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美丽乡村展示

黄岛区大村镇

明清古镇 丁氏族居 芳香小镇 文美大村

2017-12-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青岛市黄岛区大村镇辖115个村,人口7.2万人,218平方公里,地处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心地带和青潍日交界之处,与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一山相隔,与董家口港城跨步之遥,是山水之城、生态之镇,是特色农业发展兴旺之地,也是30万丁氏后人的乡愁之根。镇党委、政府立足自身生态、产业、文化等优势,以实现“山水优美、田园秀美、人文淳美”为总体目标,加快推进“明清古镇、丁氏族居、芳香小镇、文美大村”建设。
留住青山绿水
保持生态底色不变

  坚持生态立镇和保护性开发基本理念,倡导绿色发展方式,整治一片区域、形成一片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做优山水田园文章,有机整合现有资源,防止盲目切块分割,促进山、水、林、村一体化布局、片区化发展,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田园综合体。
  大村是“全国环境优美镇”“全省绿化模范镇”“山东省森林乡镇”,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辖内拥有“五山两河二十库”,林木总面积17.7万亩,森林覆盖率58%;中小型水库塘坝151座,总库容量5188万立方米;白马河、吉利河两条“百年老河”支流28条,两河流域覆盖全域;农用土地28万亩,基本农田14万亩,占全区基本农田总量的近八分之一。大村可谓新区的“城市之肺”“饮水之源”和“重要粮仓”。
文化古韵今唱
传承丁家大村基因

  把激活传统文化基因作为推动地域长远发展的精神支撑和源源动力。重点推崇明清时期琅琊丁氏文化,把核心文化元素与当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良家风进行融合推广、代代相传,促进以文化为载体的人文旅游等产业业态形成。
  琅琊丁氏诞生于650多年前的明清时期,共有72分支,目前已入宗谱50多支,后代子孙30多万人。丁氏文化集中体现在流转至今的古著、古人、古物、古训、古事等文化线索上,包括《金瓶梅》《续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等历史名著;丁惟宁(兰陵笑笑生)、丁耀亢、丁自劝等文人雅士;“关帝庙退敌兵”“不忘一饭之德”“一门三进士”等文化故事;丁氏家训、“家政须知”、“耕、儒、仕、商”等百年古训。为传承历史文化,大村以民间团体或组织为主体,成立了丁家大村文化研究会,建立了丁氏文化传承基地;开展琅琊丁氏丁酉中秋笔会,30名丁氏后人书法家亲自为村庄门头牌匾题字拓印,让古韵古风穿街走巷;举办了三届琅琊丁氏清明祭祖大典,并将丁氏文化精粹作为当前开展的镇风、村风、民风“三风”活动主要内容,广泛宣传、深入民心。
全域规划布局
重点领域先行突破

  立足镇域资源优势和生态基础,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以及产业、文化特色优势,确立了大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实现“山水优美、田园秀美、人文淳美”总体目标,按照全域统筹、规划先行、特色引领、发展共享的理念,构建“一核双引擎、轴带贯通、六区联动”产业布局,突出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着力规划建设“明清古镇、丁氏族居、芳香小镇、文美大村”。
  一核双引擎。“一核”,即以镇驻地区域为小城镇核心,引进或培育优质双创产业园和文化产业园,彰显琅琊丁氏文化魅力,按照明清风格对城镇形象进行改造提升;“双引擎”,即打造以食用菌和牡丹产业为主导的“双产业引擎”,推动食用菌产业链升级延伸,加快城发国际牡丹产业园建设,规划建设万亩花卉产业园。
  轴带贯通。即打造白马河、吉利河以及开城路“两河一路”一轴两带,统筹规划布局、资源整合打包、区域同步开发,推动镇域发展南北贯通、东西衔接。分步推进白马河、吉利河两条“百年老河”生态治理,依靠治水招财引资;启动开城路路域形象提升工程,打造“新区印象”。
  六区联动。规划建设食用菌全产业链产业区、花卉苗木全产业链产业区、藏马山民俗集群旅游区、4.0功能型农业示范区、沿灵龟湖田园度假区、吉利湖生态旅游拓展区六大功能区,构建全域统筹、多区联动发展格局。实施藏马山围山河路拓宽整治工程,带动山系西麓资源开发;加快4.0功能型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小镇空间拓展
建构多元功能格局

  围绕新区发展蓝图,立足自身优势,不拘一格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做好镇域总体规划与市政工程、生态治理、旅游发展等单体规划对接,逐步打破限制城镇扩容辐射发展的空间壁垒,推动城镇布局“东扩南展”。在牡丹园、北斗数据中心、4.0功能型农业等重点项目引领下,构建“芳香小镇”“北斗互联网小镇”“4.0农业电商小镇”等功能多元化、技术兼容化、信息共享化产业小镇。
  城镇建设着力推进城镇硬实力和软实力综合提升。2017年,全镇共引进区级重点项目6个,在谈项目13个。其中,一期投资1.5亿元的城发国际牡丹产业园牡丹种植规模近1000亩,基因库入库品种500余种,两年内全球牡丹品种入库品种过半数,中国农科院牡丹研究中心青岛分中心落户大村;藏马山路至开城路、S398西南庄至天台山两条景观迎宾大道已完成土地清理700多亩,带动小城镇与开城路、牡丹园区域协同发展;投资200多万元的平安大村智慧管理平台已建成,利用移动互联以及北斗技术,将镇内社会治理、防火防汛、应急管理、市政管护等单行系统并网并轨和数据集成,构建智慧大村网格化治理体系;规划建设北斗车联网大数据中心项目,推动城市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为未来打造“北斗互联网小镇”奠定基础;4.0功能型农业农交中心启动建设,打造集4.0功能型农业、北斗可视化远控智慧农业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监管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平台“四位一体”的综合性交易服务中心。一期占地60亩,已建成农副产品加工车间及恒温仓储、气体调节恒温仓储、电商交易服务大厅等设施。
农业结构升级
链条延伸全民参与

  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引导特色农业全域“开花”和适度规模经营,鼓励300亩以上、支持千亩以上特色园区建设。推行“产业+农户”多种参与形式,重点鼓励“企业+金融+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加快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挥产业在助推精准扶贫、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上的支柱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产、学、研和一二三产协调发展。
  大村镇“菌药茶花果畜”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基础规模实现量变,发展成效实现质变。全镇食用菌生产企业及园区15家,专业合作社30家,各类芝菌品种8个、品牌10余个,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国食用菌特色小镇示范单位”称号;芝菌产业扶贫模式成为示范,建成5个镇级和10个村级产业扶贫园;金银花、石斛、西洋参等中草药种植面积1000亩;茶叶种植面积突破2000亩,浓香山、石锅绿茶等茶叶品牌畅销全区;各类苗木花卉园区20000亩,城发集团规划建设万亩牡丹产业园;果林面积7500亩,打造了西海岸国际蓝莓节分会场;以琅琊鸡、韩牛养殖为代表的特禽养殖全区单体最大,年存栏韩牛1200头、本地黄牛2000头、琅琊鸡5万只。
旅游激发活力
展现西部“第一印象”

  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作为展现自身形象、开启发展窗口、提升软实力的新路径,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振兴计划。加快以美丽乡村为主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先行推进山域、水域、路域等重点区域地标性景观打造,抓好藏马山围山河路拓宽、“百年老河”治理等重点工程,大力开发健康养生、休闲运动等多种旅游形式,呈现新区西行客源的“最美终点”,东行客源的“第一印象”。
  2017年,大村镇创建西南庄和戴家庄两个市级美丽乡村,其中,西南庄村与城发国际牡丹产业园捆绑打造“庄园合一”的田园综合体,总投资3800万元,一期投资18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1.5亿元,有力推动国花文化和丁氏文化“两种文化”融合,以及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特色民宿等多种旅游业态发展。打造藏马山悠然谷、城发生态园等36个精品园区,让游客来到大村可以食芝菌、赏国花、饮清茗、住民宿。发挥开城路干道轴带作用,把形象招牌挂出去。自西向东规划建设剪纸艺术、三盏石灯、丁氏先贤石雕、国学馆等主题景观和设施,让来客体验古镇、古村、古文化的历史底蕴,实现一路有特色、一路有看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以及会展活动,成功协办2017中国首届食用菌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大会,300多位芝菌产业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新区;举办首届青岛西海岸吉利湖马拉松大赛,300多名体育爱好者竞跑大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