先后完成了贡北路及综合管廊、康尼尔工业固废、安置区三期和334省道路域整治提升等11个重点工程项目涉及的8780亩土地清点清场。
  清场工作面临的一个特殊难题是涉及几代人情感的坟墓搬迁。为此,每次坟墓搬迁前,泊里镇都抽调综合素质高、熟悉风俗人情的机关干部和“社会贤达”进村入户,广泛宣传厚养薄葬、文明殡葬新风尚,推动乡亲们殡葬观念由“入土”向“进室”、由“地下”向“地上”的转变。由于工作扎实有效,今年疏港铁路、董家口铁路物流园建设和贡北路综合管廊项目所涉及7个村的3313座坟墓的迁移,仅用了两晚上的时间,成为服务保障董家口开发建设以来单次迁移坟墓数量最多的一次。到目前,全镇累计已有27个村的13842座坟墓搬迁到了怀念堂集中安放。
  
产城融合繁荣“幸福泊里”
  一座新生小城市的诞生,既需要若干产业的有力支撑,也需要城市承载功能的有机融合,而民生工程的保障,则因为涉及到老百姓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更加不可或缺。
  泊里镇历史上就是经济重镇,工业经济实力雄厚,机械、海洋装备制造、化工、橡胶、建材、塑料、建筑、印刷、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产业发达,现有2处中小企业工业园,入驻了100多家企业。依托董家口港区、临港产业区两大平台,泊里镇按照高起点的综合规划,从容布局,稳步推进,小城市建设发展的框架正在逐步完成,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高,镇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提升,一座以第四代物流交易港港口为依托的现代化小城市的雏形正快速形成。
项目引进异彩纷呈
  通过引进项目强化产业对城市经济的支撑,泊里镇对此有充分的认知。为加快产业项目的落地见效,今年6月份,该镇专门制定了“项目落实年”挂图作战行动计划,集中开展“大战100天·攻坚促发展”活动,对21个区级重点项目和4个镇级重点项目定人、定责、定时限,狠抓项目推进攻坚。
  目前,董家口港区、临港产业区已布局了青钢环保搬迁、双星绿色轮胎、海湾化学等30多个大项目,总投资上千亿元。董家口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中石化LNG等一批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充分利用这些大项目的影响力,成为泊里镇加快推进小城市建设、实现镇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命线。为承接董家口经济区项目辐射带动,今年以来,泊里镇把发展服务业经济放在了重中之重,专门成立了服务业发展办公室,通过实施现代服务业招商,目前,董家口金融财富中心、港航服务中心等数十个现代服务业项目落地开花。今年1—11月份,又有铁路物流园、中石化原油基地等7个新项目开工,其中省发改委立项的董潍输油管道项目竣工试运营,可同时停放2600辆大型货运车辆的重卡服务中心停车场投入使用,新注册了总投资达56亿元的鲁信达能源、龙驰船舶制造、洛起机电装备、悦达钢构装备产业基地和青岛皇丰副食品物流配送中心等9个大项目。
  项目落地,只有通过港城联动才能实现产业的高度融合,从而对城市经济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以港口为依托,泊里镇着重培育发展临港产业,大力吸引冶金、石化、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中下游产业入驻,拉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逐步形成以钢铁冶金、机械制造、国际贸易、仓储物流加工、海洋高新技术为特征的港口产业集群,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基地—城市配套”的发展轨迹,着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港城联动、产城融合发展。
  本着边规划边招商的原则,前期,泊里镇已与恒大、绿地、卓越、红星美凯龙和碧桂园等一些国内知名大企业达成参与小城市开发的合作意向。今年6月份以来,新引进企业13家,各类市场主体850家;总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的金融财富中心、港航服务中心和创业创客中心三处城市综合体项目目前正在招商当中。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成了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青岛西海岸新区首个镇级“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市民综合服务”三大中心。随着大量闲置资源的整合盘活,整合资源、对外招商步骤的加快,城市经济正日益繁荣提升。
  今年1—11月份,泊里镇实现财政收入7.5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5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3.9亿元,到账外资8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38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均比去年同期实现翻番增长。
民生工程造福百姓
  泊里镇更把董家口深水大港的开发建设视为一次改善民生的契机,对涉及民生民计方面的各项工程加快推进建设,今年以来先后着力推进了多条市政道路和公园、市民文化中心、医院、学校幼儿园等公共设施的建设。
  据镇长李海波介绍,目前,泊里镇正在规划推进占地57亩的农民经济适用房建设,主要用于解决全镇符合宅基地审批条件但无土地解决宅基地的村民安置。加快推进董家口安置区(二期)、(三期)和临港安置区(一期)工程建设,确保麦墩、口上、沐官岛、肖家贡4个搬迁村村民于明年春天按时回迁;协调推进黄岛区第三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建设,建成使用后,开放床位数可达500张;对全镇6处村办幼儿园进行全面改造,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在董家口安置区规划了社区邻里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文体中心,全面提升搬迁村民的社区化管理水平;拟规划建设一处占地24亩、可容纳14万处墓位、可辐射泊里及周边区域村庄坟墓搬迁的“半地下式”怀念堂;积极与董家口区域大企业对接,依托建设人力资源大市场,今年1—11月份,累计向青钢、双星等大企业输送农民工1600多名,为搬迁村民家门口就业创造了条件。
留住乡愁
留住红色记忆

  现代化工业文明和由此带来的现代生活方式,往往对传统文化遗产及与其相关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严重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方面的负面案例,在世界各地更是不胜枚举。
  面对泊里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泊里镇党委书记史桂龙告诉笔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我们这一届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已下定决心,就是要传承好泊里的宝贵历史文化,坚决不能在当下的这场港口建设开发大潮中给未来的泊里留下一点遗憾。”为此,今年以来,泊里镇特别注重红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全面深入普查,申报名录项目和传承人,挖掘、整理、塑造了“泊里红席”“泊里烧肉”“泊里大集”“西施舌传说”“沐官岛传说”“胡家烧鸡制作工艺”“扎扫帚手工技艺”“麦草画手工技艺”等一批颇具地方文化特色的非遗品牌。“泊里红席”编织技艺入选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泊里红席专业合作社入选青岛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泊里大集”入选青岛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麦草画入选“2011·国礼作品选”,“泊里烧肉”等5项传统工艺入选青岛西海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拥有非遗传承人2人。千年历史文脉得以延续,泊里小城市文化的魅力得以进一步增强。
  在传承和保护现有非遗资源的同时,泊里镇还围绕“藏马老县城”红色文化的挖掘,加大了“讨李战役”“泊里战役”“杜雨烈士”“丁氏三姐弟”等一些红色记忆元素的梳理、研究和挽救工作的力度,红色记忆将被有机地融入泊里辉煌的历史传统文化,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下一阶段,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泊里红色历史文化展馆和特色民俗文化展馆的建设,发挥红色历史文化优势,打好文化牌,唱文化戏将拥有更加有力的抓手,泊里镇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飞速发展的港口经济齐头并进,泊里镇将在软、硬实力上打造出强劲有力的新名片。
  千年古邑泊里,今朝绿港新城。泊里正乘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东风,承接着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开发、大建设的重大机遇,在新的历程上不断地迸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和耀眼的光芒。
  
  
  ①三大中心
  ②小镇甜美生活
  ③泊里特色小镇
  ④横河公园
  ⑤湿地公园
  ⑥安置区航拍
  
  本版撰文:丁玉平 牟德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