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美丽乡村展示

科学谋划 务实重干实现孔村经济绿色循环发展

2017-12-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宋广伟 程飞
  
  孔村,古名京兹城,因春秋时孔子三次到此讲学而得名,境内群山葱郁,河水潺潺,古迹星罗,胜景遍布。孔子山杏坛遗响、车厢峪玄帝庙、菩萨山天香寺、白云峪天主教堂、前转湾廉氏故居,诸家道场,风雨如故。近年来,孔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坚持“生态立镇,工业强镇,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以“增绿、增水、增文、增美,减排、减污、减噪、减乱”为措施,努力打造绿色循环发展的“孔村模式”。2017年1—10月份全镇生产总值40.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83亿元,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生态镇、国家卫生镇等荣誉称号。
  规划引领,整体布局镇域产业结构,划分一二三产主体功能区。以秸秆还田、特色种植、集约化育苗、食用菌菌包循环利用,提升现代农业新品质,打造农业田园综合体。以天然气为能源,废料为原材料,产出高附加值炭素产品,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工业废气余热,实现低温余热供暖、高温余热发电,减少碳排放,为一产特色种植提供热源、三产智慧物流延伸产业链条。以传统建筑、红色旧址、非遗文化、现代艺术4种优势为依托,打造绿色人文新气象。一二三产融合,实现孔村经济绿色循环发展。
  规划引领
建设和谐宜居新城镇

  济南市平阴县孔村镇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建设,聘请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和清华大学同衡规划设计院分别完成了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和《孔村镇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
  按照“工居分明、轴线贯穿、绿河楔入、水系相连、雨污分流、生态发展”的规划要求,规划结构为“一心、两带、三片、四区域”的空间结构。一心:镇区中部形成行政服务中心、商业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两带:自1030干渠向东支渠,沟渠绿化隔离景观风貌带作为镇区驻地的主要景观带,孔子山——福禄山文化步行街作为镇区的主要景观带。二者交叉相连,为镇区的居民提供了优美的城市景观和良好的人居环境。三片:即是镇中部的核心文化、教育、医疗、综合服务规划建设片区,镇区北部综合文化娱乐、生活居住服务片区和镇区南部综合生活服务片区。四园区:镇区东北部3000亩的新型工业园区,以三类工业用地为主,主要是发展以炭素电极、余热综合利用为主的工业项目;镇区东南部1500亩的高科技孵化园区,以一、二类工业项目为主;镇区北部是现代商贸、物流园区;镇区南部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突出特色
提升现代农业新品质

  按照“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的绿色农业发展要求,孔村镇坚持“保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强化特色种植”,做大蔬菜业、做精食用菌业、做响中药材业,做活干鲜果品业,西部山区发展2000亩优质高效“小杂粮”。近5年来,累计流转土地2.2万亩,发展有机蔬菜2000多亩、食用菌300万平方米、中药材1万余亩。特色种植达到了减少农药、化肥用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群众收入的显著效果。
  重点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七彩谷”产业园两大特色品牌基地。发挥3500平方米连栋育苗温室、1万平方米连栋日光温室及综合展示中心的主体功能,带动发展种苗繁育、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展销产业。利用炭素余热供暖优势,实现温室集约化育苗、南果北种、夏果冬种。其中,2016年4月份开始进行集约化蔬菜瓜果育苗,育苗瓜果主要有西瓜、甜瓜、哈密瓜、西红柿、辣椒等,种苗既向周边散户销售,也为贵州老干妈集团进行定制育苗,2016年全年育苗总计600万株,当年实现经济效益180万元。2017年,预计总育苗量达到1000万株,实现利润300万元。目前,济南本地及周边都没有专业蔬菜育苗基地,孔村镇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育苗基地不但填补了平阴县没有集约化蔬菜育苗基地的空白,同时也为聊城、泰安东平以及鲁西南的广大菜农提供了优质的种苗和技术服务。
注重生态
实现工业经济循环利用

  结合省、市、县“十三五”规划要求,突出“全域城镇化、生态工业化、现代农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四化特色,将孔村镇打造成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小镇。
  孔村镇镇域内有8家炭素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镇规模以上企业的90%。孔村炭素产业集群从诞生起便带有明显的循环经济烙印。生产炭素的原料石油焦和煤沥青是炼油和炼钢后的废弃物,用于生产炭素后身价倍增,实现了废物利用。炭素生产以天然气为燃料,8家企业全部成功运用余热发电和余热供暖等循环经济项目,获得国家建设部再生能源奖励。通过运用先进生产技术,使用国际一流的环保设备,使原本高耗能、有污染的炭素产业向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成功转型,被中国炭素行业协会认定为“装备设施、生产技术和环保治理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孔村镇致力于特色产业培养和提升,构筑循环经济示范小镇。目前,8家炭素企业中,有2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龙山”牌和“澳海”牌),有1家企业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方泽”牌),有3家企业获得市级著名商标(“银都”牌、“华阳”牌和“澳海”牌)。孔村镇已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实用新型专利6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18项。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处,市级技术中心3处。
  在营商环境改善方面,既注重炭素电极循环经济产业的硬件提升,更注重软环境的提升与改善,一是建立了炭素电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将8家炭素企业的技术能源整合起来,构筑了“骨干企业+能源循环配套体系+产业集群+技术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提升了装备水平,提高了质量,扩大了总量,充分发挥科技聚集能源、资源聚集供暖和产业拉动能量,形成了高端带动、上下联动的良性发展趋势。二是每两年召开一次循环经济论坛,与会专家与实体企业就未来国内外形势、发展趋势、技术服务、科技研发、新材料的研究及应用等共谋发展大计,共同营造发展环境。
  提质扩量
推进清洁供暖大发展

  2016年孔村镇被确定为省级农村清洁能源试点镇,为落实完成省、市、县下达的关于农村清洁供暖的任务目标,孔村镇突出工业余热集中供暖特色,充分发挥工业余热富集的优势,2017年根据本镇居民供暖需求情况,投资1200万元,规划新增一处工业余热供暖热源站,投资1800万元,新敷设6000米Dφ800的主管道及分支管网,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将全镇供热能力提升至75万平方米。
  根据供暖规划,该镇于2017年先行在孔村村、孙庄村、北孔庄村3个行政村试行工业余热集中供暖,计划新增供暖面积25万平方米。同时,依托新增设的大型热源站和平阴县农村供暖规划主管道,可将富余的热量向县城和周边乡镇输送,从而使孔村镇循环经济服务于更多群众,为节能减排作出更大贡献。因此,利用工业余热进行集中供暖是该镇推广农村清洁能源供暖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孔村镇计划在三年内,即到2020年,全镇供暖面积达到80%,供暖户数争取达到7800户。结合炭素余热供暖的优势,引进清洁能源项目,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供暖方式,争取提前完成山东省要求的2020年全省70%以上的村庄实现冬季清洁供暖的目标。
高点定位
力促新旧动能转换

  孔村镇党委政府抓住“发展”这个牛鼻子,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在加快产业升级上做文章,始终坚持创新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和清洁发展,全力以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发挥产业政策导向作用,加快形成特色产业乡镇块状经济,走安全发展路子。重点培育发展后劲足、设备工艺先进、产品科技含量高、产品出口优势强的企业项目,使整个产业群在科技研发、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都提升新层次,从而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采取购买中介机构服务的方式,签约了济南赛特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在全县企业中率先使用了专业安全中介机构对企业运行进行安全监管指导。
  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特色产业乡镇新型工业产业结构,注重绿色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在以高新技术产品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上,组织好重点企业技术专题产学研联合活动,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在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上,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家级名牌评定,拓展主导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空间。
科学谋划
打造绿色人文新气象

  孔村镇人文景观荟萃,名胜古迹众多,具有多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寻古揽胜的好地方。先圣孔子曾到此讲学,留下了“杏坛遗响”古碑刻;前转湾村还保存有明朝古建筑群“廉氏住宅”,相传为大将军廉颇故居,是为数不多的古代典型民居之一;位于白云峪的若瑟山建有白云峪教堂,也是国内少有的若瑟朝圣地。在晁峪村西的烂柯山西侧,有一条幽深的山峪因形如车厢而得名“车厢峪”,在幽静美丽的车厢峪深藏着古建筑玄帝庙;肥沃的玉带河流域留有半边井、胡坡、团山等商周古遗址……这一切都构成了丰富灿烂的孔村文化,为打造文化特色乡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孔村镇制订出台《关于推进生态立镇建设生态孔村的实施方案》,以“四增四减,五个实现”为主题,顺应人民群众建设幸福孔村的新期待。
  打造舒适宜居的“绿色城镇”。持续推进镇域绿化水平,提升现有绿化设施,补植裸露土地。全面提升105国道孔村段两侧绿化水平,对孔村社区楼前楼后裸露土地绿化提升3万平方米,对铝厂路两侧进行绿化提升2万平方米。在镇驻地和工业园区之间建起一道长1000余米、宽220余米,占地320余亩的绿色屏障。
  打造生动活泼的“美丽城镇”。注重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环保意识和服务能力,尤其是率先垂范、带头执行的意识和能力;对群众,注重做好依法守信、环境保护等公德教育;对学生,着重开展诚实守信、道德礼仪和保护生态方面的教育。倡导形成人人文明、家家幸福、社会和谐、生态健康的文明氛围,推进形成环境美、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的“四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