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视点

今年农村厕改已完成20.9万户

2017-12-15 作者: 宋学宝 郑颖雪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宋学宝 郑颖雪 

  青州市黄楼街道西阳河村的夏坤,在外读大学,一年才回老家一次。回到老家,对家里的厕所不满意:“夏天蚊虫多,冬天太冷了”。伴随着潍坊市农村厕所改革工作的开展,今年他发现,家里的厕所大变样了。
  近年来,潍坊市积极探索实施“农村改厕+生活污水处理”新模式,以改厕为杠杆,撬动农村污水治理,通过“粪污直排、专业化处理”“单户改厕、集中化处理”和“联片整治、模块化处理”等模式破解农村治理生活污水难题,为全市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的实现和后续处理提供了经验。截至今年11月底,潍坊市完成改厕任务36.1万户,其中今年已完成20.9万户,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在青州经济开发区姜家村村民姜怀能家中,记者看到,厕所地面及墙壁上都铺着白色的瓷砖,洁白的抽水马桶干净整洁。“城里的厕所什么样我们的就什么样。”对于自家的新厕所,姜怀能很满意,“瓷砖、马桶、管道、施工等费用全部都是政府出资,不用自己掏钱”。  
  今年2月,姜家村开始着手进行厕所改造,历时4个多月全部完成。
  自2016年起,潍坊市启动农村厕所改造三年行动,到2018年底,全市计划完成建制镇三年任务41万户的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目前,已完成改厕任务36.1万户,其中2016年完成15.2万户。2017年,省级下达潍坊改厕任务为10.16万户,市级计划改造12.78万户。截至11月底,共完成改造20.9万户,占省年度任务的205.71%,市级任务的163.54%。各县市在完成2017年度任务的基础上,均已启动2018年改厕工作。
  在寿光市化龙镇李家村,许多村民家门口的花坛都有一根喷灌水管,水管底部紧挨着三个大小一致的圆形井盖。这三个井盖下面,一个是沉淀池,一个是一体化设备处理器,另一个则是清水池。喷灌所用的水就来自清水池,沉淀池的另一端连接的则是村民家经过改造后的厕所。记者了解到,李家村共有320户,全村采用“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生物处理设备——单户处理模式”,对全村户厕进行统一改造,每户村民自用一套厕具及处理设备,可将洗澡、厨房等生活污水和厕所便溺物全部纳入处理设备进行无害化处理。设备设计处理规模每套每天1吨,实际用户平均每天产生污水量0.1至0.2吨,每户平均电费每月在4元左右,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可以直接用于浇花、洗衣服等。
  寿光市台头镇南兵村作为寿光市农村改厕的试点村之一,全村290户采用的是“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生物处理设备——集中处理模式”,今年春天,这个村利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整村的旱厕改造,全村的生活污水用管网收集汇集到污水处理站,经过集中处理后,水质达到一级B标准。
  “村里改厕所,政府都有现金补贴,个人花不了多少钱,新厕所就建起来了,冲厕所用水也不多,不会对村民造成额外的负担。”南兵村村民苗乃桂说。
  2016年,潍坊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在寿光市化龙镇李家村、台头镇南兵村,青州市东夏镇姜家村、弥河镇黄泥沟村,临朐县九山镇北牛寨村,开展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一体化改造试点,打造农村改厕的潍坊模式。截至今年7月,5个村庄1212户试点任务全面完成,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显现,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潍坊市农村改厕的模式非单一一种,而是结合各村地形地貌、环境要求和村民居住分散程度,试点推行单户、多户和集中处理3种一体化改造模式。
  “3种模式在建设成本、施工组织、后期管护、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各有优势。处理后出水的水质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中水可用作村庄的公共绿化、洒水降尘、农业灌溉等,节约了水资源,有效遏制了村庄污水直排,抑制了黑臭水体的形成,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潍坊市住建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关于改造费用,潍坊市通过创新资金筹措模式,解决了资金保障问题。对5个试点村,由市财政安排8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补,户均补助资金约6000元。同时,昌乐、昌邑、临朐嵩山也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全力破解资金瓶颈,共计完成32个村庄4419户一体化改造。
  农村改厕“三分建、七分管”,潍坊市坚持建管并重,探索研究后期管护制度,目前全市8个县市均出台了农村改厕后续管护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后续管护制度全覆盖,形成了“管收用”并重、“责权利”一致的运营维护长效机制,确保农村改厕“有人改、有人管、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