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美丽乡村展示

开放创新引领产城融合驱动

太平镇全力加快新型城镇建设步伐

2017-12-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欧阳鹏举 王永
  
  太平镇位于邹城市西部,是济宁市首批镇园合一的新型乡镇,镇域总面积130.6平方公里,辖92个行政村,社会总人口13.6万人。近年来,太平镇始终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加速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抓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城镇规划体系不断完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城镇品位大幅提升,镇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2017年1—10月份,实现财政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46.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32.3亿元,同比增长44.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3亿元,同比增长13.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93亿元。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镇、国家级重点镇、省级文明镇、省新生小城市试点镇、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济宁市经济强乡镇、济宁市精细化工特色产业镇、济宁市“两化”融合实验区等荣誉称号。

坚持规划引领 科学勾勒建设蓝图
  太平镇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引领作用,抢抓纳入省级新生小城市历史机遇,积极对接邹城市现代工业新城总体布局,聘请专业机构修编完成太平镇新生小城市主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主城,以老镇区为基础,发挥白马河、幸福河等水资源丰富的优势,遵循“一河相依、六脉穿城、三湖点缀”的理念,构建“水脉纵横、蓝绿交织”的河流水系,把老镇驻地打造成为水绿交融,特色鲜明的江北水城。计划在2020年完成周边18个村的搬迁工作,建成容纳7万人的“主城区”,目前,白衣堂、幸福楼和太辛庄村已经开工建设,冯楼、高石、太三、谢口4个村正在对设计进行进一步完善,随后启动实施。辅城,放大泗河、太平国家湿地公园等风光优美、生态宜居的优势,全力推进幸福新城社区建设,加快周边村庄集聚步伐,打造容纳3万人的“辅城区”。目前,幸福新城社区天然气、暖气管道已铺设入户,三鲍、黄厂、孙村、平阳寺、杏行、张村等8个村已完成搬迁入住,邢村、谢口新村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新城集聚达到1.5万余人。投资2亿余元,完成了总长度分别为34万米、3.5万米的集中供热、供气工程建设,今冬辅城区幸福新城8个新村社区以及主城区石佳社区实现集中供暖、供气的全覆盖。

集聚优势资源 助推产业集群发展
  遵循“主导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规模化”的思路,做大做强高端化工、健康医药、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放大区镇载体优势、产业优势。围绕产业链空白环节、价值链高端领域、产品链的上下游产品,广泛开展招商推介会、产业对接会,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相继签约落地。区镇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家,在建项目26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2个。高标准编制园区高端化工基地、新材料基地和健康医药基地产业发展规划,以荣信煤化、泰山玻纤、鲁抗医药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启动实施总投资307.6亿元的38个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先后引进国家千人计划2人、院士4人、省泰山学者3人、济宁511计划5人,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济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拥有各类国家级研发中心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及院士工作站等16个。辖区企业荣信煤化连续5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泰玻电子纱实现5个世界之最,艾孚特水相合成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先后承办第二届山东化工新技术产学研论坛峰会、山东绿色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和全国生物发酵产业循环经济现场会。深化“保姆式服务”,持续优化“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优服务”的发展环境,着力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努力打造办事高效、亲商利商富商的现代工业园区,形成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今年以来,便民服务中心累计办理各类审批事项40余项,12个亿元以上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大力推行“四个一线”工作法,对涉及区镇的61项“三重”工作全部明确了包保领导和责任人员,从项目征地、开工建设,到施工环境、生活配套等,全程跟踪服务,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完善公共服务 提升城镇承载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大力推进和整体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服务承载能力。建成幸福河路、富北路、富太路等主干道路172.7公里,农村户户通道路260公里,形成“四纵六横”路网结构。以新城污水处理厂为中心,新铺污水管网18公里,污水管网总长度达到43.3公里。建成高标准应急响应消防站、110KV变电站,完成6条高压线路迁改,建成太平、平阳水厂2处,标准化养老院2所、省级规范化卫生室53个、省级规范化学校4所。积极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17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5个,建立镇村环卫一体化机制,村庄生活垃圾通过“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方式,全部得到无害化处理。争取中央扶持资金3亿元,累计修复塌陷地12000亩,发展湿地林泽工程1000亩,栽植各类苗木4万株。太平湿地公园成功纳入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试点,2016年被评为山东最美湿地。先后启动实施煤矿塌陷地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幸福河潜流湿地、泗河综合开发等工程,全力打造西部生态绿心,让辖区群众享受到高水平、高质量、无差别、均等化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创新体制机制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以纳入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为契机,积极推进强镇扩权,完善城镇建设与管理体制,构建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增强内生动力。对原有内设机构进行优化,成立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等5大办公室和便民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执法大队3个事业单位,优化了行政资源,提升了服务效能。主动对接市直相关部门,共承接行政审批权等各类权限340项,所有下放的权限全部纳入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办理。同时,梳理确定镇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601项,厘清了政府的职责权限,规范了权力运行。建成高标准的综治网格化管理平台,实现村庄网格管理、警务助理、治安管控、信访维稳、司法调解、食品药品监管“六员合一”,为95名网格信息员和相关部门配发125部综治E通手机,形成“信息共享、部门联动、一体防控”的工作格局。建设村级便民服务室,制定村干部坐班、群众事项周办理等工作制度,让群众就近享受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倡导精神文明 提升城镇文化内涵
  太平镇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推动移风易俗,深化乡村文明行动,树立先进的城镇理念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形成了家风正、民风淳、乡风浓的和谐发展氛围。通过健全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开展优秀典型评选,深化四德工程建设等,不断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着眼公益、服务社会”的原则,大力扶持民间文化事业。距今120余年的“平阳寺火虎”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并被纳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横河村打铁花、邱楼村火龙灯等5个项目被列入邹城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扶持成立戏曲、琴书、秧歌腰鼓、舞龙舞狮等专业演艺公司3家、庄户剧团2家,连续4年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深入挖掘,继承弘扬红色文化,以南亢抗日武装起义旧址为依托,投资200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鲁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纪念馆,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展示“十百千”示范点,累计接待周边参观人群15000余人,在传承红色文化,凝聚精神力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